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水下盾构管廊砂土液化区穿越方案研究
本文关键词:强震水下盾构管廊砂土液化区穿越方案研究
【摘要】:以"河北第一盾"曹妃甸工业区综合管廊工程为依托,选取典型砂土液化断面,利用FLAC2D有限差分软件对强震水下盾构管廊砂土液化区穿越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层加固范围取3 m,地基强度参数提高1倍即能达到安全与经济的平衡。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单位】: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强震区 水下盾构 砂土液化 穿越方案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G05B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478277)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QN2014161,QN2014194)
【分类号】:U455.43
【正文快照】: 1概述盾构具有快速、安全、可靠及环保等特点而广泛运用于水下隧道的修筑。然而,在盾构隧道穿越强震区水下液化段过程中,稍有不慎,即易造成涌水、涌砂等。现行相关设计规范也未对隧道液化区段施工措施给出明确的规定[1],因此开展强震区水下盾构管廊砂土液化区穿越技术研究具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卢普伟;梁邦炎;资利军;;港珠澳大桥隧道工程沉管法与盾构法比选分析[J];施工技术;2012年17期
2 王胜平,阎高翔;南京地铁一号线许府巷—南京站盾构区间地震液化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1年02期
3 刘光磊;宋二祥;刘华北;;可液化地层中地铁隧道地震响应数值模拟及其试验验证[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4 黄娟;彭立敏;李兴龙;;可液化地层狮子洋盾构隧道横向地震响应规律及减震措施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5 国胜兵;王明洋;钱七虎;;饱和砂土爆炸液化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宏伟,臧小龙;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性态研究分析[J];地下空间;2002年03期
2 李于辉;张季超;丁晓敏;龚健;;广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3 何剑平;陈卫忠;;桩-土复合地基抗液化数值试验分析[J];工程力学;2012年11期
4 何剑平;陈卫忠;;液化场浅埋地下结构动力特性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5 潘玉涛;郑俊杰;章荣军;申俊敏;;穿风化槽山岭隧道地震响应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6 欧阳治华;王胜开;全中学;;矿山井下泥石流形成机理与固液耦合数值模拟研究[J];金属矿山;2008年10期
7 徐海清;王国波;李振伟;傅志峰;;武汉地铁工程紧邻四孔平行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分析[J];路基工程;2011年02期
8 张智超;刘汉龙;刘军;;爆炸荷载作用下饱和土体的液化特性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9 施成华;刘强;彭立敏;杨伟超;;联络通道与主隧道连接处列车振动响应分析[J];科技导报;2013年35期
10 钱七虎;;水下隧道工程实践面临的挑战、对策及思考[J];隧道建设;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伟;;盾构隧道的抗震研究方法与措施[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曾兴;胡勇前;邓春林;;东平隧道沉管混凝土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海峰;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夏志凡;基于完全耦合理论的饱和土地基上结构动力响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贻明;应力波强化堆浸渗流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何剑平;液化场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周济民;水下盾构法隧道双层衬砌结构力学特性[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王武刚;安徽地区饱和粉土路基液化及抗震液化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王永志;大型动力离心机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禹志伟;桥梁结构遭受地下隧道内爆炸冲击下的减隔震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梁超;既有地铁盾构隧道在上部基坑开挖中的稳定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孙景领;地铁隧道结构沉降监测及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4 魏楠;饱和地基高频振动特性的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刘洋;区间隧道穿越可液化土层的地震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6 蒋英礼;软土地铁车站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王胜开;基于固液相耦合理论的矿山井下泥石流液化机理研究及无量纲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8 常永立;隧道结构抗震薄弱部位的动力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陈松洁;软弱地层中水下高速铁路盾构隧道列车振动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兴龙;复杂地层水下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璇颖;;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8期
2 姜忻良,宋丽梅;软土地层中地下隧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3 王明洋,国胜兵,潘宏;抗震液化的总应力合成分析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4 佘才高;南京地铁南北线隧道地基的地震液化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年03期
5 刘晶波,李彬,谷音;地铁盾构隧道地震反应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刘建卫;孟江锋;;无锡轨道交通盾构小半径曲线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0年05期
7 唐经华;邱敏;;布袋注浆桩施工技术改进[J];施工技术;2010年06期
8 李乾;于海亮;;北京地铁小间距浅覆土平行盾构隧道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2年01期
9 王彦林;闫禹;;港珠澳大桥外海人工岛快速成岛技术[J];施工技术;2012年08期
10 王明洋,赵跃堂,钱七虎;饱和砂土动力特性及数值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丛蔚,李广杰;在砂土液化的危险性评价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方法的应用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杜国林,韦庆海,梁辉,薛仲新;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场址砂土液化评价与抗液化措施[J];东北地震研究;2001年01期
3 魏向金,金珉善,迟永山;日本的砂土液化防止对策和施工方法[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1年02期
4 张柏山,邵萍萍,孙敬东;砂土液化的防范措施[J];岩土工程界;2001年06期
5 任文杰,苏经宇,窦远明,孙维丰;砂土液化判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尤昌龙,杨振茂;砂土液化危害及地基处理方法探讨[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3期
7 罗战友,龚晓南;基于经验的砂土液化灰色关联系统分析与评价[J];工业建筑;2002年11期
8 王星华,周海林;砂土液化动稳态强度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9 庄迎春,谢康和,朱益军,徐洋;地层组合对砂土液化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06期
10 杨健,路学忠,陈庆寿;砂土液化影响因素及其判别方法[J];岩土工程界;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闻韶;;砂土液化问题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李标;黄强;席文熙;慎乃齐;;砂土液化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判别法[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任艳荣;;砂土液化与管土相互作用[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4 张业民;刘义贤;魏宝善;;地基砂土液化的模糊概率及应用[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5 谢君斐;;砂土液化研究与实践的近况[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6 刘汉龙;陈育民;;砂土液化后流动特性分析[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沈珠江;;一个计算砂土液化变形的等价粘弹性模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8 田景元;;基于动三轴试验数据的砂土液化有限元分析[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刘洋;;基于离散元模拟的砂土液化微细观机理分析[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10 周云东;刘汉龙;丁晓峰;杨寿松;;砂土地震液化后大变形机理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艺林;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各向异性砂土本构规律与数学模型[D];清华大学;2010年
2 迟明杰;砂土的剪胀性及本构模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王富强;自然排水条件下砂土液化变形规律与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王庶懋;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LSES)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荣淋;基于可拓学和支持向量机理论的砂土液化势综合评价研究[D];华侨大学;2006年
2 李声立;颗粒级配对砂土静态液化行为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蔡红超;基于中心点法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晓广;高频机械振动下的砂土液化特性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涛德;根系对可液化砂土的加固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安翌飞;对建规砂土液化判别法的验证与探讨[D];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2013年
7 董贤哲;基于补偿模糊神经网络的砂土液化势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李方明;人工神经网络在砂土液化判别及震陷预估中的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季朝将;基于扰动状态理论的砂土液化分析及其动应力—应变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曹振中;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本文编号:568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68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