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隧道地质数字钻进精细化识别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8 12:30
【摘要】: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有大量隧道工程,隧道的突水涌泥灾害严重的限制了施工进程,由于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体不明、勘察资料根本不能完全准确反映施工前方的地质情况,给现场施工带来很大盲目性,因而经常出现难以预知的地质灾害,包括突水突泥在内的坍塌、岩爆和有害气体等,隧道开挖导致的工程灾害具有无法选择性、多元性、难治理性及突发性,万一灾害发生,轻则冲毁机器、器材,淹没隧道,正常施工中断;重则引起重大人员伤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部分地下工程会因此被迫改线或停建,成为了严重影响施工进程的因素。常规的钻孔取芯岩土工程勘察手段费时、费力、成本极高,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存在信息解译不确定性与多解性的缺点,且一种物探方法无法同时解决界面识别、不良地质体识别和围岩分级问题。针对以上难题,提出了隧道地质数字钻进精细化识别方法,以探寻钻进参数与地层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指标为主线,以可钻性指标、钻进能量和钻进参数数据为核心,以仿生k-medoids算法和量子遗传-RBF神经网络为方法,以参数采集系统的设计和数据的转换为基础,实现对地层的界面识别、不良地质体识别和围岩分级,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研究成果:(1)优化钻进能量转换公式,将忽略的钻头水功能量添加到钻进能量计算公式中,同时考虑到钻进比功和机械比能在反映岩石可钻性时存在的误差,为了更为准确的反映岩土体的客观实际情况,提出了加权比功概念,并用功效系数法和粗糙集理论,确定了加权比功公式中的权重值,定义了加权比功公式。(2)设计了数字钻进信息采集系统,改进了实验载体钻机中的参数采集装置,重新设计了钻进深度、钻进速度、扭矩、压力和转速等参数的采集方法,改进了数据转换系统,采用DSP微处理器进行钻进信息的数模和模数转换,并基于钻进能量和加权比功概念生成可利用的数字钻进能量信息,同时建立数字钻进信息存储及分析系统,实现对数字钻进信息的存储和分析。(3)利用基于钻进速度-转数-推进力耦合的可钻性指标的界面识别方法,将采集的地层深度、钻进速度、扭矩、转速和推进力等钻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钻探地层内的界面信息,并结合地质分析,确定了界面之间的围岩风化程度等级和围岩岩性。(4)针对数字钻进信息采集系统得到的大量数据,利用数字钻进能量理论将其转换并生成钻进能量和加权比功数据集,然后采用仿生k-medoids聚类算法,将大量的钻进能量和加权比功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高效准确地对不良地质体进行了识别。(5)针对围岩分级问题,基于量子遗传-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提出了数字钻进围岩分级方法,此方法以数字钻进技术为基础,从钻进参数中提取有用信息,构建围岩分级指标体系,并采用量子计算原理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通过量子位编码和量子旋转门更新种群,以此来确定RBF神经网络的参数,建立了基于量子遗传算法-RBF神经网络的围岩分级系统。(6)针对青岛胶州湾隧道F4-4断层,开展了不良地质数字钻进精细化识别方法研究,利用数字钻进系统采集的钻进速度、扭矩、转速、推进力、钻进能量和加权比功等参数,实现了对隧道F4-4断层内部的界面识别、不良地质体识别和围岩分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55;U4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平;陈德玖;张照秀;叶兴军;;高频大地电磁法在慈母山隧道勘察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2 C.F. Lee;L.G. Tham2;;Application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DPM system in site investigation of HK weathered granite[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English Edition);2005年06期

3 李长文;强毓明;李国利;余春昊;;现代声波测井技术发展的若干特点[J];测井技术;2006年02期

4 薛国强;李貅;底青云;;瞬变电磁法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4期

5 杨淑媛,刘芳,焦李成;量子进化策略[J];电子学报;2001年S1期

6 钟世航;孙宏志;王荣;李术才;冉懋鸽;单治钢;;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预报的现状及发展之路[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7 高伟;岳中琦;李爱国;;全自动钻孔过程监测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勘察;2012年02期

8 师伟;史彦文;韩常领;曹校勇;;RMR围岩分级法与中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对比[J];中外公路;2009年04期

9 杜木民;李玉宝;;井下瞬变电磁探水技术初探[J];河北煤炭;2006年03期

10 杨飞;刘卓强;潘喻斌;雷海飞;;伪声波曲线构建方法在尼日尔三角洲地区的应用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涛;水平定向钻进随钻测量方法及定位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蔡文军;机械式无线随钻测斜仪系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秀艳;油气井阵列对地磁场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段秀成;陕鼓集团技术创新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肖守金;深孔电磁波随钻测量钻具结构及其配套模拟装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79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279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e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