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高地震烈度区粉土地基抗液化及隧道抗震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1 12:09
【摘要】:昆明东外环下穿隧道工程是昆明南火车站枢纽工程中的一个重大项目,在勘察过程中发现K2+100~K2+200隧段含两层粉土层,且其中一层紧靠隧道设计底板。由于该工程处于高地震烈度区,在地震作用下粉土极易发生液化,直接影响到上部隧道结构的稳定。针对该工程实例,利用FLAC~(3D)软件开展了高地震烈度区粉土地基抗液化及不同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与衬砌厚度等条件下的隧道抗震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地震动加速度为0.2 g的条件下,该工程粉土地基超孔压比约为0.2,粉土地基不会发生液化;随着衬砌厚度的增加,衬砌弯矩和剪力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变化对衬砌的受力影响很小。分析结果初步揭示了可液化土中隧道结构的抗震特性,可为设计所参考。
[Abstract]:The tunnel under the east outer ring of Kunming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in the hub project of Kunming South Railway Station.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K2 100~K2 200 tunnel contains two layers of silt, and one of them is close to the design floor of the tunnel. Because the project is in the area of high seismic intensity, silt is easy to liquefy under earthquake,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upper tunnel structure. In view of this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seismic research of tunnel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powder soil foundation and different strength grade and lining thickness of tunnel lining concrete in high seismic intensity area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FLAC~ (3D) software.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acceleration of ground motion is 0.2 g, the excess pore pressure ratio of silt foundation is about 0.2, and the silt foundation will not liquefy. With the increase of lining thickness, the bending moment and shear force of lining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change of concrete strength grad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stress of lining. The analysis results reveal the seismic characteristics of tunnel structures in liquefied soil,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design.
【作者单位】: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Z015009)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CKWV2016379/KY)
【分类号】:U452.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方林;蒋树屏;林志;王芳其;;穿越断层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2 王明年;崔光耀;;高烈度地震区隧道减震模型的建立及其减震效果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6期

3 童立元;王斌;刘义怀;张波;;地震液化条件下地面的大变形三维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8期

4 郭军;王明年;田尚志;;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明洞抗震计算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1期

5 潘健;刘利艳;;地基抗液化能力评估方法讨论[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6 沈珠江;关于土力学发展前景的设想[J];岩土工程学报;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振长;罗志彬;徐遒;陈仁春;耿萍;;基于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特大断面隧道地震动态响应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2 王文明;易思银;田利;王彦明;;跨越断层地震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3 胡志平;魏雪妮;张鹏;王瑞;夏香波;;EPS颗粒-黄土混合土减震层对黄土地区隧道衬砌结构的减震作用[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4 彭健刚;潘佳春;;隧道抗震与减震的研究现状分析[J];四川建材;2017年05期

5 江学良;王飞飞;杨慧;连鹏远;牛家永;;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衬砌地震应变规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6 张焕强;向晓辉;;高地震烈度区粉土地基抗液化及隧道抗震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S1期

7 王建宁;窦远明;田贵州;魏明;赵华杰;;圆形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对隧道结构影响的振动台模型试验[J];工业建筑;2017年03期

8 孙奔博;胡良明;付晓龙;;围岩类型及衬砌厚度对水工隧洞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7年03期

9 徐前卫;丁文其;朱合华;唐卓华;李元海;;超大断面隧道软弱围岩卸荷渐进破坏特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10 江开渡;钱德玲;戴启权;;基于FLAC~(3D)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熹;陈国兴;王志华;杜修力;孙田;胡庆兴;;近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地基液化效应的振动台试验[J];岩土力学;2010年12期

2 蒋良潍;姚令侃;吴伟;徐光兴;;传递函数分析在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应用探讨[J];岩土力学;2010年05期

3 索然绪;李乐洲;邓彬;;双连拱隧道两种减震措施研究[J];公路隧道;2008年04期

4 凌燕婷;高波;;高烈度地震区双线公路隧道减震措施研究[J];隧道建设;2008年04期

5 高丽;陈燕华;;基于ANSYS的隧道减震措施及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李利平;李术才;张庆松;王刚;马富奎;;浅埋大跨隧道施工爆破监测与减震技术[J];岩土力学;2008年08期

7 熊良宵;李天斌;杨林德;;隧道两种减震措施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4期

8 陈国兴;庄海洋;杜修力;李亮;程绍革;;土-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2期

9 陶连金;王沛霖;边金;;典型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10 尚守平;刘方成;卢华喜;杜运兴;;振动台试验模型地基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治国;朱合华;张建军;;火灾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损害及防范措施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2 姜舜华;隧道衬砌结构的概率有限元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王建宇,胡元芳;对岩石隧道衬砌结构防水问题的讨论[J];现代隧道技术;2001年01期

4 赵万强;隧道衬砌结构可靠性设计浅论[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5 温树林;元磨高速公路隧道衬砌结构质量检测与控制[J];云南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6 孙富学;梁本亮;;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寿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7 章元爱;;铁路客运专线新型隧道衬砌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2006年06期

8 赵尚毅;郑颖人;宋雅坤;郑宏录;;地下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计算方法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招国忠;谭忠盛;曾磊;朋改非;;龙头山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试验分析[J];混凝土;2007年09期

10 闫治国;朱合华;;隧道衬砌结构火灾安全及高温力学行为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治国;朱合华;;隧道衬砌结构耐火性能试验方法研究[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华牢;刘学增;李宁;谢东武;;纵向裂缝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评价与加固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陶伟明;;高水位富水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刍议[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兆海;;隧道衬砌结构防火设计探讨[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5 宋玉香;景诗庭;张彦兵;;含有相关随机变量的隧道衬砌结构随机有限元分析[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6 李忠友;刘元雪;刘树林;谭仪忠;葛增超;;火灾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理论分析模型[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朱苦竹;庄宁;;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实例监测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8 廖少明;侯学渊;彭芳乐;;软土隧道纵向剪切传递效应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鲁亮;欧阳冬;兰学平;;上海长江隧道衬砌结构整环试验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10 王伟民;;火灾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赵建平;天定高速公路全线贯通[N];天水日报;2011年

2 徐琳;建立功业于求实创新、攻坚克难之中[N];建筑时报;2011年

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最高奖——詹天佑大奖[N];中国建设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熠;多场耦合条件下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李亚勇;浅埋圆形隧道力学行为理论分析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6年

3 滕宏伟;隧道特殊大变形段初支开裂机理及二次衬砌结构可靠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张素磊;隧道衬砌结构健康诊断及技术状况评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孙富学;海底隧道衬砌结构寿命预测理论与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朱苦竹;边坡与隧道相互作用分析及数学二次规划法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7 牛泽林;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黄土隧道衬砌结构安全评价与分析方法[D];长安大学;2012年

8 王建炜;列车-隧道动力耦合系统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皇民;浅埋双洞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王晓明;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后评估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亮;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横向变形加固分析与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小雨;隧道结构开裂病因力学正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陈明奎;强震作用下拱顶背后空洞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鲁金铭;新大成隧道基底脱空病害区动力特性分析及注浆加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郑淳;两江新区过水隧道施工全过程力学行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熊桂开;地面高层建筑对重庆轨道三号线隧道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7 林家桢;活动断裂区隧道动力响应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胡豹;地铁车辆—隧道动力非线性耦合系统数值模拟方法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卢颖明;宜万铁路石院子隧道病害成因及整治措施优化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张博华;强震区临近空洞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21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21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5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