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桥地震弹塑性反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连续梁桥地震弹塑性反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阶段,桥梁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动脉,在国民经济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地震中桥梁设施的损坏造成间接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由此给救灾工作带来的巨大困难,充分显示了桥梁工程抗震研究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因而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对于抗震防灾就显得尤为重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应用最广泛的桥型之一,本文对文官屯大桥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在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论述地震灾害对连续梁桥的影响以及桥梁抗震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及理论。(2)建立文官屯大桥的空间动力计算模型,对其进行自振特性分析,比较考虑桩-土作用与否对自振特性的影响。(3)选择规范设计反应谱,对本桥进行多遇地震反应谱分析,比较考虑桩-土作用与否对反应谱计算结果的影响,并进行抗震验算。(4)根据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设防烈度、地震加速度峰值和桥址的地震时程记录对本连续梁桥进行多遇地震作用动力时程分析,比较考虑桩-土作用与否对多遇地震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对本桥进行抗震验算。(5)根据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设防烈度、地震加速度峰值和桥址的地震时程记录对本梁桥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验算和分析,作出罕遇地震下抗震性能评价。
【关键词】:大跨度连续梁桥 地震 反应谱分析 时程分析 非线性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2.5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引言9
- 1.2 桥梁震害9-11
- 1.2.1 震害影响及原因9-10
- 1.2.2 桥梁的破坏形式10-11
- 1.3 桥梁抗震设计现状及抗震理论的演变11-12
- 1.3.1 桥梁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11
- 1.3.2 桥梁抗震设计研究现状11-12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2-13
- 第二章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13-18
- 2.1 概述13
- 2.2 弹性静力法13-14
- 2.3 反应谱法14-16
- 2.3.1 反应谱的概念14-15
- 2.3.2 反应谱的分析方法15-16
- 2.4 动态时程分析法16-17
- 2.5 小结17-18
- 第三章 桥梁模型的建立和动力特性分析18-29
- 3.1 概述18
- 3.2 工程概况18-19
- 3.3 本桥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9-22
- 3.3.1 桩土作用土弹簧参数的确定19-20
- 3.3.2 空间有限元模型20-22
- 3.4 桥梁结构自振特性计算22-27
- 3.4.1 自振特性计算方法22-27
- 3.5 本章小结27-29
- 第四章 反应谱分析29-41
- 4.1 概述29
- 4.2 反应谱的选取29-30
- 4.3 振型组合30-31
- 4.4 反应谱分析31-39
- 4.4.1 内力比较31-35
- 4.4.2 位移比较35-37
- 4.4.3 抗震验算37-39
- 4.5 本章小结39-41
- 第五章 多遇地震动力时程反应分析41-54
- 5.1 概述41
- 5.2 动力方程的建立及求解41-42
- 5.3 确定阻尼42-43
- 5.4 时程反应分析方法43
- 5.5 地震动输入43-45
- 5.5.1 地震波选择原则43-44
- 5.5.2 本桥地震波的选用44-45
- 5.6 多遇地震时程分析45-53
- 5.6.1 内力分析45-48
- 5.6.2 位移分析48-50
- 5.6.3 时程分析对比图50-52
- 5.6.4 抗震验算52-53
- 5.7 本章小结53-54
- 第六章 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分析54-71
- 6.1 概述54
- 6.2 桥墩的弹塑性反应54-61
- 6.2.1 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模拟54-60
- 6.2.2 桥墩的弯矩-曲率关系60-61
- 6.3 地震动输入61-62
- 6.4 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62-63
- 6.4.1 弹塑性动力方程62
- 6.4.2 直接积分法计算结构地震响应62-63
- 6.5 罕遇地震作用下动力时程分析63-69
- 6.5.1 墩底非弹性铰状态分析63-64
- 6.5.2 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验算64-69
- 6.6 本章小结69-71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1-73
- 参考文献73-76
- 致谢76-77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淑芳,郭国会;连续梁桥损伤诊断的单元模态能量比法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尹娟,郭秀文;基于柔度改变的连续梁桥损伤诊断研究[J];华东公路;2001年03期
3 蓝建中;对现浇铁路连续梁桥整体模块的力学探讨[J];上海铁道科技;2002年04期
4 王军文,李建中,范立础;连续梁桥纵向地震碰撞反应参数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5年04期
5 蒋定宇;;特大连续梁桥合龙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06年S1期
6 李名佳;高日;李承根;;连续梁桥耗能减震设计新方法[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9期
7 陈鹏;;连续梁桥施工中的挠度监测和控制[J];科技风;2010年16期
8 胡薇;袁万城;杨智;;连续梁桥船撞响应的简化分析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1年06期
9 王鹏;;浅析连续梁桥施工要点及监测控制[J];商品混凝土;2012年09期
10 孙全胜;李大杰;;超长联大跨连续梁桥合龙顺序分析[J];世界桥梁;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玲;;介绍一座钢箱连续梁桥的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2 杜晓雷;马万权;李建中;;地震作用下连续梁桥固定墩受力的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徐锡瑶;;园弧曲线连续梁桥的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4 周世军;王华廉;;斜支承箱形连续梁桥的弯扭特性[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5 殷海军;王志强;胡世德;;连续梁桥设置阻尼器参数分析[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6 孙中华;徐锡燕;冯泉钧;;连续梁桥施工中两大问题的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景庆新;孙建渊;石洞;蔡方毅;;拱式连续梁桥的弹塑性稳定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8 杜思义;陈淮;殷学纲;;基于应变模态的连续梁桥损伤识别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9 孙宗光;陈宏广;李晓飞;;曲线连续梁桥支承体系受力与变形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10 刘洪兵;朱f^;;大跨连续梁桥在空间变化地震动下的响应[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杜若原;荆江彩虹连鄂湘[N];人民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盛可鉴;简支转连续梁桥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王立峰;大角度V撑蝶形拱式连续梁桥受力性能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3 孙松建;连续梁桥地震损伤控制与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12年
4 张通;大跨刚构—连续梁桥的全寿命性能监测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周大兴;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大跨径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6 孙平义;异形连续梁桥动力特性计算及损伤识别方法[D];吉林大学;2014年
7 龙晓鸿;斜拉桥及连续梁桥空间地震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东东;小边跨PC连续梁桥静力分析及设计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杨旭东;高铁连续梁桥离差系数组合值及抗震性能指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李鑫;结构参数对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郭晨;轨道约束对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王云云;高速铁路U型连续梁桥性能分析及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葛白雪;连续梁桥地震弹塑性反应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7 齐进会;高速铁路连续梁桥施工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8 李晓鹏;基于小波分析和移动荷载作用的连续梁桥损伤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9 李名佳;防屈曲耗能支撑在连续梁桥纵向减震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张业平;连续梁桥结构体系的可靠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连续梁桥地震弹塑性反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1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9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