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极限状态设计研究
本文选题:铁路隧道 切入点:复合式衬砌 出处:《铁道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摘要】: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在实际应用中逐现不足,为更好地将可靠度理论应用于实践,本文以铁路隧道复合衬砌部颁通用图为研究对象,对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极限状态设计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建立了更具实用性的铁路隧道衬砌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表达式中不直接含有基本变量的标准值、作用效应和抗力分项系数,但却体现了结构可靠性要求;(2)提出了新的分项系数优化原则与确定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调整系数;(3)当结构自重分项系数取1.0、围岩压力分项系数取1.4时,各类型复合式衬砌的可靠指标与目标可靠指标取得良好的一致性;(4)该研究成果可直接指导铁路复合衬砌极限状态设计并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
[Abstract]:Research purpos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unne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limit state design method stipulated in the current "Railway Tunnel Design Code" is not enough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apply the reliability theory to practice,Based on the general drawing of railway tunnel compound lining, the limit state design of railway tunnel compound lining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A more practical expression for the design of the limit state of railway tunnel lining is established. The expression does not contain the standard value of the basic variable directly, the action effect and the partial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But it reflects the reliability requirement of the structure, and puts forward a new optimization principle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he subdivision coefficient,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coefficient / 3) when the structural weight sub-coefficient is 1.0, the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sub-coefficient is 1.4, and th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coefficient is given when the structural self-weight sub-coefficient is 1.0,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sub-coefficient is 1.4.The reliability index of various types of composite lining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arget reliability index.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direct the design of the limit state of railway composite lining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evision of Railway Tunnel Design Code.
【作者单位】: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
【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项目(2012G014-D)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13164174(12-14)]
【分类号】:U455.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宋玉香,景诗庭,刘勇;单线电化铁路隧道衬砌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式中分项系数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赵万强;隧道衬砌结构可靠性设计浅论[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3 周佳媚,严松宏,王英学;单线铁路隧道洞门结构分项系数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严松宏,周佳媚,高波;结构可靠性设计分项系数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栋;王荣辉;;拟建的重庆市琴韵广场对小龙坎铁路隧道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2 刘斌;宁茂权;;西岙隧道上穿排污隧道设计浅析[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3 罗章波;;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4 张文正;龚彦峰;刘学增;;基于实测数据的隧道衬砌受力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5 罗章波;;包兰铁路青天寺隧道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设计[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6 程小虎;;土质隧道深浅埋分界的理论解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7 孙辉;郑颖人;王在泉;张黎明;张晓娟;;埋深在围岩分级修正中的应用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8 仇玉良;王梦恕;丁洲祥;郑万坤;孔祥兴;谢祥光;;基于有限差分技术的隧道信息化集成设计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陈鹏;吴贲;杨小礼;;三孔小净距隧道围岩安全系数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郭艳华;李岳;;工贸大厦改扩建工程对轨道3号线影响有限元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玉香;贾晓云;朱永全;;地铁隧道复合式结构可靠度简化分析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唐新权;;骆驼场隧道基底树根桩加固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3 王伟;苗德海;李鸣冲;;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动态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侯军红;;太中银铁路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陶伟明;;高水位山岭隧道防排水原则的理论基础及其工程实践[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豆世康;;柠条塔车站牵出线隧道装车作业和防灾救援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7 赵辉雄;喻渝;杨建民;;高速铁路黄土隧道合理支护参数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8 孟庆余;;张集线“沙袋胎膜护拱塌方处理法”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周烨;;控制软岩隧道变形施工方法探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郭陕云;;探询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研究的基本课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严宗雪;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应力路径与空间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潘永杰;铁路钢桥全寿命过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严松宏;地下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周佳媚;隧道洞门结构土压力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曲海锋;扁平特大断面公路隧道荷载模式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李志华;隧道结构生命全过程可靠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丽芬;高层建筑群对其下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信;近接既有人防工程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
本文编号:1707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0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