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中地震动强度指标的优化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09:23

  本文关键词: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中地震动强度指标的优化选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 桥梁抗震设计 地震动强度指标 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 谱加速度 基于关键模态周期谱加速度的多参数地震动强度指标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地震频发,地震对于人类所带来的破坏也在逐步加大。在地震环境中,与结构抗震性能和地震需求相关的大量不确定因素决定了确定性的方法并不适用于结构抗震。因此,以全概率理论为基础、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理论(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BEE)已成为国际地震工程和结构抗震领域的研究热点,被公认为未来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方向,并已逐渐应用于桥梁抗震设计中,形成了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在PBEE和PBSD中,必须要将工程场地处的地震动强度水平作为一个参数进行量化,即地震动强度指标(Intensity Measure, IM),从而描述工程场地的地震活动性,并在桥梁抗震设计中加以应用。而且,PBEE和PBSD理论非常重视地震学与桥梁抗震之间的紧密联系,其第一个分析阶段就是概率地震风险分析(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PSHA),选择合理的地震动强度指标(IM),来表征工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性,并选择符合工程场地实际地震环境和地震风险水平的高质量地震波进行结构动力分析。地震动关键特性的随机性会传递给后续的每一个分析阶段并显著影响到概率地震需求、EDP风险曲线和地震易损曲线等所有重要计算结果。因此,IM和地震波的合理选择,成为整个PBEE和PBSD理论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因此,本文以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为基础,对目前最主要使用的两种单参数IM,即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PGA和谱加速度Sa,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参数IM——基于关键模态周期谱加速度的多参数IM,并开发了与之相应的概率地震风险分析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概率地震风险分析、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和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发展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2)采用非规则连续梁桥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PGA和谱加速度Sa分别作为IM时,在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中的使用效果,发现Sa对于桥梁地震需求预计的精度一般会高于PGA,且PGA对于EDP风险水平的预计会偏于非保守,对桥梁抗震不利;(3)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参数IM——基于关键模态周期谱加速度的多参数IM,可以有效考虑到频谱特性、高模态效应等对于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桥梁结构地震需求预计、EDP风险曲线和地震易损性曲线等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和计算效率。(4)针对基于关键模态周期谱加速度的多参数IM,发展了相应的概率地震风险分析方法,从而有效提高了该新型多参数IM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 桥梁抗震设计 地震动强度指标 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 谱加速度 基于关键模态周期谱加速度的多参数地震动强度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2.55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7
  • 第一章 绪论17-22
  • 1.1 概述17-18
  • 1.2 地震动关键特性及其概率分布对于结构地震需求的影响研究18-19
  • 1.3 地震动强度指标(Intensity Measure,IM)19-21
  •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21-22
  • 第二章 基于PBEE理论的地震动强度指标选择研究22-27
  • 2.1 地震动强度指标选择的评价标准22-23
  • 2.2 概率地震风险分析(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PSHA)23-24
  • 2.3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Analysis,PSDA)24-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单参数地震动强度指标27-45
  • 3.1 概述27
  • 3.2 算例分析27-32
  • 3.2.1 算例桥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9-30
  • 3.2.2 算例桥梁的动力特性分析30-32
  • 3.2.3 地震动强度指标的选择32
  • 3.2.4 工程需求参数的选择32
  • 3.3 概率地震风险分析32-38
  • 3.3.1 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的概率地震风险分析32-34
  • 3.3.2 实际地震波的选择34-36
  • 3.3.3 谱加速度的概率地震风险分析36-38
  • 3.4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38-42
  • 3.4.1 采用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作为IM38-40
  • 3.4.2 采用谱加速度作为IM40-42
  • 3.5 工程需求参数风险曲线42-44
  • 3.6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基于关键模态谱加速度的多参数地震动强度指标45-54
  • 4.1 新型多参数地震动强度指标45-47
  • 4.1.1 基于关键模态周期谱加速度的多参数IM45
  • 4.1.2 新型多参数IM的概率地震风险分析方法45-47
  • 4.1.3 针对算例桥梁的新型多参数IM计算47
  • 4.2 新型多参数IM的概率地震风险分析47-48
  • 4.3 新型多参数IM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48-51
  • 4.3.1 概率地震需求预计48-50
  • 4.3.2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50-51
  • 4.4 工程需求参数风险曲线51-53
  • 4.5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4-56
  • 5.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54-55
  • 5.2 研究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国安,张鸿儒;地震动强度包络函数模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于海英,于双久;工程爆破场地地震动强度预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1期

3 叶列平;马千里;缪志伟;;结构抗震分析用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4期

4 陈力波;郑凯锋;栗怀广;张建经;;概率性地震需求分析中地震动强度指标的比较与选择[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6期

5 卢啸;陆新征;叶列平;李梦珂;;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改进地震动强度指标[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2期

6 姚霄雯;蒋建群;;地震动强度指标与高拱坝响应的相关性[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2期

7 李英民,赖明,白绍良;三维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8 周颖;苏宁粉;吕西林;;高层建筑结构增量动力分析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2期

9 符蓉;;基于谱加速度的地震动强度指标比较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年03期

10 刘汉香;许强;范宣梅;徐鸿彪;;地震动强度对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卢啸;陆新征;叶列平;;超高层建筑地震动强度指标探讨[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2 吕大刚;于晓辉;储雁涵;;地震动强度参数选择的统计方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3 苏宁粉;周颖;吕西林;;增量动力分析中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地震动强度参数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C];2012年

4 刘希强;蔡寅;周彦文;石玉燕;赵银刚;苗庆杰;;山东省地震动强度(烈度)实时速报系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韩建平;陈继强;闫青;罗熠;;考虑谱形影响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进展[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6 顾镇媛;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地震动强度指标对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影响的规律性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7 王亚勇;高孟潭;叶列平;陆新征;钱稼茹;;基于大震和特大震下倒塌率目标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方案[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8 范建朋;王炳乾;林皋;;爆破地震动强度估计[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啸;超高巨柱—核心筒—伸臂结构地震灾变及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陈力波;汶川地区公路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李孝波;基于谱元法的玉田震害异常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光鑫;超高层建筑地震动强度指标适用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孔辰;三维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研究及建模[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陈剑眉;基于连续化分析方法的三维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4 李华;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强度指标和频谱特性指标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5 柳夏勃;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对结构响应影响的近似定量关系[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6 谭晓明;易液化场地放大效应简化分析与地震动强度指标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陈敏;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中地震动强度指标的优化选择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8 陈伟;地震动强度指标与砖石古塔响应的相关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9 潘健明;带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美玲;地震动强度包络函数相关参数确定[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562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62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9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