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车载通信中基于边缘智能的安全预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11:28
【摘要】:物联网的日新月异促使了以服务为驱动的网络智能化快速发展,其中车载通信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应用而备受关注。然而,目前车载通信的边缘计算环境中采用的任务分配算法和行车安全预测算法并不能满足智能交通中诸如安全预测,信号灯控制等服务对低时延和低容错的要求。因此,本文围绕车载通信中的边缘计算环境,着重研究面向车辆自组织网络的基于边缘深度学习的行车安全预测技术,通过提出一种边缘计算环境下的深度学习任务分配算法和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行车安全预测算法,降低了行车安全预测的时延,提高了预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目前边缘计算环境中采用的任务分配算法在对深度学习任务进行分配时产生的时延过高,效率低下等问题,研究了一种车辆自组织网络中边缘计算环境下的深度学习任务分配算法,该算法根据深度学习任务产生的计算开销,带宽需求来综合考虑确定云服务器分配到边缘服务器中的神经网络的层数,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边缘服务器的计算资源,提高深度学习任务的处理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较目前边缘计算环境下采用的任务分配算法来说,本文提出的深度学习任务分配算法有效地减少了边缘端传输到云端的数据,释放了网络的带宽资源,减少了传输时延,且本文提出的分配算法能在满足时延要求的基础上提高行车安全预测的效率。(2)针对现有的行车安全预测算法难以考虑到驾驶信息,路况信息和驾驶员信息之间的特征交叉带来的预测准确度降低以及需要大量特征工程所造成的预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因子分解机组合的神经网络(FMCNN)来对车载自组织网络中车辆的行车安全进行预测。FMCNN通过在预训练阶段使用因子分解机和深度神经网络对驾驶信息,交通信息和驾驶员信息之间的复杂特征交叉进行学习,提高了深度学习模型对特征交叉的学习能力,在FMCNN的预训练阶段之后,由深度神经网络的最后隐藏层提取的高阶特征交叉和由因子分解机器训练得到的低阶特征交叉将被输入到一个新的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最终根据神经网络的输出对车辆的行车安全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FMCNN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度,且FMCNN在AUC和Logloss两种评价指标下均优于DNN和FM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95;TN929.5;U463.67
【图文】:

论文,驾驶安全,因子分解,学习结构


配算法从而提高边缘计算环行车安全预测的深度学习任预测的新的深度学习结构 F到 VANET 中大量特征之采用因子分解机(FM, Fac,DNN)分别学习低阶和测的准确率。.1 所示。车载通信中基于边缘深度学习的驾驶安全预测技术研究

框架图,框架,学习任务


本节首先对车联网中的边缘计算环境进行建模,同时,通过提出的深度学习任务分配算法将具有不同结构和不同计算开销的深度神经网络的部分层的计算任务分配到边缘服务器中,从而减少了传输到云端的数据,并在满足时延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了深度学习任务的处理效率。VANET 中边缘深度学习建模本文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车辆的行车安全进行预测,车辆上传感器收集到的大量数据首先需要传输到边缘服务器运行部分深度学习任务,在任务处理完成后再将数据传输到云以进行余下的深度学习任务,并根据神经网络的输出对车辆的行车安全进行预测,在本文考虑的行车安全预测的场景中,车辆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天气情况,路面平坦度,车辆速度,车辆种类,光线情况,道路类型,驾驶员年龄,驾驶员性别,驾驶时长等,在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训练和处理后,就能通过车辆采集的实时数据来预测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的边缘深度学习模型如图 3.1 所示。

层数,神经网络,比例,数据


图 3.3 减少的数据比例与神经网络层数的关系 图 3.4 计算开销与神经网络层数的关系在此之后,本文首先测试提出的离线分配算法的性能,在仿真中,将边缘服务器的数量按照 10 的步长从 20 均匀变化到 90,并设置了五种固定的分配模式(分别将一层,两层,三层,四层,五层隐含层安排在边缘服务器中进行处理)与本文所提的离线分配算法比较,仿真结果如图 3.5 所示。由图 3.5 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边缘服务器数量下,采用离线分配算法对不同的深度学习任务进行不同的分配和固定边缘服务器中处理的深度学习的层数相比,离线调度算法在边缘服务器中处理的深度学习任务的数量要更多,这证明了本文所提离线算法的优越性,若要固定边缘服务器中处理的深度学习任务的隐含层的个数,则由仿真结果可知,对每个边缘服务器分配两层隐含层可使得边缘服务器处理的深度学习的任务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哲;;变换机车扫石器角度的设想[J];西铁科技;1994年01期

2 翟粱杰;;浅议工务段行车安全紧急事故预案[J];西铁科技;2006年03期

3 高伟;;拖拉机装载与行车安全的关系[J];当代农机;2018年04期

4 ;影响行车安全的冷门因子——颜色[J];汽车与安全;2016年11期

5 李文斌;;雨天行车 您需要减免一万点伤害的“技能包”[J];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2017年06期

6 本刊编辑部;刘克军;;雾霾天行车安全[J];汽车与安全;2017年11期

7 本刊编辑部;刘克军;;自觉抵制超员校车[J];汽车与安全;2018年04期

8 曹晓虎;;浅析疲劳驾驶与行车安全[J];消防界(电子版);2017年03期

9 ;车为什么会行驶?[J];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2016年12期

10 姚远;祝延兵;岳跃鹏;;影响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及防治对策[J];解放军健康;201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计划;;影响行车安全事件的分析与思考[A];《河南铁道》2011年第3期[C];2011年

2 黎国清;;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施[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著;;如何做好行车安全管理的预防预控工作[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4 李本方;;健全基础资料 加强基础管理 充分发挥基础资料在行车安全管理中的作用[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5 杨民生;;新形势下如何搞好行车安全管理工作[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6 范广涛;;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车安全管理[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7 刘长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行车安全[A];铁道工务论文集(第3册)[C];2004年

8 黎国清;;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施[A];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度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5年

9 赵安乐;;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行车安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10 陈丰;李宏珍;;提高热轴预报兑现率 确保高铁行车安全[A];第十五届粤、京、港、沪铁道学会学术年会第八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鹏 通讯员 刘琪;寻找行车安全“算法”的蓝海[N];湖北日报;2019年

2 谭林芳;委员微建议护航行车安全[N];湘声报;2019年

3 记者 李勇强 通讯员 李欣 杨洋;晋中 及时消除五类行车安全隐患[N];山西法制报;2019年

4 记者 陆铭 通讯员 何兴玲;保障行车安全 严防事故发生[N];钦州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常慧忠;走上太长高速 体验行车安全[N];山西日报;2017年

6 记者 张依;高度重视措施到位应急有备确保行车安全[N];人民铁道;2017年

7 记者 张依;严把关键环节确保施工质量与行车安全[N];人民铁道;2017年

8 本报记者 李刘洋;汽车智能化的背景下行车安全谁来保障[N];现代物流报;2017年

9 郭学华、杜向龙;内蒙古森林总队抓住重点确保行车安全[N];人民武警报;2011年

10 侯泽华 张德学;北京总队汽车中队多措并举抓行车安全[N];人民武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铁强;灾害条件下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王超;面向智能车辆的单目视觉行车安全信息检测与识别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郑恒斌;风—直线电机列车—桥梁系统振动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露;风环境下山区高速公路桥隧连接段行车安全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刘俊德;灾害条件下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管理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刘海涛;强风作用下列车—汽车—桥梁时变系统的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性、舒适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崔X鹏;汽车撞击荷载及其作用下高速列车与桥梁系统动力响应与列车运行安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8 周记国;基于流固耦合的风—汽车—桥梁系统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夏超逸;撞击荷载作用下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及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茅天奇;车载通信中基于边缘智能的安全预测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韩智超;侧风环境下高大桥梁行车安全及预警系统研究[D];山东交通学院;2019年

3 盛士刚;公路桥梁侧风风致行车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贺启才;基于行车安全场理论的汽车避撞方法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年

5 范鹏鹏;基于横断面的公路曲线桥梁行车安全分析与保障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王志坤;基于DSP技术的车辆行车安全距离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陈桂福;福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8 刘玮蔚;桥隧及其衔接段驾驶员行车安全风险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9 陈芳;公路视觉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10 张琨;侧风对公路行车安全影响的仿真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54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54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e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