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暗挖隧道下穿跨河桥部分桥桩的影响分析及对策——以北京地铁14号线北工大站—平乐园站区间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9 11:08

  本文关键词:暗挖隧道下穿跨河桥部分桥桩的影响分析及对策——以北京地铁14号线北工大站—平乐园站区间为例 出处:《隧道建设》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暗挖隧道 下穿 桥桩 变形 有限元模型 地铁


【摘要】:为研究在不降水情况下暗挖隧道下穿跨河桥桥桩的影响并确定设计与施工方案,以北京地铁14号线北工大站—平乐园站区间(以下简称北—平区间)为例,根据暗挖隧道下穿桥桩后结构变形特点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后进一步细化设计方案(暗挖断面架设临时仰拱);采用全断面深孔注浆对土体进行预加固,同时兼做堵水措施。施工过程中对桥桩变形进行全过程监测,并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目前该隧道已经通过竣工验收,桥梁结构稳定,最终变形收敛至稳定值。结果表明:暗挖隧道通过架设临时仰拱+注浆堵水下穿桥桩是可行的;有限元模型可预测隧道下穿桥桩的变形,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bridge pile through the river bridge in the case of no precipita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cheme, take the example of Beijing Metro Line 14 between Bei Gong Da Station and Ping Le Yuan St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ei-Ping Secti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le behind the bridge under the excavation tunnel, and the design scheme is further refined after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erection of temporary inverted arch in the subsurface excavation section); The full-section deep hole grouting is used to pre-reinforce the soil and the water plugging measures are also used to monitor the deformation of the bridge pil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tunnel has been completed and accepted, and the bridge structure is stable. Finally, the deformation converges to a stable val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feasible to build a tunnel with temporary inverted arch grouting to plug the water.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can predic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bridge pile under the tunnel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号】:U455.4
【正文快照】: 0引言伴随着国内地铁事业的蓬勃发展,地铁区间的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各种下穿、侧穿桥桩、房屋等障碍物的工程实例越来越多,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也逐渐多样化[1-12]。文献[3-4]分析了盾构法隧道下穿人行天桥、通车桥桥桩的变形及应对措施;文献[5]基于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地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卿伟宸;廖红建;钱春宇;;地下隧道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及地表沉降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2 齐震明;李鹏飞;;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的控制标准[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井景凤;王综勇;;砂卵石地层中某盾构区间过桥区段的方案优化[J];隧道建设;2011年02期

4 张金伟;;暗挖地铁区间穿越城市大型立交桥桥区风险工程设计优化研究[J];隧道建设;2014年09期

5 储柯钧;赵亮;徐骞;;盾构区间下穿并截除人行天桥部分桥桩的对策[J];隧道建设;2014年11期

6 谭富圣;;浅埋暗挖车站近距离穿越既有桥桩影响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9年10期

7 孟昭晖;徐霖;武子荐;;地铁暗挖隧道施工对邻近桥桩的影响[J];市政技术;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影;王旭东;;地下开挖对临近建筑物损害影响评估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2 周玉;宋宏伟;;城市隧道建设对房屋稳定性影响三维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3 张明聚;张文宇;杜修力;;近接桥桩暗挖隧道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4 李恒一;;隧道施工对邻近桩体轴向变形和受力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江阿兰;郑继强;;浅埋暗挖短台阶法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4期

6 刘锟;;某厂房对轨道交通盾构区间建设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5期

7 崔光耀;王明年;喻波;;地铁车站隧道群施工相互影响范围及应用研究[J];工程勘察;2011年11期

8 张晓军;;盾构重叠隧道近接地表建筑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J];广东公路交通;2011年01期

9 毕昌媛;;隧道下穿铁路桥段围岩稳定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6期

10 张怀静;李维勋;;地铁站换乘通道开挖对既有桩基的影响分析[J];工业建筑;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宋强辉;赵尚毅;刘东升;郭剑锋;;城市地下轻轨隧道与上部建筑物相互作用及稳定性实例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魏新江;魏纲;丁智;;盾构施工与邻近不同位置建筑物相互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彭正勇;;注浆抬升在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中的研究及应用[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魏新江;魏纲;姚宁;;暗挖隧道与邻近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李小青;周伟;;隧道施工地面沉降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施云峰;;塔山煤矿运输平硐近距离穿越地面永久建筑物方案设计[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下)[C];2012年

7 白海卫;刘海平;;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隧道开挖引起地层沉降分析[A];201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文集——高水平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C];2013年

8 宋战平;王立涛;刘可;胡利平;;地铁暗挖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桥桩基的影响[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4暨第三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军杰;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章荣军;土体开挖引起的邻近受荷桩基附加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何海健;地铁洞桩法施工对邻近桥桩的影响与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杨丽明;地铁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对超近距房屋的安全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唐军峰;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娄国充;铁路隧道下穿既有路基沉降规律及控制标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罗富荣;北京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及监控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潘永战;城市隧道施工引起建筑结构协同损伤理论及其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9 叶朝良;黄土隧道施工地表裂缝形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周正宇;地铁邻近既有桥梁施工影响分析及主动防护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浩浩;铁路隧道CRD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及其监控量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彭戢放;浅埋暗挖法开挖地铁隧道地表沉降规律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杨开武;地铁车站的结构变形远程监控系统[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茂文;下穿复杂建筑物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蒋博林;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安全性和风险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6 蒲诃夫;复合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的环境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付云升;复杂条件下有压输水暗涵修建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邢宾;隧道开挖引发的地表变形对上部建筑物的影响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9 吴昊;盾构推进对邻近浅基础影响及灾变控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王国平;变工序暗挖地下街对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及方案优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宏伟;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发展与展望[J];地下空间;2001年04期

2 卿伟宸;廖红建;钱春宇;;地下隧道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及地表沉降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3 张明聚;张文宇;杜修力;;近接桥桩暗挖隧道支护结构内力监测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4 苟德明;阳军生;高世军;;下穿公路连拱隧道双层管棚预加固作用数值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张国亮;韩占波;;双层小导管在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6 何海健;刘维宁;项彦勇;王霆;;地铁施工对邻近桥桩影响的研究现状与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06年05期

7 沈伟跃;赵饧宏;;有限元-无限元耦合单桩弹性分析法[J];工程力学;1990年03期

8 何川;晏启祥;;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在成都砂卵石地层中应用的几个关键性问题[J];隧道建设;2007年06期

9 王泰典;刘世桐;陈丽华;罗伟;丁原智;;砾岩地层滨海公路隧道选线与规划案例探讨[J];隧道建设;2007年S2期

10 丁红军;王琪;蒋盼平;;地铁盾构隧道桩基托换施工技术研究[J];隧道建设;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施成华;城市隧道施工地层变形时空统一预测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刚;;水平旋喷桩施工工艺在暗挖隧道施工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年21期

2 张健儒;南京地铁暗挖隧道防水设计[J];隧道建设;2005年02期

3 韩振乾;;平顶暗挖隧道覆土层内管线数值模拟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5期

4 高秀岩;;地铁暗挖隧道抗渗措施及其改进试验[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8年06期

5 郭瑞;;广州地铁三号线暗挖隧道防水技术方案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1期

6 魏纲;裘新谷;魏新江;丁智;;邻近建筑物的暗挖隧道施工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9年02期

7 卢家勇;;论地铁暗挖隧道对建筑物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5期

8 王建山;;时间测链图在暗挖隧道贯通日期和里程计算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0年S1期

9 祝和意;;广州地铁车站暗挖隧道防水施工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万里;;暗挖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浅谈[J];山西建筑;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彩霞;史磊磊;卢常亘;李兴宝;;动水不稳定地层条件暗挖隧道超前注浆加固技术[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魏新江;魏纲;姚宁;;暗挖隧道与邻近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张学武;;城市地铁暗挖隧道控制地表沉降技术措施[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学义;姚建国;高磊;;暗挖隧道弧面侧向开洞施工技术研究[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唐涛;贺善宁;;城市大断面暗挖隧道邻近建筑物施工技术[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郭英杰;;北京第三使馆区热力暗挖隧道工程施工新技术[A];地面岩石工程与注浆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7 张海洋;季文强;;砂层中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向远;李围;余禹;;贵阳轻轨1号线试验段岩质地区区间暗挖隧道设计技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王刚;;双洞大断面暗挖隧道近接既有线施工技术[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熊安超;;近距离下穿既有铁路超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综合技术[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汤晓明;地铁暗挖隧道施工地面沉降预警值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2 高玉伟;地铁暗挖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受力特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3 孙文文;土岩组合地区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李然;暗挖隧道导致土体及地下结构物变形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刘伟;深圳富水复合地层暗挖隧道施工地表沉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1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01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3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