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锚锚塞体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监测与数值分析
本文选题:桥梁工程 切入点:混凝土 出处:《施工技术》2017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驸马长江大桥南岸锚碇锚塞体大体积混凝土为例,对锚塞体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场监测与数值分析,通过配合比优化、仿真分析、工程实测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大掺量粉煤灰及大管距布置下隧道锚环境温度场、浇筑混凝土温度梯度、温度影响范围等。研究表明:采用横竖向间距均为1m的大间距冷却水管布置时混凝土实测内部最高温度与仿真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各温控参数满足规范要求;隧道锚锚塞体的半封闭自然环境及岩体的自保温性能,降低了温控难度,通过加强混凝土表面的蓄水养护可控制内表温差;采用40%粉煤灰大掺量配合比,既可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要求,也有效降低的了混凝土的绝热温升;隧道锚大体积混凝土温峰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50h左右,温升与温降阶段均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温降速率先快后慢,内部高温区域存在温度集中特点,集中半径为4~7m,上层新浇筑混凝土对下层已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影响半径约为2m。
[Abstract]:Taking the mass concrete of Anchorage plug body on the sou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Bridge as an example, the temperature field monitoring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mass concrete of anchor plug body a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mix ratio optimizatio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engineering actual measurement analysis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 etc.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tunnel anchor and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pouring concrete under the arrangement of large amount of fly ash and large pipe spacing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measured by large spacing cooling water pipes with 1 m transverse and vertical spacing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parameter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de. The semi-closed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unnel anchor and anchor plug and the self-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rock mass can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the internal surfac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an be controlled by strengthening the water storage and curing of concrete surface, and the large mixing ratio of 40% fly ash is adopted. It can not on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work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but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of concrete, and the temperature peak of mass concrete of tunnel anchor appears about 50 hours after concrete pouring.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rise and the temperature drop stage. The temperature drop is first fast and then slow. The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 in the inner high temperature region is 4 ~ 7 m, and the temperature influence radius of the upper layer newly cast concrete on the lower layer is about 2 m.
【作者单位】: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基金】: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项目(GSKT2015-12)
【分类号】:U445.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铁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2 詹永国;;市政隧道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特点、起因与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4期
3 刘振;;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1期
4 李志鹏;闫松;;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5 边泉水;;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10期
6 卢红岩;;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北方交通;2008年12期
7 关土华;;市政隧道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8期
8 赖火平;;浅谈桥梁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J];科技资讯;2008年20期
9 樊静;;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5期
10 严建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银剑;高德贵;;大体积混凝土有关技术的讨论[A];二○○○年湖北省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0年
2 陈理想;;港口与航道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裂缝控制[A];2014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李端文;周载阳;王健;;天津塘沽海河大桥主桥墩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防止[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高健;伍小平;焦常科;;闵浦大桥浦西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控[A];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肖志强;;成都市二环路东段改造工程EPC1合同段大体积承台群施工技术[A];成都市“两快两射”快速路系统工程论文专辑[C];2014年
6 李国祥;吕卫东;杨立;王军民;;承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楚彬;;江汉六桥主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仿真分析[A];2012年全国桥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道伟;刘世鹏;;基于某桥梁承台的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9 高志刚;邵鸿博;;转体斜拉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10 殷海华;杨宁;;润扬大桥锚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控措施[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陶海音邋通讯员 肖长森;大体积混凝土成功浇筑[N];湖南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安剑承 李瑞昌;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有新招[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廷;基于遗传算法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反分析与反馈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卢清洲;文昌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控制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孙家龙;大体积承台热力耦合分析及防裂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郭琦;蒙山人行索桥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周峰;基于某明挖法湖底隧道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张银霞;某湖底隧道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申宇;大体积混凝土超大规模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尹斌;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分析及温度控制措施[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9 高杰;福州琅岐闽江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分析与温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任文鹏;寸滩长江大桥锚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温控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4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3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