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悬索桥桥面系改造的施工监控研究
【图文】:
大跨度桥梁更加重要。监控不仅能保证建桥时的安全以及桥梁的质量,还能对桥梁营运合监测。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荷载等级、交通流量、行车速度果在桥梁的建设阶段进行了施工监控,并为桥梁运营阶段预留了进行终身安全监测,那么就可以为桥梁的后期养护工作提供真实使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4-17]。的目的是保证桥梁最终成桥状态符合理论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许的误差范围之内。本论文寄希望于通过研究桥梁监控控制方法变形观测提供的数据,通过建立结构计算模型对施工各阶段及施结构受力分析及变形计算,判断桥梁施工对结构安全的影响,评化指导桥梁施工,特别是关键工序、关键节点、关键截面的施工并确保桥梁完工时结构线性及受力满足设计要求。流程如下图所示:
第二章 工程研究背景人行道栏杆所受荷载:竖向荷载 1.2kN/m,水平外荷载 2.5kN/m。g)水位:设计洪水位高程按三峡水库建成后频率 P=1%。为 201.22m(吴淞工程)h)地震: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大桥设计抗防烈度为 7 度。i)管线:桥上设置路灯管线,通讯管线及大桥本身需要的管线。j)本次钢桥面铺装大修,铺装层设计总厚度为 7.5cm(含防水层)2.2 桥面系改造方案简介该大跨径悬索桥桥面结构宽度为 32.5m,原设计为轨道双线+公路双向 6 车道,,其中公路设计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为 80km/h。原设计桥面横向布置按近、远期两阶段考虑:原 设 计 远 期 横 断 面布 置 : 4.25( 轻 轨 线 )+11.75( 车 行 道 )+0.50( 中 央 分 隔带)+11.75(车行道)+4.25(轻轨线)=32.5m,见图 2.1。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45.4;U44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圣涛;;最近国内外特大跨径悬索桥简况[J];公路交通技术;1999年02期
2 邢鸿燕,张新军,孟松兔;静风效应对大跨径悬索桥空气动力行为的影响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2年04期
3 张新军,孙炳楠,项海帆;结构变形效应对大跨径悬索桥颤振的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3期
4 张新军,陈艾荣,项海帆;影响大跨径悬索桥颤振的非线性因素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5 胡旭伟;;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测量方法与精度分析[J];测绘技术装备;2003年02期
6 周世忠;;中国大跨径悬索桥的发展[J];中国公路;2005年09期
7 张新军;应磊东;;大跨径悬索桥抗风措施研究综述[J];公路;2006年11期
8 闫友联;;大跨径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专用设备的研制与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9年09期
9 ;大跨径悬索桥设计、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交流观摩会在南京召开[J];公路;2012年09期
10 王于晨;;本世纪最大的两座超大跨径悬索桥正在兴建[J];公路交通科技;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世忠;;30年来中国大跨径悬索桥的发展[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2 贾丽君;肖汝诚;朱培京;;大跨径悬索桥的施工控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李胜利;欧进萍;;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期暂态结构抗风性能及控制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7年
4 戴正宏;徐君兰;;拉吊组合体系桥梁分析与试验[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5 戴正宏;徐君兰;;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方法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杨玉东;王仁贵;吴伟胜;;从江阴长江大桥和润扬长江大桥看大跨径悬索桥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叶文海;魏奇芬;叶恒梅;;大跨径悬索桥锚碇基础设计与计算发展综述[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吴胜东;吉林;阮静;;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关键技术研究[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张新军;;缆索风荷载对大跨径悬索桥空气静力和动力行为的影响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隋业辉 记者 陈铁;国内最大跨径悬索桥建成通车[N];中国质量报;2010年
2 记者 孙延军;宝钢中标世界首座大跨径悬索桥[N];中国冶金报;2008年
3 ;江阴大桥:中国第一大跨径悬索桥[N];光明日报;2002年
4 撰稿 本报通讯员 徐舒灵 记者 葛妍;飞渡长江,天地间书写奇迹[N];南京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胜利;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期暂态结构抗风性能及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程克玲;大跨径悬索桥桥面系改造的施工监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侯光阳;超大跨径悬索桥风致静动力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文杰;大跨径悬索桥静风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4 唐清华;大跨径悬索桥空气静力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葛书勋;大跨径悬索桥动力特性监测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6 侯娜;大跨径悬索桥爆破地震响应及安全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6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8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