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架路相邻出入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协调控制
本文关键词:城市高架路相邻出入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协调控制
【摘要】:城市高架道路的入口匝道和出口匝道是连接地面道路与高架道路的重要枢纽,高峰期间上下车辆过多,往往会使其成为高架道路的物理瓶颈。当出入口匝道上下游存在关联交叉口时,交通阻塞现象会更加严重,主要表现为出入口匝道处的车辆“进不去,出不来”。由于对其改建或者重建的难度较大,因此制定合理的管理与控制方法对改善其交通拥堵、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浏览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入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和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分别进行了协调控制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高架路入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分析了高架路主线、入口匝道以及地面关联交叉口区域交通流的运行特性,并且详细推导了入口匝道与主线衔接处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将原有的模型拓展到上游交叉口,通过分析入口匝道流率的来源得到了改进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最后运用MIXED-CONTROL算法,以系统误差最小为目标,通过动态调整入口匝道调解率的大小,实现了入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的协调控制。(2)针对高架路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首先以成都市二环路南四段与红牌楼北街的交叉口及其关联出口匝道为实例,采集了高峰小时交通数据,分析了高架路主线、出口匝道以及地面关联交叉口区域交通流的时空特性;然后经过VISSIM仿真,利用控制变量法给定出口匝道与地面交叉口不同的交通流量,分析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对高架路主线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为了保证高架路主线车辆的正常运行,应对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进行协调控制。控制的核心是利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一个两级的模糊控制器得到有效的绿灯时间。第一级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是当前绿灯相位检测到的交叉口各进口道车辆的拥堵指数及其与下一绿灯相位车辆拥堵指数之差,获得了绿灯延长时间;第二级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是当前绿灯相位的车辆到达率和下一绿灯相位上游路段的交通阻塞密度,得到了绿灯修正时间。(3)对于入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本文利用MATLAB进行了相关算法的编程,并基于VISSIM仿真比较分析了定时控制、ALINEA控制以及本文设计的协调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证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对于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首先对VISSIM进行了二次开发,然后通过预设的仿真环境和仿真数据,仿真模拟了模糊控制方案下车辆的运行情况,并将其与定时控制下车辆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入口匝道 出口匝道 信号控制 模糊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5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研究现状13-16
- 1.2.1 入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控制13-15
- 1.2.2 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控制15-16
- 1.3 研究内容16-17
- 1.4 技术路线17-19
- 第2章 高架路入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的协调控制19-32
- 2.1 研究区域交通流运行特性分析19-25
- 2.1.1 高架路主线交通流19
- 2.1.2 入口匝道交通流19-21
- 2.1.3 地面交叉口交通流21
- 2.1.4 交通流模型的推导与改进21-25
- 2.2 入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协调控制算法25-30
- 2.2.1 控制策略25-26
- 2.2.2 控制目标26-30
- 2.3 本章小结30-32
- 第3章 高架路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的协调控制32-56
- 3.1 出口匝道类型32-33
- 3.2 高架路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区域交通流运行特性分析33-44
- 3.2.1 数据采集34-35
- 3.2.2 仿真环境简述35-38
- 3.2.3 主路交通流运行特性38-39
- 3.2.4 出口匝道与辅路交通流运行特性39-41
- 3.2.5 辅路与出口匝道对主路交通特性的仿真研究41-44
- 3.3 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协调控制44-55
- 3.3.1 控制策略44-45
- 3.3.2 高架路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的模糊控制45-55
- 3.4 本章小结55-56
- 第4章 仿真测试与分析56-63
- 4.1 仿真环境与数据获取56-57
- 4.2 VISSIM二次开发概述57-58
- 4.3 入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协调控制算例验证与分析58-60
- 4.4 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协调控制算例验证与分析60-62
- 4.5 本章小结62-63
- 总结与展望63-65
- 结论63-64
- 展望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梅;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模糊控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1年06期
2 杨振兴,裴玉龙;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模糊控制研究[J];东北公路;2002年01期
3 丁建梅,王可崇;高速公路入口匝道交通模糊控制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陈德望,王飞跃,陈龙;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城市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算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5 宋延,石建军;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汇合控制研究[J];辽宁交通科技;2003年06期
6 梁新荣,刘智勇,毛宗源;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设计及其仿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02期
7 任黎立;彭其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算法[J];交通与计算机;2006年02期
8 赵丽;张虹;;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多维可调模糊控制器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6期
9 丁同强;郑黎黎;常云涛;;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年05期
10 曹鹏;贾洪飞;隽志才;唐明;;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算法用户公平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晏启鹏;;高速路入口匝道交通感应控制系统仿真[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2 徐进学;于双和;徐丽君;;高速路入口匝道的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协调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五分册)[东南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3 雷丽;董力耘;戴世强;;高架路入口匝道交织流的分析和控制[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4 池荣虎;陶阿嵘;侯忠生;;基于迭代反馈整定的快速路入口匝道的ALINEA控制[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5 聂磊;杨晓光;杨晓芳;庄斌;;上海快速路入口匝道单点控制策略仿真评价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枭雄;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算法的仿真评价与优化[D];吉林大学;2005年
2 谭满春;面向ITS的高速公路网交通分配与入口匝道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旭;基于通过能力随机性的入口匝道主动控制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方传武;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流量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曹俊强;城市高架路相邻出入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协调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梁振羽;快速路入口匝道与可变限速协同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杨院;高速公路入口匝道与路段协调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6 刘金鹏;基于模糊逻辑算法的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张腾飞;基于冲突能量法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安全性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8 王英伟;高速公路入口匝道迭代学习控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叶永刚;高速公路入口匝道神经网络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卢志鹏;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及辅路信号协调控制算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33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3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