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隧道机械胀裂数值模拟分析
本文关键词: 岩质隧道 机械胀裂 数值模拟 施工技术参数 出处:《施工技术》2017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复杂环境下岩质隧道钻爆法施工将产生安全隐患。机械胀裂法利用岩石抗拉强度低的特点,以其有效的可控性和安全性,近年来在复杂环境下隧道开挖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分析了岩质隧道机械胀裂全过程,得到如下结论:(1)针对III级围岩隧道开挖,采用钻孔间距0.7~0.75m、抵抗线0.5~0.6m,胀裂力150~160MPa等施工技术参数,可以有效保证胀裂效果;(2)通过比较相邻孔间切向应力值与岩石抗拉强度的大小来判断胀裂是合理的;(3)机械胀裂均会在保留岩体中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后续作业调整施工参数,即增大钻孔间距和抵抗线,减小胀裂力,可有效完成岩质隧道胀裂开挖作业。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rock tunnel by drilling and blasting in complex environment will bring about hidden danger of safety. The mechanical dilatation and fracture method can make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 to make use of its effective controllability and safety.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tunnel excavation in complex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whole process of mechanical dilatation of rock tunnel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1) excavation of III class surrounding rock tunnel. Th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parameters are adopted, such as the spacing of the borehole is 0.7 ~ 0.75 m, the resistance line is 0.5 ~ 0.6 m, the expanding force is 150 ~ 160 MPA, and so on. By comparing the tangential stress between adjacent holes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 it is reasonable to judge that the expansion crack is reasonable. The mechanical expansion crack will cause damage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reserved rock mass, and the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will be adjusted by subsequent operation. By increas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boreholes and resistance lines and reducing the expansion and crack force, the expansion and cracking of rock tunnel can be effectively completed.
【作者单位】: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分类号】:U45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秀飞;;某顺层岩质斜坡变形机理及治理分析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年09期
2 章恒江,章梦涛,付奇峰;岩质坡面喷混快速绿化新技术[J];国外公路;2000年05期
3 王奇;张璇;;对陕南某高速K74+265~K74+320段岩质边坡防护优化[J];山西建筑;2014年16期
4 尹江媛;;岩质坡面喷混植草新技术的应用[J];山东交通科技;2013年05期
5 邱敏;;岩质边坡支护结构施工的动态有限元分析[J];公路与汽运;2009年02期
6 齐永红,温北星,杨蒲雯;209国道西坡境内三座隧道的设计与施工[J];山西交通科技;2001年S1期
7 陈先国,高波;地铁近距离平行隧道有限元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9期
8 M.Voerckel,M.Peters;掘进机隧道开挖的最新技术与未来发展[J];建筑机械;2002年05期
9 王旭光;隧道纵向裂缝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铁道建筑;2003年08期
10 郝建国,张永阔;岩坑尖隧道开挖控制测量技术[J];山西交通科技;200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卓然;何泰源;孙福胜;赵基盛;;岩栓加固对隧道开挖的影响[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庄文任;;选用隧道开挖法之考虑因素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92年
3 张振刚;齐国红;;隧道开挖作用对地层工程性质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4 曹玉玲;秦峰;韦雁飞;;论盐坝高速公路大梅沙隧道建设管理工作[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吴宏伟;周小文;J.K.H.Chung;;浅埋平行隧道相互作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傅刚;张林;;“八一”、“向阳”隧道衬砌开裂分析及治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A·Richter;杨辉;;水泥和聚氨酯灌浆在矿山和隧道开挖中的应用与效果[A];岩石与混凝土灌浆译文集[C];1995年
8 董亚东;石云;何锦明;;贵广铁路佛山隧道深基坑开挖技术[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田执祥;;新松树湾隧道变形规律的试验研究[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士民;刘丰军;叶飞;汪成兵;;隧道塌方研究中的数值方法发展现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薇 郭文清;奎北铁路巴音努鲁隧道月底贯通[N];伊犁日报(汉);2008年
2 本报记者 俞莹 刘凌;贵金线3号隧道提前贯通[N];贵阳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邓昆伦 张雷;贵广铁路千米以下隧道全部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4 通讯员 李连明 何增旺 牟绍书;安邵高速公路I标段隧道开挖突破8000米[N];人民铁道;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爱正;隧道塌方何时了?质量监察要做好![N];中国贸易报;2012年
6 唐爱众邋张君 石治荣;浏阳河隧道六大技术难题咋破解?[N];科技日报;2007年
7 徐景明;翔安隧道挺进“最深点”[N];厦门日报;2008年
8 张纪平邋刘刚;世界跨度最大穿河隧道顺利贯通[N];中华建筑报;2008年
9 通讯员赵江平;我国最长高瓦斯隧道动工开挖[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10 记者 古月 通讯员 叶坚;美兰机场隧道提前合龙[N];海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红军;上覆富水砂层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与注浆加固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吴翔天;隧道开挖对桩基承载性状的影响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3 杜炜平;隧道开挖地质灾害规律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4 张俊峰;软土地区基坑对下卧隧道变形的影响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炜;公路岩质陡立高边坡稳定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王喜华;岩质路堑边坡绿色防护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徐锐;基于HHT分析的超浅埋隧道下穿民房降振控爆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闫茂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开挖砂土地层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李立国;冻融作用引起上部隧道变形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胡传鹏;深埋隧(巷)道围岩变形破裂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全民;隧道软岩特性分析及施工控制措施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8 邵鸿皓;绵茂路篮家岩隧道涌水预测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9 谭绪凯;基于动力特性的隧道抗震设计深浅埋划分界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10 陈超;施工隧道质量安全评估及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09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0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