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互通隧道组合式通风方法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20:25
为了解决人口快速增长所引发的城市交通以及地面资源问题,城市地下互通隧道正成为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的新趋势,这是一种新兴的地下交通枢纽结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相比于一般隧道工程,城市地下互通是一个由匝道隧道与主线隧道组成的复杂地下立交网络,具有线形复杂、立体交叉、分汇繁多等特点。在这样的隧道网络中,如何满足各个隧道分支的安全、舒适以及卫生标准,确保隧道火灾紧急情况下的烟气有效控制与排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制定一种合理有效的互通隧道运营通风方案对于隧道的运营安全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结合地下互通隧道特点,综合采用资料调研、模型实验、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针对一种适用于互通隧道的匝道半横向主隧道纵向组合式通风方法,详细开展了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结论成果:1.采用室内模型实验对互通隧道内带过渡段的分岔结构局部阻力系数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岔结构局部阻力系数与分流比、分岔角、过渡段结构长高比以及锯齿状分段数目有关。研究首先固定过渡段锯齿分段数目这一变量,对基于其余三个因素的局部阻力系数分布特性开展研究,最后以修正系数方式引入分段数目的影响特性,最终获得了互...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万石山立交隧道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3 页图1-2 厦门东坪山立交隧道(3)重庆朝天门立交隧道重庆朝天门立交隧道,是目前国内外正在建设的最大型城市地下立交工程,见图 1-3所示。重庆朝天门隧道按“Y”字型布置,由长江隧道、嘉陵江隧道、望龙门隧道组成,三隧道于朝天门交汇,交汇处设地下互通式立交。两江隧道 A、B 两洞连接江北区和南岸区。两江隧道 A 洞经过渝中区朝天门地下时,通过匝道 A 和匝道 B 实现与望龙门隧道的交通流转换。望龙门隧道 C 洞和 D 洞分别上跨两江隧道 A 洞和 B 洞各一次,然后逐渐转化为与 B 洞的平面交叉,这在结构上体现为立交向小净距隧道的转变,然后再由小净距隧道逐渐转换为连拱隧道,最后与 B 洞合为一个大断面隧道。图1-3 重庆朝天门立交隧道(4)厦门海沧疏港通道-芦澳路地下互通隧道厦门市海沧疏港通道-芦澳路城市地下立交互通隧道是本论文研究的依托工程
然后逐渐转化为与 B 洞的平面交叉,这在结构上体现为立交向小净距隧道的转变,然后再由小净距隧道逐渐转换为连拱隧道,最后与 B 洞合为一个大断面隧道。图1-3 重庆朝天门立交隧道(4)厦门海沧疏港通道-芦澳路地下互通隧道厦门市海沧疏港通道-芦澳路城市地下立交互通隧道是本论文研究的依托工程,该隧道工程是实现厦成高速与港区及厦门本岛与港区之间交通转换的重要交通枢纽工程,该工程由南北走向的芦澳路、东西走向的疏港路以及连接两条主路的 A、B、C、D 四条匝道组成。从匝道数量、匝道长度以及立交体系的复杂程度而言,均是国内外少见的。隧道工程概况如图 1-4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叉隧道分流局部损失特性及流动特征[J]. 张欣,张天航,黄志义,张驰,康诚,吴珂.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03)
[2]半横向通风方式下坡度隧道火灾排烟方法[J]. 楼波,覃日富,邱永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3]城市地下道路分(合)流匝道通风阻力特性[J]. 袁浩庭,陈超,李琼,王陆瑶,李亚茹.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7(11)
[4]多匝道城市公路隧道通风孔布置研究[J]. 姜学鹏,余璨,毛杨苏宜. 隧道建设. 2017(05)
[5]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J]. 马建,孙守增,赵文义,王磊,马勇,刘辉,张伟伟,陈红燕,陈磊,魏雅雯,叶飞. 中国公路学报. 2015(05)
[6]PVC三通管水流阻力与流动特征分析[J]. 石喜,吕宏兴,朱德兰,孙斌,曹彪. 农业机械学报. 2013(01)
[7]等截面送风管道静压分布和风口等量率计算[J]. 胡维撷,陈德芳. 地下工程与隧道. 2012(04)
[8]重点排烟大断面隧道火灾烟气控制的CFD分析[J]. 郭清超,沈奕,闫治国.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2(S1)
[9]等截面、等量排风管道静压分布和风口开度计算[J]. 胡维撷,陈德芳. 地下工程与隧道. 2012(01)
[10]城市公路隧道多匝道通风系统计算方法的探讨[J]. 陈玉远. 现代隧道技术. 2011(05)
博士论文
[1]地下互通立交隧道设计参数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D]. 李少刚.北京交通大学 2011
[2]曲线公路隧道营运通风关键参数研究[D]. 王峰.西南交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地铁热环境模拟软件SES与STESS的比较研究[D]. 樊莉.北京工业大学 2015
[2]大型互通立交隧道火灾烟气迁移规律及控制研究[D]. 马尉翔.西南交通大学 2015
[3]大型互通立交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组织研究[D]. 王中正.西南交通大学 2015
[4]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通风防灾技术研究[D]. 刘宏.重庆交通大学 2011
[5]矿山井巷火灾时期烟气毒性评价及其流动时变规律研究[D]. 杨瑞波.中南大学 2010
[6]港珠澳海底隧道火灾工况下排烟口几何尺寸优化研究[D]. 吴华.长安大学 2010
[7]互通式地下立交隧道分岔形式和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 阙坤生.北京交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27214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万石山立交隧道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3 页图1-2 厦门东坪山立交隧道(3)重庆朝天门立交隧道重庆朝天门立交隧道,是目前国内外正在建设的最大型城市地下立交工程,见图 1-3所示。重庆朝天门隧道按“Y”字型布置,由长江隧道、嘉陵江隧道、望龙门隧道组成,三隧道于朝天门交汇,交汇处设地下互通式立交。两江隧道 A、B 两洞连接江北区和南岸区。两江隧道 A 洞经过渝中区朝天门地下时,通过匝道 A 和匝道 B 实现与望龙门隧道的交通流转换。望龙门隧道 C 洞和 D 洞分别上跨两江隧道 A 洞和 B 洞各一次,然后逐渐转化为与 B 洞的平面交叉,这在结构上体现为立交向小净距隧道的转变,然后再由小净距隧道逐渐转换为连拱隧道,最后与 B 洞合为一个大断面隧道。图1-3 重庆朝天门立交隧道(4)厦门海沧疏港通道-芦澳路地下互通隧道厦门市海沧疏港通道-芦澳路城市地下立交互通隧道是本论文研究的依托工程
然后逐渐转化为与 B 洞的平面交叉,这在结构上体现为立交向小净距隧道的转变,然后再由小净距隧道逐渐转换为连拱隧道,最后与 B 洞合为一个大断面隧道。图1-3 重庆朝天门立交隧道(4)厦门海沧疏港通道-芦澳路地下互通隧道厦门市海沧疏港通道-芦澳路城市地下立交互通隧道是本论文研究的依托工程,该隧道工程是实现厦成高速与港区及厦门本岛与港区之间交通转换的重要交通枢纽工程,该工程由南北走向的芦澳路、东西走向的疏港路以及连接两条主路的 A、B、C、D 四条匝道组成。从匝道数量、匝道长度以及立交体系的复杂程度而言,均是国内外少见的。隧道工程概况如图 1-4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叉隧道分流局部损失特性及流动特征[J]. 张欣,张天航,黄志义,张驰,康诚,吴珂.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03)
[2]半横向通风方式下坡度隧道火灾排烟方法[J]. 楼波,覃日富,邱永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3]城市地下道路分(合)流匝道通风阻力特性[J]. 袁浩庭,陈超,李琼,王陆瑶,李亚茹.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7(11)
[4]多匝道城市公路隧道通风孔布置研究[J]. 姜学鹏,余璨,毛杨苏宜. 隧道建设. 2017(05)
[5]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J]. 马建,孙守增,赵文义,王磊,马勇,刘辉,张伟伟,陈红燕,陈磊,魏雅雯,叶飞. 中国公路学报. 2015(05)
[6]PVC三通管水流阻力与流动特征分析[J]. 石喜,吕宏兴,朱德兰,孙斌,曹彪. 农业机械学报. 2013(01)
[7]等截面送风管道静压分布和风口等量率计算[J]. 胡维撷,陈德芳. 地下工程与隧道. 2012(04)
[8]重点排烟大断面隧道火灾烟气控制的CFD分析[J]. 郭清超,沈奕,闫治国.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2(S1)
[9]等截面、等量排风管道静压分布和风口开度计算[J]. 胡维撷,陈德芳. 地下工程与隧道. 2012(01)
[10]城市公路隧道多匝道通风系统计算方法的探讨[J]. 陈玉远. 现代隧道技术. 2011(05)
博士论文
[1]地下互通立交隧道设计参数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D]. 李少刚.北京交通大学 2011
[2]曲线公路隧道营运通风关键参数研究[D]. 王峰.西南交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地铁热环境模拟软件SES与STESS的比较研究[D]. 樊莉.北京工业大学 2015
[2]大型互通立交隧道火灾烟气迁移规律及控制研究[D]. 马尉翔.西南交通大学 2015
[3]大型互通立交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组织研究[D]. 王中正.西南交通大学 2015
[4]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通风防灾技术研究[D]. 刘宏.重庆交通大学 2011
[5]矿山井巷火灾时期烟气毒性评价及其流动时变规律研究[D]. 杨瑞波.中南大学 2010
[6]港珠澳海底隧道火灾工况下排烟口几何尺寸优化研究[D]. 吴华.长安大学 2010
[7]互通式地下立交隧道分岔形式和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 阙坤生.北京交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27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62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