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武都西隧道底鼓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0 19:07

  本文关键词:武都西隧道底鼓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武都西隧道穿越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段发生底鼓、挤压变形的特点,研究了隧道底鼓的形成机理,在分析隧道底板稳定性的基础上,推导出隧道底板产生压曲破坏时的临界荷载表达式,进一步研究了隧道底鼓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武都西隧道发生底鼓的主要原因在于力学及物理方面,其底鼓形式分别为挤压流动性底鼓、膨胀性底鼓。2根据薄板临界平衡理论可得隧道底板压曲微分方程,解得临界荷载表达式,可对隧道底板稳定性进行分析,为底鼓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3采用"可让式支护+锚注加固"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隧道底鼓。
【作者单位】: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高地应力 软岩 隧道底鼓 机理 防治措施
【基金】: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2013-1-3) 交通运输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4319771190)
【分类号】:U456.33
【正文快照】: 0前言随着公路隧道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隧道工程逐步向崇山峻岭地区发展,穿越高地应力区、软弱围岩地层的长大隧道越来越多。众所周知,高地应力、软弱围岩等因素对于隧道工程的影响非常显著。由于软岩一般含有遇水膨胀的矿物成分,且在高地应力区的情况下极易产生“膨压效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志强,关宝树;公路隧道在膨胀性围岩地段施工的稳定性分析[J];公路;2000年02期

2 王丙堤;;乌鞘岭隧道岭脊段千枚岩变形特征及施工方法[J];现代隧道技术;2006年01期

3 胡元芳;刘志强;王建宇;;高地应力软岩条件下挤压变形预测及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3期

4 王建宇;胡元芳;刘志强;;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挤压型变形和可让性支护原理[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3期

5 姜耀东,赵毅鑫,刘文岗,李琦;深部开采中巷道底鼓问题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4期

6 汪洋;唐雄俊;谭显坤;王元汉;;云岭隧道底鼓机理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祝林;胡大平;;“烽火1号”玻璃钢天线罩试验及分析报告[J];玻璃钢;1999年03期

2 周祝林;;包装箱结构设计计算[J];玻璃钢;2002年04期

3 陈宗来;;玻璃钢天线罩结构设计及试验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8年03期

4 李炎辉;胡青春;;PET瓶基于ABAQUS的轴压分析[J];包装工程;2009年10期

5 谢官模,李军向,罗斌,骆东平;环肋、舱壁和纵骨加强的无限长圆柱壳在水下的声辐射特性[J];船舶力学;2004年02期

6 郑达;巨能攀;;某水电站坝址千枚岩的岩石强度各向异性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钱朋安;孟明;吴仲城;葛运建;;三轴线加速度计E膜片弹性体应力应变解析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4期

8 杨忠平,王元汉;无梁板桥的结构分析方法及尺寸优化[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5期

9 王新岐;杨晓蓉;;软土地区混凝土检查井壁厚计算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9期

10 李毅,张佩华,王文祖,冯勋伟;新型针织结构人工气管支架的开发及其力学性能初探[J];产业用纺织品;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耀杰;陈焰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薄板屈曲[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郭建生;;有限元法中单元类型和密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陈斌;刘近近;;孙疃南轨大巷软岩巷道复合支护底鼓控制技术[A];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理论技术与实践[C];2010年

4 王秀丽;柴宏;;能量法在端板连接节点板设计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晓君;郑怀昌;;采空区破坏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满潮;钱七虎;;深部岩体力学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汉鹏;李术才;高延法;朱维申;;底鼓巷道预应力锚索反底拱联合支护及数值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金奎;王金安;李大屯;李鸿雷;王金喜;;高应力深部巷道破碎围岩锚壳喷支护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文涛;何满潮;杨生彬;马小钧;;深部岩巷不对称变形机理及支护对策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陆浩亮;黄大明;;拱在局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安全控制原理与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白会娟;导电材料结构电磁热弹性多场行为的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潘健怡;铝合金型材挤压的数值模拟及模具结构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马春德;深部复合型破坏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姚曙光;铁路重载货车结构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孙亚波;冷轧带钢板形控制目标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余为;金属空心球材料组元力学性能及结构设计[D];燕山大学;2011年

9 姜磊;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挠度的试验研究与分析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文志杰;无煤柱沿空留巷控制力学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杰兵;平煤十一矿软岩破坏巷道修复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郑茂兴;薄层灰岩顶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美政;复合结构柔性反底拱应用于软岩峒室稳定性控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俊帆;柔刚性U型钢支架控制宁庄井软岩巷道变形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梁苗;云驾岭深部松软破碎岩层大断面硐室锚注支护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鹏飞;高地压条件下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与支护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付振江;平煤十一矿石门复修再破坏分析与治理方案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宗岑;教学三矿轨道巷底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穆森;梳式防波堤兼码头结构翼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乔燕国;提高回采巷道锚杆支护刚度和预紧力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强,关宝树;公路隧道在膨胀性围岩地段施工的稳定性分析[J];公路;2000年02期

2 景韧,韩友续,王毅东;木寨岭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处治与技术分析[J];公路;2003年12期

3 王卫军,黄成光,侯朝炯,彭刚;综放沿空掘巷底鼓的受力变形分析[J];煤炭学报;2002年01期

4 时亚昕,王明年;隧道仰拱快速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2004年05期

5 李国良;朱永全;;乌鞘岭隧道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6 时亚昕;王明年;;隧道仰拱组合结构的现场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08年01期

7 张祉道;家竹箐隧道施工中支护大变形的整治[J];世界隧道;1997年01期

8 姜云;华蓥山隧道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J];世界隧道;1997年04期

9 张祉道;关于挤压性围岩隧道大变形的探讨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3年02期

10 卿三惠,黄润秋;乌鞘岭特长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特性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钟祖良;刘新荣;王道良;郑成果;黄明;;桃树垭隧道底鼓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2 邓涛;黄明;詹金武;张文远;郑斌;;石林隧道底鼓灾害的特征与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4年01期

3 师亚龙;陈礼伟;裴涛涛;李春林;;软岩隧道底鼓机理及底鼓量计算方法[J];铁道建筑;2014年05期

4 黄明;刘新荣;邓涛;;基于含水劣化特性的隧道围岩时效变形数值计算[J];岩土力学;2012年06期

5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成果;桃树垭软弱围岩隧道底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杨词光;都汶公路地震前后地应力场演化规律与软岩隧道底鼓防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胡蓉;隧道底鼓震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武都西隧道底鼓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6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66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4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