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长平高速公路通道桥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12:15

  本文关键词:长平高速公路通道桥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钻孔灌注桩在我国工程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桩端沉渣及桩侧泥皮对桩的承载特性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工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后注浆技术。通过将具有固化效果的浆液注入到桩端或桩侧,在浆液的渗透置换、劈裂加筋、压密固化等作用下,能有效加固桩端土层,消除桩侧泥皮,改善桩-土接触条件,从而提高桩的承载性能。本文结合长平高速公路通道桥改扩建工程对钻孔灌注桩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了桩端后注浆技术的注浆原理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桩端后注浆的计算公式,设计了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技术的施工工艺,并采用自平衡试验法对桩端后注浆的注浆效果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可以有效地提升桩的承载特性,减小桩的沉降变形,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浆液本身的性质对后注浆设计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收集对比国内外多项后注浆工程实例,结合室内浆液配制模拟实验,总结得出了不同地层适宜的浆液水灰比和注浆压力。结合现场自平衡试验成果,通过对比分析桩端后注浆试桩和未注浆试桩的Q-S曲线、等效转换的荷载-桩顶位移曲线、轴力、桩侧摩阻力和桩侧摩阻力-桩土相对位移曲线的变化特征,研究桩端后注浆对试桩极限承载力和位移的提升效果。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桩端后注浆 承载特性 自平衡试验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5.5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2.1 后注浆技术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后注浆技术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2.3 后注浆技术的优缺点简介13-14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4-15
  • 第2章 桩端后注浆理论及影响因素15-31
  • 2.1 桩端后注浆理论15-18
  • 2.1.1 渗透注浆15-16
  • 2.1.2 压密注浆16-17
  • 2.1.3 劈裂注浆17-18
  • 2.2 桩端后注浆理论计算18-25
  • 2.2.1 桩端后注浆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18-21
  • 2.2.2 桩端后注浆沉降的理论计算21-25
  • 2.3 桩端后注浆的影响因素25-30
  • 2.3.1 浆液种类25
  • 2.3.2 浆液配比25-26
  • 2.3.3 注浆压力26-28
  • 2.3.4 注浆量28-29
  • 2.3.5 注浆时间29-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桩端后注浆的室内试验及施工工艺31-43
  • 3.1 工程概况31-32
  • 3.2 浆液室内试验32-36
  • 3.2.1 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32-34
  • 3.2.2 水泥净浆凝结时间试验34-36
  • 3.3 后注浆设备和参数的选取36-38
  • 3.3.1 注浆设备及注浆材料36-37
  • 3.3.2 后注浆工艺参数37-38
  • 3.4 桩端后注浆的施工工艺38-42
  • 3.4.1 注浆头制作及注浆管埋设39-40
  • 3.4.2 后注浆施工流程40-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自平衡试验原理及现场试验43-52
  • 4.1 自平衡试验法简介43-44
  • 4.2 自平衡试验法原理44-48
  • 4.2.1 极限承载力测试原理44-45
  • 4.2.2 轴向应力测试原理45-48
  • 4.3 自平衡试验现场测试48-51
  • 4.3.1 仪器设备及安装48-50
  • 4.3.2 测试流程50-51
  • 4.4 本章小结51-52
  • 第5章 基于自平衡法的桩端后注浆承载特性研究52-70
  • 5.1 位移成果分析52-56
  • 5.2 Q-S曲线的等效转换56-58
  • 5.3 承载力成果分析58-59
  • 5.4 轴力分析59-63
  • 5.5 桩侧摩阻力分析63-69
  • 5.6 本章小结69-70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70-72
  • 6.1 结论70-71
  • 6.2 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7
  • 作者简介77-78
  • 致谢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坤昂;毕景佩;赵志忠;谢义兵;;自平衡试验与传统试验的比对研究[J];工程勘察;2014年01期

2 房凯;张忠苗;刘志军;刘兴旺;;基于荷载传递法的后注浆桩荷载沉降关系预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3 张忠苗;邹健;刘俊伟;贺静漪;;桩端后注浆浆液上返高度的理论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8期

4 张忠苗;邹健;贺静漪;王华强;;黏土中压密注浆及劈裂注浆室内模拟试验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5 张忠苗;邹健;;桩底劈裂注浆扩散半径和注浆压力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6 张帆;龚维明;戴国亮;;大直径超长灌注桩荷载传递机理的自平衡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7 邹金锋;李亮;杨小礼;;劈裂注浆扩散半径及压力衰减分析[J];水利学报;2006年03期

8 罗耀武;佴磊;;基于自平衡法的泥岩地基中大型灌注桩的承载特性分析[J];世界地质;2005年04期

9 周红波;桩端后注浆钻孔桩承载性能与注浆关系的数值模拟[J];工业建筑;2005年09期

10 何宇剑;大直径桩端压力注浆灌注桩的侧阻、端阻特征试验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NGUYEN VANLOC(阮文禄);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徐丽娜;大直径桩基承载特性的仿真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邹力;后注浆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道勇;钻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数值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张瀛文;大直径后注浆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3 王小锋;后注浆灌注桩现场试验与浆液扩散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王博林;自平衡法桩土荷载传递机理及承载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5 黄雨;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在软土地基中的设计与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文华锋;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在雅江大桥上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徐志超;中电吉林乾安风电场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工艺与机理[D];吉林大学;2011年

8 潘韶宇;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扩展半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汪胜忠;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承载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齐平;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及沉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长平高速公路通道桥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93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5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