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压实状态下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北省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基金】:天津市市政局科技计划项目(09-08)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12202161)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晓军,张肖宁;CT技术在沥青胶结颗粒材料内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2 马翔;倪富健;陈荣生;王艳;;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6期
3 程成;马翔;刘松玉;;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改善措施[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波,靳明,袁万杰;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张彩利;孟庆营;韩森;;Superpave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评价方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侯伟;;基于灰熵法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海燕;娄中波;张彩利;;地下道路阻燃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12期
5 赵延庆;潘友强;;限制区对Superpave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王丕祥;张国伟;;博尼维纤维沥青混凝土在寒区斜拉桥桥面铺装中的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7 杨大田;王鹏;;纤维沥青混凝土低温拉伸强度和抗拉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8 高慧婷;史洪军;孙莉安;;寒冷地区沥青路面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J];硅谷;2010年03期
9 罗彦生;宋喜文;;浅析高速公路高塑性粘土路基施工工艺[J];硅谷;2011年04期
10 张国炳;李芬;熊文林;;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演化研究[J];公路;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海燕;娄中波;张彩利;;地下道路阻燃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刘涛;郝培文;沈金生;张昕丽;;沥青混合料低温抗开裂性能的评价方法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祖仲;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抗裂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尹应梅;基于DMA法的沥青混合料动态粘弹特性及剪切模量预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静云;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毛成;沥青路面裂纹形成机理及扩展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王国忠;高寒地区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柔性路面适应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艾伊塞尔.纳吉德;旧沥青路面上的罩面抗裂系统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李芬;沥青混凝土路面细观结构和水破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谢涛;基于CT实时观测的沥青混合料裂纹扩展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黄晚清;SMA粗集料骨架结构的细观力学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钊;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轩;钢渣在沥青稳定碎石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尚涤非;沥青路面面层层间结合效果评价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朱强;基于ATB-30沥青混合料振动成型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苏春华;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与振动成型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陈小龙;基于混合料压实特性的沥青路面压实工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燕海峰;基于非均匀性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王琪;融雪化冰路面温度场及工作状态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咸红伟;基于路面芯样的抗车辙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尚福鲁;水泥混凝土路面ATPB基层材料与路面结构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唐国奇;刘清泉;曹东伟;;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填料对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2 中西弘光,池善玉译;排水性路面铺装功能持续性的研究[J];广西交通科技;2002年04期
3 葛折圣,黄晓明;沥青混合料应变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4 徐皓,倪富健,陈荣生,刘清泉;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耐久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5 石刚;支喜兰;谢永利;刘怡林;赵广海;;冲击压实和强夯加固地基效果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6 孙大权;吕伟民;;用测力延度试验评定聚合物改性沥青低温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美江;道路材料振动压实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忠绪;岳建平;朱伟敏;;双频振动压实的试验研究[J];建筑机械;2006年03期
2 姚运仕;冯忠绪;董秀辉;邓丽娜;;多频合成振动压实的机理[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龙运佳;;混沌振动压实新模式[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11期
4 卢宏现;朱伟敏;姚琳宁;;双频合成振动压实对多种材料的适应性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年06期
5 戴易和;;振动压实过程中填石料破碎分形机制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7年03期
6 Lars Forssblad ,陶增琦;振动压实机械的应用[J];建筑技术通讯(施工技术);1979年02期
7 候献华;;粉煤灰的振动压实特性[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2年04期
8 冯忠绪;姚怀新;;自行式振动压实滚[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92年02期
9 谭智荣,孙茂春;振动压实设备的选择[J];建筑机械;1994年05期
10 龙运佳;;混沌振动压实新模式[J];建筑机械化;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树英;韩清凯;闻邦椿;;振动压实系统的非线性特性[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沙爱民;李美江;;粉土振动压实特性试验研究[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龙运佳;;源于混沌科学的振动压实新技术[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梁向前;王园;孙进忠;王新娟;;碎石土振动压实特性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钟春彬;双频合成振动压实工业样机性能试验与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姚运仕;双频合成振动压实方法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周浩;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振动压实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4 孟庆营;振动压实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适应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张青哲;土基振动压实系统模型与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景宏君;振动压实与黄土高路堤沉降变形[D];长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刚;双频振动压实机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2 岳建平;双频合成振动压实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李美江;道路材料振动压实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4 孟昆鹏;道路基层材料振动压实标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朱伟敏;双频合成振动压实机动力学仿真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6 隋吉军;粗粒土振动压实特性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王建;颗粒材料振动压实动态的离散元分析[D];长安大学;2012年
8 南兵章;路基填料室内振动压实及沉降变形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邓丽娜;双频振动压实作业参数优化及动态仿真[D];长安大学;2004年
10 王江;非线性振动压实理论及工程应用[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5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4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