基于二流体模型的交通分析及OD出行时间矩阵
本文关键词:基于二流体模型的交通分析及OD出行时间矩阵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工程 OD出行时间矩阵 二流体模型 城市路网 出租车GPS数据
【摘要】:为了获得小区域的交通特性并快速找出小区域之间的时间最短路径从而实现动态诱导的目的,利用出租车GPS数据提取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运用二流体模型建立行驶时间与停止时间关系曲线,提出了利用二流体曲线进行交通分析的方法,发现二流体曲线的带宽对交通运行及疏导有较大价值。随后分析了各小区域单位距离行程时间与单位距离停驶时间的变化关系,佐证了不同小区域对交通变化的敏感度不同。最后利用矩阵迭代法计算了不同单位距离停驶时间下的最短出行时间路径,并分析了小区域之间的OD出行时间矩阵,表明二流体模型可用于动态路径诱导。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rea and fast to find the small area between the time of the shortest path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ynamic induction, extraction of travel distance and travel time by taxi GPS data, using the two fluid model of travel time and stop time curve, a method of traffic analysis using two fluid curve, two fluid curve bandwidth is very valuable for traffic and operation. Then analyz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rea of unit distance travel time and distance change unit stop time, evidence of the different areas through changes to pay different sensitivity. Finally the shortest travel time path in different distance under the stop time is calculated by using matrix iteration method and analysis of the OD matrix of the small area between the travel time, show that the two fluid model can be used for dynamic route guidance.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长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1024)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JJ2025) 长沙市科技局重点项目(K1106004-11)
【分类号】:U491.122
【正文快照】: 0引言OD矩阵是进行交通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基础数据和前提条件,无论是交通规划阶段的4阶段法还是交通管理阶段的智能交通技术,都需要充分详实的OD矩阵,研究获得实时OD矩阵的理论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胡优[1]为减少OD调查数据量,对抽样矩阵优化模型进行了研究。传统的OD出行矩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董敬欣,吴建平;使用浮动车检测OD矩阵的算法及可靠性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姚荣涵;王殿海;曲昭伟;;基于二流理论的拥挤交通流当量排队长度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王殿海;陈松;魏强;王京;;基于二流理论的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判断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王炜,孙俊;大型交通网络OD矩阵推算方法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6年S1期
5 周晶,徐南荣;起讫点交通出行分布矩阵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1994年01期
6 段进宇,缪立新,江见鲸;由路段交通流量反估出行OD矩阵技术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优;OD调查样本容量分析及抽样OD矩阵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宏志;浦亮;;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有限理性交通选择行为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2 董一凝;宴清照;李志强;姜广峰;;基于泊松过程的校园车辆调度模型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黄美灵;陆百川;;基于手机定位的交通OD数据获取技术[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甘江婷;焦海贤;朱晓宏;;基于GIS的OD调查小区区号匹配的系统开发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孙有信;钱勇生;汪海龙;;河谷型城市过境交通规划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3期
6 王元庆;李娜;张鹤;;中国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交通规划[J];城市观察;2010年04期
7 董敬欣,吴建平 ,郭继孚;基于GPS/GIS数据的路网层次划分研究——北京的实践[J];城市规划;2005年10期
8 潘有成;杜林;;城市新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技术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07年02期
9 耿娟;张琦;;大型公共建筑与交通设施组合规划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09年03期
10 成卫;陈月明;董玉佩;;考虑路段流量不确定性的OD矩阵反推算法[J];城市交通;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进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平衡城市交通供需关系[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董晓婷;王卓;董宏辉;贾利民;秦勇;;和谐发展—防治交通突发事件的战略选择[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强;段进宇;梁伟;;基于TDM的控规交通基础设施指标研究——以北京市2006年控规第17号片区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月河;陈勇;刘传林;李长辉;;基于蚁群算法的极大熵OD反推模型解法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胡文君;许欢;;基于网络认知水平的多用户交通分配模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范跃祖;王力;王川久;张海;;浮动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综述[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克平;Peter Moehl;马丹鹏;;实时动态交通仿真系统的模型与应用——以Visum-Online为例[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存保;杨晓光;;基于浮动车的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立;王海峰;林绵峰;;浮动车系统的规模参数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武胜;张琦;王秋平;;基于GSPN的城市区域交通控制评价优化模型研究[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春娇;多状态下城市快速路网交通流短时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爽;快速客运网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乾;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袁满荣;昆明市主城区交通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晓梅;多源交通信息下的动态路径选择模型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昕;基于IPv6的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7 许世燕;连续型交通分配模型及其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09年
8 李颖;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谭晓雨;基于道路交通环境负荷因素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翟华伟;轨道交通客流动态分布形式建模及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辉;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春辉;交通分布模型的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左丹;区间不确定需求下的交通用户平衡分配方法[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祖威;基于WITNESS集装箱码头道路交通系统仿真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张红云;基于综合成本的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系统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婷婷;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王谱;基于出行行为的择路演化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彭香萍;共享式的士管理系统研发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吾斯曼.若孜;南溪县综合交通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静涛;基于VISSIM仿真的公交港湾式车站设置条件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和平;胡列格;晏克非;;基于模糊路段流量的OD反推的不确定规划模型与算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2 宋广辉,刘淑珍,耿英杰,肖永恒,董学刚;OD调查简介[J];东北公路;1996年02期
3 陈新发;起讫点调查中 消除重复的平行路法[J];湖南交通科技;1997年01期
4 谭先林;OD调查数据处理过程中消除重复的“串并联”法[J];公路;1997年12期
5 安旗林;区域交通出行OD表的合成[J];公路;1999年03期
6 焦朋朋,陆化普,杨珊珊;动态OD反推理论中的关键问题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12期
7 杨少辉;王殿海;董斌;王英平;;信号交叉口起动波模型修正[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8 李庆瑞;万发祥;卢毅;;公路交通量预测理论与方法综述[J];中外公路;2005年06期
9 彭祖明;陈义华;;城市OD区间道路总容量的模型及研究[J];基建优化;2006年03期
10 魏俊锋;王振民;;区域公路OD调查关键问题探讨[J];交通标准化;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春妹;路网容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2 Q,
本文编号:1364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64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