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隧道开挖应力释放率确定方法
本文关键词:一种改进的隧道开挖应力释放率确定方法
【摘要】:为探求一种简单有效的求解隧道开挖应力释放率的方法,基于应力释放率可近似等效为位移释放率的原理,提出一种通过体积损失率求解应力释放率的方法。同时,依托于软弱围岩隧道,详述不同施工工法的应力释放率求解过程,分析各工法应力释放率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各工法的不同开挖部对应不同的应力释放率,后开挖部因受先行开挖的扰动,其应力释放率普遍大于先开挖部;除CD法外,其余工法的平均应力释放率均随施工工法的改进而逐渐变小。求解的各工法应力释放率可作为基准应力释放率,为同类隧道支护设计及施工工法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应力释放率 体积损失率 施工工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216,51478201)
【分类号】:U455.4
【正文快照】: 1引言隧道开挖势必引起围岩应力场重分布,但因开挖的时空效应,围岩应力将随着开挖面的推移逐步释放,直至开挖面的时空效应完全消失。因此,隧道开挖是一个应力释放的过程,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工法选择均与应力释放率密切相关。然而,如何简单有效地确定隧道开挖应力释放率是隧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瑞;方勇;何川;;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力释放及位移释放的相关关系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2 赵明阶,徐容,许锡宾;岩溶区全断面开挖隧道围岩变形特性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宵爽;曾祥国;赵师平;刘永杰;王清远;;超前开挖距离对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2 许书生;曾祥国;姚安林;王清远;陈华燕;赵师平;;小净距隧道开挖工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3 朱林;;双连拱隧道三维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吉小明;任伟新;;隧道岩体赋存地质特征及开挖过程描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5 张俊儒;仇文革;;隧道单层衬砌研究现状及评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6 孙海涛;丁德馨;刘东燕;杨挺拔;;隧道喷射混凝土衬砌构筑时机的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7 易立;刘新荣;闻学;钭逢光;洪新显;朱绍华;;地质条件突变时隧道施工方法的对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8 赵旭峰;王春苗;;乌鞘岭隧道F7断层施工力学行为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9 杜菊红;黄宏伟;熊玉朝;;小净距隧道净距研究及施工技术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10 蒋美蓉;孙尚业;肇亮;;已建地下工程结构功能影响因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亚东;盛亚军;韩同春;;羊栈岭隧道加固稳定性的计算分析[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卷)[C];2005年
2 王建勇;方斌;;地下工程岩石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汤劲松;刘松玉;童立元;喻军;;破碎岩体浅埋大跨公路隧道开挖方案对比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鸿健;张民庆;;宜万铁路隧道工程岩溶及岩溶水施工技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王唢;赵明阶;蒋树屏;林志;;基于渐进性破坏理论的隧道围岩压力预测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郭幼蓓;刘向阳;郭腾峰;;三维隧道CAD系统的研发与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江滨;;开挖面空间效应及应力释放率的数值模拟研究[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姚建国;黄树炉;刘明;;地铁施工注浆对既有桥桩沉降的影响分析[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征;何川;方勇;苏宗贤;;平行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10 宋飞;成铭;;基于隧道荷载模式的仰拱力学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松平;云南复杂地质环境公路地质病害诱发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孙克国;注浆控制岩溶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机理和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少刚;地下互通立交隧道设计参数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薛富春;富水黄土隧道隧底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张旭东;深部岩溶隧道溃水成灾机理及其工程处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彭念;原位扩建隧道围岩力学响应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郭子红;地下立交近接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银银;隧道围岩应力与位移数值模拟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睿;井筒受采空区塌落影响的破坏机理及治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千;高家梁煤矿巷道加固与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邓超荣;基于破碎围岩条件的小间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胡达;公路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剑亮;西藏嘎隆拉隧道涌、突水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郑俊清;复杂地质条件小净距短隧道现场监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朱海涛;齐岳山隧道衬砌水压力特征与岩溶处治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贾伟;佛岭隧道破碎带围岩蠕变变形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何信;近接既有人防工程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阶,许锡宾,刘绪华,敖建华,王彪;朝东岩隧道爆破掘进中围岩振动测试与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徐林生;;大断面高速公路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受力监测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陈孙强;小导管注浆在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施工中的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0年03期
4 王建平,张富强;小导管注浆预支护技术在城市浅埋暗挖隧道的应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王梦恕;;隧道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要点[J];隧道建设;2006年05期
6 张川,杨春满,左永江;松软地层水平管棚工艺参数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0年06期
7 唐德高;王桐封;;地下洞室掘进面空间效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8 杨新安,黄宏伟,丁全录;FLAC程序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9 张平;尹建军;曹文贵;;上下台阶开挖下城门形隧洞纵向变形规律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02期
10 马栋 ,黄立新;浅孔小导管注浆通过断层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正;公路双连拱隧道开挖方法及施工过程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炜,刘崭;测斜法观测应力释放孔作用效果及分析[J];山西建筑;2005年03期
2 胡军波;安世平;;应力释放孔对邻近构筑物保护措施的施工应用[J];山西建筑;2010年10期
3 贾剑;周顺华;宫全美;;砂性土成拱应力释放特性的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2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顺华;徐正良;刘恩军;;软土隧道应力释放率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于永生;王成;;鄂西山区公路隧道掘进中地应力释放系数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鑫;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应力释放变形控制机理及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光辉;不同应力释放率对隧道位移及应力影响的数值模拟[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9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19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