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适用于地铁车辆的扶握系统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29 23:28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多数国家在交通领域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以轨道交通工具中的地铁为例,由于其安全性高、搭乘快捷、低污染等特点,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首选的出行方式。地铁车辆的内部空间不仅凝聚了社会空间,勾画社会世界,成为城市文化的代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宗教,信仰的集合,不同的道德原则在这里摩擦,相遇,碰撞并最终合并为一体。为乘坐地铁车辆的群体提供车厢内良好的扶握系统是设计师的责任和义务,地铁车辆的扶握系统作为确保地铁车辆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家规范化设计仍然空白,几乎没有过多的参考材料。为改变现状,同时也为了统一和规范我国地铁车辆扶握系统的设计,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地铁车辆扶握系统设计理论就会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从重庆、成都、长沙等几座城市地铁的各个线路的扶握系统着手,综合扶握系统设计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探索国内地铁扶握系统的关键技术难点。本文对地铁车辆扶握系统设计所触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钻研,主要包括设计原则、乘客搭乘地铁的行为及关键动素研究、地铁车辆扶握系统的布局设计、地铁车辆扶握系统的扶握装置设计方案的可视化人因综合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首先,研究针对现有...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对象释义
        1.1.2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地铁相关研究及应用
        1.2.1 国外代表城市的地铁研究及应用现状
        1.2.2 我国的地铁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课题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论文结构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设计原则
        2.1.1 实用性原则
        2.1.2 舒适性原则
        2.1.3 安全性原则
        2.1.4 环保性原则
        2.1.5 区域性原则
    2.2 工业设计与地铁车辆设计
        2.2.1 工业设计与地铁车辆设计的关系
        2.2.2 工业设计在地铁车辆扶握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2.3 地铁车辆扶握系统与人机工程学
        2.3.1 人机工程学概述
        2.3.2 人机工程学在地铁车辆扶握系统设计中的人因体现
    2.4 相关实验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铁车辆扶握系统调查研究
    3.1 地铁车辆扶握系统实地调研
        3.1.1 实地调研目的
        3.1.2 实地调研过程
        3.1.3 调研设计
        3.1.4 调研时间安排
        3.1.5 实地调研结果
        3.1.6 实地调研结果分析与讨论
    3.2 地铁车辆扶握系统用户调研研究
        3.2.1 地铁车辆扶握系统设计调查概述
        3.2.2 设计因素分析
        3.2.3 调查问卷设计
        3.2.4 调查数据统计结果
    3.3 地铁车辆扶握系统设计指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设计实践——适用于广州市地铁6号线车辆的扶握系统设计
    4.1 广州市城市概况
    4.2 广州市地铁6号线概况
    4.3 设计初步探索
        4.3.1 扶杆装置初期探索设计方案
        4.3.2 吊环装置初期概念探索与草案设计
    4.4 地铁车辆扶握系统初期概念探索设计
        4.4.1 方案一
        4.4.2 方案二
        4.4.3 方案三
        4.4.4 方案四
    4.5 空间布局二维平面分析
    4.6 设计效果图展示
    4.7 设计模型展示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JACK的地铁车辆扶握系统人机工程合理性仿真验证
    5.1 地铁车辆扶握系统人机工程合理性仿真验证
    5.2 地铁车辆扶握系统相关尺寸分析
    5.3 地铁车辆扶握系统JACK仿真验证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地铁车辆扶握系统设计市场调研问卷
附录二:地铁辅助抓握件造型语意调研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4037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037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1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