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湿陷性黄土区公路涵洞地基处理措施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1 09:32
【摘要】:研究目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病害时有发生,为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因地基处理不当而导致的工后沉降变形过大等问题,本文以青海省新建民小一级公路沿线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两座涵洞为工程实例,采用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分别对两座涵洞进行地基处理,对其处理效果和地基沉降变形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不同地基处理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都能有效减弱或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区涵洞地基因浸水而引起的湿陷变形,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涵洞地基承载力;(2)灰土挤密桩法对提高地基土压缩模量比换填法更有效;(3)通过现场监测得到,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涵洞地基的一年累计沉降量分别为25.0 mm和18.2 mm,分别完成最终沉降量的79.9%和78.1%,两种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呈现先增大后趋于平缓稳定的变化趋势;(4)经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处理过的涵洞地基累计沉降量都在稳定可控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提高涵洞结构的安全性,相比于换填法,灰土挤密桩法对降低湿陷性黄土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更为有效;(5)本研究成果可为湿陷性黄土地区涵洞地基设计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建斌;李万乐;申俊敏;董立山;;黄土地区高速公路涵洞病害调查及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4年01期

2 陈保国;骆瑞萍;徐颖;;软土地基上高填方刚性涵洞地基承载力分析[J];岩土力学;2013年02期

3 张卫兵;刘保健;;西部山区高填路堤涵洞病害及其防治对策[J];中外公路;2007年01期

4 康佐;谢永利;冯忠居;杨晓华;;应用离心模型试验分析涵洞病害机理[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5 娄奕红,王秉勇;涵洞顶填土压力的计算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6 王秉勇;涵洞顶填土压力的讨论及计算[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虎;米维军;孙润东;屈耀辉;荣露;梁恒祥;;湿陷性黄土区公路涵洞地基处理措施效果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2 赵勇;胡滨;张林龙;;公路高填方涵洞分层土压力及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山东交通科技;2016年05期

3 李盛;马莉;王起才;李建新;李伟龙;张延杰;;高填明洞土压力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6年05期

4 朱思迪;顾强康;张龙;姚志华;范涛;吕勃;;高填方边坡下涵洞受力变形数值模拟[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5 史立恒;;公路涵洞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16年18期

6 梁志勇;仇红超;贺冠军;吴桂胜;欧健;;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盖板涵填筑期土压力变化规律研究[J];路基工程;2016年03期

7 郑小艳;胡连军;;波纹管涵洞关键设计参数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8 郑宇强;贺冠军;仇红超;欧健;;软基上高路堤盖板涵受力特征[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年06期

9 张柯;许发明;;管桩处理软土地基后发生大位移的分析[J];土工基础;2016年02期

10 姜燕;杨光华;黄忠铭;黄致兴;;软土地基穿堤涵管裂缝原因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保国;孙金山;张磊;;上埋式钢筋混凝土拱涵受力特性及地基处理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2 陈保国;骆瑞萍;孙金山;;上埋式盖板涵受力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1期

3 马强;郑俊杰;张军;;山区涵洞受力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4 顾安全;吕镇锋;姜峰林;杨忠;;高填土盖板涵EPS板减荷试验及设计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5 郑俊杰;赵建斌;陈保国;;高路堤下涵洞垂直土压力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6 陈保国;郑俊杰;张世飙;马强;赵建斌;;高路堤下涵洞地基处理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5期

7 郑俊杰;马强;陈保国;;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陈保国;郑俊杰;鲁燕儿;;非对称沟埋式涵洞涵-土作用机理(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9年01期

9 郑俊杰;陈保国;张世飙;;沟埋式涵洞非线性土压力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10 康佐;谢永利;冯忠居;杨晓华;;应用离心模型试验分析涵洞病害机理[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凯宏;;对太原东山地区湿陷性黄土性质的初步探讨[J];山西建筑;2009年17期

2 张倩;;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的特殊性[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10期

3 王振铎;;湿陷性黄土浅谈[J];建筑工人;1988年04期

4 崔旭,张玉;湿陷性黄土渠基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甘肃农业;2000年10期

5 刘水生;湿陷性黄土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1年04期

6 董晓峰;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评价[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杨增光;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及地基处理措施[J];山西建筑;2002年04期

8 刘朝霞,王成伟,牛志武;浅析巩义市城区湿陷性黄土性质特征及预防措施[J];洛阳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张志龙;天水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征[J];岩土工程界;2003年09期

10 靳运生;浅谈Ⅰ 、Ⅱ级湿陷性黄土处治的办法[J];山西交通科技;2003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腾;;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A];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汪国烈;张豫川;;高烈度区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地基基础抗震评价中存在的三个问题[A];甘肃岩石力学与工程进展——第四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C];1996年

3 余雄飞;谢定义;;湿陷性黄土增湿剪切破坏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4 李志飞;李赞成;王亚军;;湿陷性黄土的动力固结特性[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5 雷励;;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地基处理方法[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6 陈万业;董兰凤;;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评价中的几个问题[A];甘肃岩石力学与工程进展——第四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C];1996年

7 朱格河;;考虑含水量影响的黄土强度模型推导[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8 张爱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探讨[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存礼;谢定义;;湿陷性黄土中水池构筑物的地基处理[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婷;罗爱忠;邵生俊;;湿陷性黄土结构性研究的回顾与探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唐名娟 黄润秋 徐瑜;挺进中原创奇勋[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2 本报实习生 路丰成 记者  王玉平;宁夏桃同高速公路:车辆在刀尖上跳舞[N];华兴时报;2007年

3 王金普;湿性地基填筑加固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2年

4 记者 阎文华 白燕;同心至固原段中面层铺设[N];宁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梅源;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处理技术及稳定性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2 邢玉东;辽宁西部湿陷性黄土特性与处治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王梅;中国湿陷性黄土的结构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云峰;湿陷性黄土含砂层旋挖法成桩关键技术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5年

2 郑亚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桃同高速公路病害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余浏奕;湿陷性黄土基础对大型储罐结构安全影响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张旭;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5 刘利星;湿陷性黄土渗透特性及地基承载力测试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6 洪勃;湿陷性马兰黄土渗透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罗明达;湿陷性黄土强夯动力相似关系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5年

8 胡斌;甘肃深厚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9 潘涛;湿陷性黄土地段高速公路地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赵环;晋南地区黄土的湿陷性分区及其岩土特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9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59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d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