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行李对地铁站双向流行人运动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5 19:58
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也伴随着交通水平的日益提高,现如今,地铁建设进入繁荣阶段。但地铁交通也存在着相应的风险,在特殊条件下,可能产生突发事故。相关研究表明,地铁站的电梯、自动扶梯、通道以及自动闸机等行人设施的通行能力是影响地铁站总体通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长直通道中,双向的对流人群极易发生拥挤堵塞情况。目前,双向行人流对流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目前研究人员主要使用实验研究、模拟研究和算法研究三种方法来了解、验证行人的运动特征和疏散规律。但是携带行李对行人流影响规律的讨论和分析十分匮乏,本文针对通道行人流运动特征研究,基于对现实生活中行人出行的实际情况,引入携带行李箱这一参量,设计室内可控实验,宏观上描述了携带行李箱在双向流中出现的现象,为以后的探究提供了更多的实验经验和数据。本文研究发现,携带行李对双向流通道行人的速度、密度以及流量等参数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行人流分层现象更加明显。只有一侧携带行李时,行人的纵向位移差最大,达到了 1m-1.5m。虽然携带行李箱本身并没有直接对速度产生较多影响,但是可以通过改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改变行人的运动特征,只有一...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3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当前国家推行的《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中对地铁车站的通行设??
?第1章绪论???■■??(a)?(b)??图1.1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3、与换乘大厅连接的楼梯/自动扶梯口设分流设施,见图1.2(a)。??4、楼梯中间设分隔设施区分上、下行人流,见图1.2(b)。??9^^瞧??mm?m??(a)?(b)??图1.2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5、入口的S形排队栏杆,见图1.3。??M??图1.3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当前国家推行的《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中对地铁车站的通行设??施仅规定了最大通行能力,对设施的具体参数和放置要求并没有详细的规定,这??可能会导致在设计地铁站时对人员安全考虑不周。就移动护栏而言,如何有效的??3??
?第1章绪论???■■??(a)?(b)??图1.1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3、与换乘大厅连接的楼梯/自动扶梯口设分流设施,见图1.2(a)。??4、楼梯中间设分隔设施区分上、下行人流,见图1.2(b)。??9^^瞧??mm?m??(a)?(b)??图1.2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5、入口的S形排队栏杆,见图1.3。??M??图1.3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当前国家推行的《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中对地铁车站的通行设??施仅规定了最大通行能力,对设施的具体参数和放置要求并没有详细的规定,这??可能会导致在设计地铁站时对人员安全考虑不周。就移动护栏而言,如何有效的??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图书馆火灾模拟与疏散演习研究[J]. 吴学政,张仁俊. 今日消防. 2019(01)
[2]单向和双向行人流经过通道瓶颈的实验[J]. 杨雪,陈立,田欢欢,董力耘.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3]郑州市民地铁安全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杨茂,王婵,张跃东. 经济研究导刊. 2015(12)
[4]地铁站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研究综述[J]. 许伟伟,郑江华,余丹林.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5(01)
[5]基于结构重要度的地铁人员疏散瓶颈识别方法[J]. 王若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4(12)
[6]行李携带人员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J]. 陈长坤,王楠楠,席冰花.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4(07)
[7]某地下商场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实验研究[J]. 姜子港,霍非舟,刘晓栋,宋卫国. 火灾科学. 2013(03)
[8]基于M/G/c/c模型的地铁车站楼梯通道疏散能力瓶颈分析[J]. 陈绍宽,刘爽,肖雄,洪婧,毛保华. 铁道学报. 2012(01)
[9]北京地铁交通枢纽行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 刘栋栋,孔维伟,李磊,张蕊,赵东拂,曾杰,蒋方,韩冬. 建筑科学. 2010(03)
[10]大型公共建筑物智能疏散路径优化自适应蚁群算法实现及应用[J]. 张培红,张芸栗,梅志斌,董文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博士论文
[1]面向人群疏散的动态路径规划模型及方法研究[D]. 韩延彬.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高速列车座椅过道区域内的人员运动特征与疏散行为研究[D]. 黄申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
[3]地铁空间典型瓶颈处的行人运动特性和限流措施研究[D]. 庄异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4]行人汇流与交叉流的实验研究[D]. 练丽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5]考虑人员运动特征变化的行人动力学场域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 罗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基于调度优化算法的大型活动疏散方案研究[D]. 叶霞.浙江理工大学 2019
[2]障碍物对人员疏散影响行为实验研究[D]. 徐贺.西南交通大学 2017
[3]应急物流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及应用研究[D]. 樊浩坤.北京交通大学 2016
[4]多蜂群协同进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张鹏.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疏散能力瓶颈识别及仿真研究[D]. 解慧.北京交通大学 2013
[6]人员疏散中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研究[D]. 刘少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7]北京南站客流组织动态仿真分析方法研究[D]. 李晓英.北京交通大学 2009
[8]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紧急疏散能力研究[D]. 刘文婷.同济大学 2008
[9]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站点间的衔接研究[D]. 徐园.长安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19492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3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当前国家推行的《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中对地铁车站的通行设??
?第1章绪论???■■??(a)?(b)??图1.1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3、与换乘大厅连接的楼梯/自动扶梯口设分流设施,见图1.2(a)。??4、楼梯中间设分隔设施区分上、下行人流,见图1.2(b)。??9^^瞧??mm?m??(a)?(b)??图1.2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5、入口的S形排队栏杆,见图1.3。??M??图1.3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当前国家推行的《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中对地铁车站的通行设??施仅规定了最大通行能力,对设施的具体参数和放置要求并没有详细的规定,这??可能会导致在设计地铁站时对人员安全考虑不周。就移动护栏而言,如何有效的??3??
?第1章绪论???■■??(a)?(b)??图1.1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3、与换乘大厅连接的楼梯/自动扶梯口设分流设施,见图1.2(a)。??4、楼梯中间设分隔设施区分上、下行人流,见图1.2(b)。??9^^瞧??mm?m??(a)?(b)??图1.2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5、入口的S形排队栏杆,见图1.3。??M??图1.3地铁站内的分隔设施??当前国家推行的《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中对地铁车站的通行设??施仅规定了最大通行能力,对设施的具体参数和放置要求并没有详细的规定,这??可能会导致在设计地铁站时对人员安全考虑不周。就移动护栏而言,如何有效的??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图书馆火灾模拟与疏散演习研究[J]. 吴学政,张仁俊. 今日消防. 2019(01)
[2]单向和双向行人流经过通道瓶颈的实验[J]. 杨雪,陈立,田欢欢,董力耘.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3]郑州市民地铁安全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杨茂,王婵,张跃东. 经济研究导刊. 2015(12)
[4]地铁站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研究综述[J]. 许伟伟,郑江华,余丹林.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5(01)
[5]基于结构重要度的地铁人员疏散瓶颈识别方法[J]. 王若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4(12)
[6]行李携带人员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J]. 陈长坤,王楠楠,席冰花.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4(07)
[7]某地下商场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实验研究[J]. 姜子港,霍非舟,刘晓栋,宋卫国. 火灾科学. 2013(03)
[8]基于M/G/c/c模型的地铁车站楼梯通道疏散能力瓶颈分析[J]. 陈绍宽,刘爽,肖雄,洪婧,毛保华. 铁道学报. 2012(01)
[9]北京地铁交通枢纽行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 刘栋栋,孔维伟,李磊,张蕊,赵东拂,曾杰,蒋方,韩冬. 建筑科学. 2010(03)
[10]大型公共建筑物智能疏散路径优化自适应蚁群算法实现及应用[J]. 张培红,张芸栗,梅志斌,董文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博士论文
[1]面向人群疏散的动态路径规划模型及方法研究[D]. 韩延彬.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高速列车座椅过道区域内的人员运动特征与疏散行为研究[D]. 黄申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
[3]地铁空间典型瓶颈处的行人运动特性和限流措施研究[D]. 庄异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4]行人汇流与交叉流的实验研究[D]. 练丽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5]考虑人员运动特征变化的行人动力学场域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 罗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基于调度优化算法的大型活动疏散方案研究[D]. 叶霞.浙江理工大学 2019
[2]障碍物对人员疏散影响行为实验研究[D]. 徐贺.西南交通大学 2017
[3]应急物流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及应用研究[D]. 樊浩坤.北京交通大学 2016
[4]多蜂群协同进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张鹏.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疏散能力瓶颈识别及仿真研究[D]. 解慧.北京交通大学 2013
[6]人员疏散中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研究[D]. 刘少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7]北京南站客流组织动态仿真分析方法研究[D]. 李晓英.北京交通大学 2009
[8]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紧急疏散能力研究[D]. 刘文婷.同济大学 2008
[9]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站点间的衔接研究[D]. 徐园.长安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19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01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