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沥青路面流固耦合作用对面层畸变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20 19:04

  本文选题:沥青路面 + 流固耦合作用 ; 参考:《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流固耦合作用对面层畸变能的影响,选用典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饱水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理论分析沥青路面在水-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面层各层层底最大主应力和剪应力的响应,从而分析其对面层畸变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在水-动荷载耦合作用下,上、中和下面层层底的最大主应力和剪应力呈现波动变化,面层畸变能也呈波动变化,且畸变能从上面层到下面层逐渐减小,相邻层间的畸变能相差较大,上面层最大畸变能是下面层的9.86倍。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luid-solid coupling on the distortion energy of asphalt pavement, the typical semi-rigid base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water-saturated asphalt pavement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Based on the fluid-solid coupling theory of porous media,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and shear stress response of asphalt pavement under water-load coupling is analyzed, and the effect of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and shear stress on the distortion energy of asphalt pavement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and shear stress of the top, middle and bottom layers of asphalt pavement fluctuate under the coupled action of hydrodynamic load, and the distortion energy of the surface layer fluctuates. The distortion energy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the upper layer to the lower layer,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distortion energy between the adjacent layers is great. The maximum distortion energy of the upper layer is 9.86 times of that of the lower layer.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项目(IRT15R29)
【分类号】:U416.2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向进;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2 王守立,麻虹艳;沥青路面防水措施初探[J];辽宁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3 李愉平;沥青路面质量管理与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4 李江,封晨辉;永久性沥青路面[J];石油沥青;2005年03期

5 张雁,李维生,赵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纤维稳定料的发展综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曹卫东,陈旭,吕伟民;简述国内外低噪声沥青路面研究状况[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7 宋秀兰;杨英;;英试验多孔沥青路面[J];建筑工人;2006年02期

8 卜伟;;沥青路面热风加热的计算[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9 贾渝;;2008年沥青路面与环境专题研讨会信息[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3期

10 关书敏;;国内第一条景区橡胶沥青路面铺就通车[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杰;;加强全面管理防止沥青路面水破坏[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刘韩英;张忠光;孙红兰;;浅谈沥青路面的养护与维修[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3 王佐民;吕伟民;;低噪声沥青路面的声学特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位俊涛;刘晓兵;;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以新密市荥密路施工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10 杨海鸥;吕松年;;合理选择沥青路面设计结构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宝众 特约记者 王丽霞;技术交流有助提升中国沥青路面水平[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3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4 记者 白秋薇;陕西:沥青路面耐久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10年

5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6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7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8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9 张春跃;我市一项沥青路面修复技术达到国际水平[N];保定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郭晓萍;探索沥青路面“长寿”之道[N];泉州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川;典型沥青路面动力行为及其结构组合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圣洁;基于江西南部地区温度条件的沥青路面健康性能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3 周泽洪;基于四川气候和轴载要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陈尚江;贵州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杜银飞;沥青路面取向热诱导传输机理与结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刘涛;基于无损检测方法的沥青路面介电特性与施工质量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作舟;基于混合Lagrange-Euler算法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疲劳损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亮;典型沥青路面罩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赵耀华;基于性能的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曹玉华;季冻区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及使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刘世伟;沥青路面冷铣刨切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勇;沥青路面施工设备作业质量指标体系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熊海珍;提高青海省沥青路面耐久性的技术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高建纲;城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张丹妮;不饱和聚酯树脂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崔慕源;新疆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长期养护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79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79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