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温拌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温拌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工程 温拌沥青 降黏特性 流变性能 机理
【摘要】:为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研发了新型温拌沥青改性剂,基于布洛克菲尔德旋转黏度试验,确定了温拌剂降黏特性。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试验研究了温拌剂掺量、温度等因素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拌剂掺量大于1%时,沥青黏度降低约80%,与SBS改性沥青相比,在64~70℃范围内时,温拌改性沥青抗车辙因子提高幅度为28.6%~71.4%,温拌剂的加入不仅降低了沥青黏度,而且改善了沥青高温性能。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温拌沥青 降黏特性 流变性能 机理
【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12KJZRZMY01) 西藏民族学院青年学人培育计划资助项目(13myQP08) 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G1321038)资助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温拌改性沥青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混合料施工温度,而且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污染气体排放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国外关于温拌改性沥青的研究和开发已处于成熟阶段,我国推广使用的沥青温拌剂多数是国外引进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制约了我国道路用温拌技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海红;徐世法;刘盈;孔祥杰;;热拌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对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S1期
2 马永锋;郝培文;;温拌(半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发展现状[J];中外公路;2012年03期
3 李波;岳永和;窦晖;马建兵;;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中温度场的时空特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王新歧;曹高尚;曾伟;王朝辉;;温拌工艺对胶粉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年10期
5 王朝辉;李彦伟;李蕊;赵永祯;王鹏;;低碳多功能电气石改性沥青制备及性能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英娟;;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关键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4期
2 尚培东;;温拌材料残留物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12年06期
3 刘克;;沥青混合料压实温度分布、历程及密度的理论研究[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2年04期
4 尚培东;;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J];公路;2013年04期
5 王朝辉;李彦伟;杨露;杜群乐;胡素敏;;Tourmaline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降温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4年11期
6 林晓光;金年生;杨真子;林立;;胶粉细度及掺量对温拌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4年05期
7 王朝辉;李蕊;赵娟娟;贺海;;两种新型无机复合阻燃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及其阻燃机制[J];复合材料学报;2014年06期
8 王朝辉;蒋婷婷;贺海;侯明业;王新岐;;温拌阻燃OGFC沥青混合料功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5年04期
9 宋宽彬;陈建新;范文忠;沈菊男;;基于正交试验的水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体积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10期
10 李兴民;李波;任文宏;窦晖;;Sasobit温拌剂对改性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影响[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裴强;杜素军;庞瑾瑜;畅润田;郭赢赢;;多功能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A];2014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路面卷[C];2015年
2 曾文彬;温士俊;;泡沫沥青温拌技术在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上的应用[A];2014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路面卷[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穆柯;沥青路面面层双层一体摊铺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王黎明;沥青混合料低温铺筑热扩散过程及改进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王春;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航;掺温拌剂的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孟良;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吴乃明;温拌剂种类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4 张金辉;基于马歇尔成型的温拌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D];新疆大学;2014年
5 张晓亮;橡胶颗粒沥青路面抑冰雪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光;丛林;郭忠印;;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对路面性能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徐世法,颜彬,季节,高原;高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J];公路;2005年07期
3 李立寒;曹林涛;殷治宁;卞国炎;;沥青路面施工温度分布特征及其对压实质量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3期
4 仰建岗;;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现状与性能[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8期
5 刘子兴;;橡胶沥青混合料合理级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4期
6 李中秋,马敬坤;Sasobit改性剂对沥青改性的室内试验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10期
7 莫尊理;孙豫;郭瑞斌;冯超;;电气石的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1年04期
8 刘振玉;张明;邵腊庚;;DSR对改性沥青PG分级的影响与分析[J];中外公路;2009年06期
9 鲁正兰,杨春兰,董瑞琨,孙立军;沥青路面摊铺时温度场时空分布特性[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石鑫;王朝辉;李彦伟;赵娟娟;王选仓;;不同类型电气石改性沥青路用性能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迎捷;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与压实原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2 王廷国;废胶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董颖;电气石红外辐射特性与Zeta电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用于高级公路的高分子改性沥青[J];建材工业信息;2002年10期
2 李飞;周明;;改性沥青设备技术展望[J];工程机械文摘;2003年02期
3 王元荪;用于道路的改性沥青材料[J];橡胶工业;2003年04期
4 李景轩,孟凡军;改性沥青设备的发展与应用[J];建筑机械化;2003年01期
5 张宗辉;道维施改性沥青设备[J];建筑机械;2004年02期
6 方炬洋;改性沥青在漳诏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4年04期
7 张哲,何中科;浅谈改性沥青的生产[J];山西交通科技;2005年S1期
8 李玫;;橡胶-聚乙烯改性沥青[J];橡塑资源利用;2005年06期
9 郭强;;改性沥青的应用及推广[J];科学之友(学术版);2006年01期
10 杨元明;赵冰;杨璐;;改性沥青设备的自动控制及其实现[J];中国市政工程;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婉利;俞华信;罗望群;王玲;陈定利;;改性沥青新产品研究开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徐希娟;原健安;;化学改性沥青的应用前景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3 郝培文;;改性沥青使用技术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林江;施张兴;金海山;林大根;;浅谈乳化改性沥青发展方向及生产技术关键[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孔宪明;;改性沥青的显微观测[A];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塑性体改性沥青、弹性体改性沥青两项新国标实施[A];全国第十四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燕文;陈e,
本文编号:851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5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