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灾害区域高速路网的应急决策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28 12:14
自然灾害是全球性范围内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台风灾害更是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同时,沿海地区是人口积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战略中心。中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有7个台风登陆我国沿海地区,它使得区域高速路网中断或瘫痪,直接导致受灾人数及经济损失量剧增,给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应急决策研究是台风灾害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首先,为了评估不同交管措施对高速路网的系统性影响,提出了基于影响路段的台风路径分类方法,结合限速条件下的交通配流模型,以浙江省高速公路网络为例,研究了台风路径情景下交管措施对于路网的系统影响。结果表明,在某些台风路径情景下,封闭措施相比限速措施反而可能对路网的系统影响更低,而这实际上是由于一些瓶颈路段通行能力不足所造成的。而对瓶颈路段进行扩容后的仿真结果表明,不同路段的扩容措施可以使交管措施带来的系统影响度大幅降低,为高速路段的扩容改建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其次,从政府指挥部门的视角,不考虑台风灾害下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降低应急成本为目标,采用动态...
【文章来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图3.1浙江省登陆热带气旋的主要类型及概率3.3.2特征在登陆我国沿海的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个数中,浙江省台风总数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台湾。据统计,浙江沿海地区每年春天至秋天的7、8个月时间里都可能受台风风暴潮的影响,主要影响时段集中在7-9月,平均每年有3-4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浙江。对浙江省带来重大影响的台风主要是从浙江、福建北部和从浙江近岸转向这三种类型,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台风灾害都是因这三类台风引起。据浙江省县级灾情记载,沿海岸线地区(例如温州、台州)受台风侵袭的次数最多,也是较多台风的登录点,是累计受灾次数最多、受灾人数最多、农产品损失数量较大的地区。而浙江中西部地区(例如衢州、金华)受灾次数较少,这可能与台风登录后逐渐减弱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于内陆地区仅有部分平原受到台风的侵害,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对于浙江省而言,近年来,温州市苍南县受灾最明显,主要是由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造成的,该台风共造成苍南县死亡153人,为2004-2017的历史极值。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6)判断||(+1)()||||()||<是否成立?若条件成立则算法中止,否则转步3)。4.3台风路径情景与系统性能影响度4.3.1台风路径情景分类区域台风灾害由于受到气象、地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路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进行轨迹分类。而本文主要关注台风路径对于高速公路网络的影响作用,因此采取如下分类规则:以台风依次经过的高速公路路段作为该台风的一个序列,当两个台风的序列存在包含关系时,认为这两个台风属于同一条路径。针对这一规则,我们设计了如下分类方法:1)将所有区域内的台风根据其历史数据提取其路径轨迹(若有必要可用线性插值方式加以补充路径轨迹数据);2)对每一个台风的实际轨迹数据,根据其与高速公路网路段相交关系,将相交路段编号按序生成一个数列用于表示台风轨迹;3)任取两条台风所经路段数列,判断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若存在包含关系,则归为一类,做相应标记并保留其中长的路段数列;4)重复步3)直到任两条保留数列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5)中止;输出保留数列及相应台风编号,其中每一条保留数列即代表着一类路径。第5310、0414号台风部分路径如图4.1所示,该路径图每6小时为时间间隔,其中5310号台风经过的路径为:(#26)->(#25)->(#23)->(#20);0414号台风经过的路径为:(#26)->(#25)->(#23)->(#20);因此,按照我们设计的方法,两条台风的轨迹所经过的路段存在包含关系,则归为一类。图4.1台风路径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路网压缩的城市路网脆弱路段识别[J]. 李彦瑾,罗霞. 公路交通科技. 2019(05)
[2]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物流绩效评价研究[J]. 冯文芳.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3]考虑拥堵传播效应的道路网络脆弱性评价[J]. 董洁霜,井玮罡,路庆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8)
[4]城市道路复杂网络单元脆弱性实证研究[J]. 张宏,李杰.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5]基于路线图方法的我国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设路径研究[J]. 郑静晨. 管理世界. 2014(02)
[6]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脆弱性辨识方法[J]. 张勇,屠宁雯,姚林泉. 中国公路学报. 2013(04)
[7]基于路网脆弱性的紧急情况下交通疏散诱导模型[J]. 王富,李杰,石永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12)
[8]基于贝叶斯和动态博弈分析的城市暴雨内涝应急决策[J]. 丁继勇,王卓甫,郭光祥. 统计与决策. 2012(23)
[9]我国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考[J]. 佘廉,曹兴信. 管理世界. 2012(07)
[10]道路交通网络脆弱性研究[J]. 杨露萍,钱大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2(01)
博士论文
[1]道路交通运输网络脆弱性评估模型研究[D]. 尹洪英.上海交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道路网络脆弱性分析及应用[D]. 杜倩倩.浙江大学 2011
[2]基于脆弱性的震后交通应急问题研究[D]. 钟志新.西南交通大学 2011
[3]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D]. 赵云锋.复旦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54300
【文章来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图3.1浙江省登陆热带气旋的主要类型及概率3.3.2特征在登陆我国沿海的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个数中,浙江省台风总数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台湾。据统计,浙江沿海地区每年春天至秋天的7、8个月时间里都可能受台风风暴潮的影响,主要影响时段集中在7-9月,平均每年有3-4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浙江。对浙江省带来重大影响的台风主要是从浙江、福建北部和从浙江近岸转向这三种类型,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台风灾害都是因这三类台风引起。据浙江省县级灾情记载,沿海岸线地区(例如温州、台州)受台风侵袭的次数最多,也是较多台风的登录点,是累计受灾次数最多、受灾人数最多、农产品损失数量较大的地区。而浙江中西部地区(例如衢州、金华)受灾次数较少,这可能与台风登录后逐渐减弱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于内陆地区仅有部分平原受到台风的侵害,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对于浙江省而言,近年来,温州市苍南县受灾最明显,主要是由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造成的,该台风共造成苍南县死亡153人,为2004-2017的历史极值。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6)判断||(+1)()||||()||<是否成立?若条件成立则算法中止,否则转步3)。4.3台风路径情景与系统性能影响度4.3.1台风路径情景分类区域台风灾害由于受到气象、地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路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进行轨迹分类。而本文主要关注台风路径对于高速公路网络的影响作用,因此采取如下分类规则:以台风依次经过的高速公路路段作为该台风的一个序列,当两个台风的序列存在包含关系时,认为这两个台风属于同一条路径。针对这一规则,我们设计了如下分类方法:1)将所有区域内的台风根据其历史数据提取其路径轨迹(若有必要可用线性插值方式加以补充路径轨迹数据);2)对每一个台风的实际轨迹数据,根据其与高速公路网路段相交关系,将相交路段编号按序生成一个数列用于表示台风轨迹;3)任取两条台风所经路段数列,判断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若存在包含关系,则归为一类,做相应标记并保留其中长的路段数列;4)重复步3)直到任两条保留数列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5)中止;输出保留数列及相应台风编号,其中每一条保留数列即代表着一类路径。第5310、0414号台风部分路径如图4.1所示,该路径图每6小时为时间间隔,其中5310号台风经过的路径为:(#26)->(#25)->(#23)->(#20);0414号台风经过的路径为:(#26)->(#25)->(#23)->(#20);因此,按照我们设计的方法,两条台风的轨迹所经过的路段存在包含关系,则归为一类。图4.1台风路径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路网压缩的城市路网脆弱路段识别[J]. 李彦瑾,罗霞. 公路交通科技. 2019(05)
[2]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物流绩效评价研究[J]. 冯文芳.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3]考虑拥堵传播效应的道路网络脆弱性评价[J]. 董洁霜,井玮罡,路庆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8)
[4]城市道路复杂网络单元脆弱性实证研究[J]. 张宏,李杰.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5]基于路线图方法的我国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设路径研究[J]. 郑静晨. 管理世界. 2014(02)
[6]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脆弱性辨识方法[J]. 张勇,屠宁雯,姚林泉. 中国公路学报. 2013(04)
[7]基于路网脆弱性的紧急情况下交通疏散诱导模型[J]. 王富,李杰,石永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12)
[8]基于贝叶斯和动态博弈分析的城市暴雨内涝应急决策[J]. 丁继勇,王卓甫,郭光祥. 统计与决策. 2012(23)
[9]我国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考[J]. 佘廉,曹兴信. 管理世界. 2012(07)
[10]道路交通网络脆弱性研究[J]. 杨露萍,钱大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2(01)
博士论文
[1]道路交通运输网络脆弱性评估模型研究[D]. 尹洪英.上海交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道路网络脆弱性分析及应用[D]. 杜倩倩.浙江大学 2011
[2]基于脆弱性的震后交通应急问题研究[D]. 钟志新.西南交通大学 2011
[3]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D]. 赵云锋.复旦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54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25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