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水岩溶隧道突水机理细观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承压水岩溶隧道突水机理细观模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隧道工程 承压水溶洞 突水通道 细观模拟 流固耦合
【摘要】:基于隧道突水的地质模式和流固耦合理论,通过颗粒流数值仿真对突水通道的形成过程、岩溶突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地质模式,关键突水通道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其形成机制都是在隧道开挖卸载和岩溶水压驱动下,岩层裂纹萌生、扩展、水压跟踪传递,从隔水层变成导水层的演化过程。隧道近距穿越岩溶结构时,保证隔水岩柱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是防止承压水溶洞突水和减小灾害损失的关键。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颗粒流模拟岩溶突水过程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对从微观领域研究隧道突水理论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承压水溶洞 突水通道 细观模拟 流固耦合
【基金】: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AP1400安全评审技术及独立验证试验(2011ZX06002-10-16) 环境保护部行业科研专项(201309056)
【分类号】:U452.11
【正文快照】: *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AP1400安全评审技术及独立验证试验(2011ZX06002-10-16);环境保护部行业科研专项(201309056)0引言岩溶突水、突泥是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严重危及隧道施工安全,影响施工进度;如果处理措施不当,常常会使隧道建成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少河,朱维申,王书法;承压水上采煤的固流耦合问题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2 尹尚先,武强,王尚旭;北方岩溶陷落柱的充水特征及水文地质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3 李连崇;唐春安;梁正召;马天辉;张永彬;;含断层煤层底板突水通道形成过程的仿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4 孙秀堂,常 成,王成勇;岩石临界CTOD的确定及失稳断裂过程区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5年04期
5 孙锋;张顶立;陈铁林;张晓平;;土体劈裂注浆过程的细观模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栋;王荣辉;;拟建的重庆市琴韵广场对小龙坎铁路隧道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2 任在栋;严重偏压浅埋傍山隧道雨季洞口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04年02期
3 张延;Ⅲ类围岩全断面开挖隧道喷砼最小厚度初探[J];地下空间;2000年03期
4 吴波,高波;锚喷支护隧道围岩稳定性粘弹性分析及应用[J];地下空间;2002年04期
5 李忠,曲力群,栾晶晶;西康线鱼洞峡隧道岩溶形成机理及发育特征研究[J];地下空间;2004年01期
6 周应麟;邱喜华;;层状岩层围岩隧道稳定性的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7 张少军;王东;李元沛;;公路隧道浅埋段的地质灾害分析及施工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8 赵勇;;隧道围岩动态变形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徐林生,李永林,程崇国;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破裂类型与等级的判定[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徐林生;卸荷状态下岩爆岩石力学试验[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超;大瑞铁路罗家村隧道地质环境与工程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少刚;地下互通立交隧道设计参数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郭磊;浅埋暗挖水下隧道管棚作用机理及开挖的扰动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郭子红;地下立交近接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管延华;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周海鹰;盾构隧道衬砌管片结构的力学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宝柱,陈振东;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分布规律及其水文地质意义[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2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3 刘国林,黄万新,周文国,李勇军,吕朋菊,张永双;华北型煤田岩溶陷柱发育分布规律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4 张文泉,肖洪天,刘伟韬;矿井底板岩体裂隙网络模拟与突水通道搜寻研究[J];煤炭学报;2000年S1期
5 刘志军;胡耀青;;承压水上采煤断层突水的固流耦合研究[J];煤炭学报;2007年10期
6 黎良杰,钱鸣高,,李树刚;断层突水机理分析[J];煤炭学报;1996年02期
7 王经明,董书宁,吕玲,龚乃勤,高智联;采矿对断层的扰动及水文地质效应[J];煤炭学报;1997年04期
8 赵阳升,胡耀青,杨栋,郑少河;气液二相流体裂缝渗流规律的模拟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9 徐曾和,徐小荷;二维应力场下承压地层中渗流的液固耦合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10 王媛,徐志英,速宝玉;复杂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弹塑性全耦合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向前;;杭州市钱江新城区承压水水位动态研究[J];工程勘察;2014年06期
2 王国弼;;承压水地层冻结施工风险及对策[J];建筑施工;2009年06期
3 裴洪军;佟长江;;深圳市清林径供水调蓄工程2号坝承压水调查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06期
4 徐长节;徐礼阁;孙凤明;於锦;杨迪;;深基坑承压水的风险控制及处理实例[J];岩土力学;2014年S1期
5 曾兆平,刘跃;高承压水堵漏施工[J];建筑技术;2004年02期
6 王富根;;马王庙水源地供水井承压水自流控制措施探讨[J];内蒙古水利;2007年01期
7 郑建新;姚道宝;刘传绍;;压差驱动矿井承压水自排系统特性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3年09期
8 璩继立,刘国彬,张建峰;东昌路地铁车站降承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9 赵丽君;;承压水作用下基坑工程的设计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10年02期
10 张刚;;降承压水引起地表沉降的预估与实测对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韵;;减少承压水降水对环境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作宇;刘鸿泉;;承压水上采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3 曹胜根;姚强岭;王福海;;大采长综采面底板高承压水渗流突变防治技术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作宇;刘鸿泉;王培彝;于树春;;承压水上采煤的理论与实践[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5 宋先平;;承压水上煤层开采水害分析及防治[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6 王玉森;;钻遇承压含水层的技术措施[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7 文继萍;李源秋;祁晶生;;高坑井田底灰承压水上采煤安全开采边界的研究[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7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8 张慧娟;张萍芳;;底板注浆防治承压水技术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张慧娟;张萍芳;;底板注浆防治承压水技术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10 王玉森;;钻遇承压水层的措施与对策[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通讯员 程朝旭;六月飞雪无所惧 野狼奈何查勘人[N];中国水利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杰;杭州承压水地基深基坑降压关键技术及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敏;承压水上采煤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皓;呼包坳陷东部潜水与承压水主要离子浓度分布比较及砷分布特点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叶向前;杭州钱江新城区域承压水特征及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4 丁晓勇;钱塘江河道形成及古河道承压水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高峻;高承压水地基深基坑支护设计及隔渗施工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曹吉胜;高承压水作用下工作面突水机理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鹏飞;水银洞金矿高承压水条件下巷道底板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8 张峰;承压水上开采煤层底板裂隙时空演化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9 毕龙;承压水上采煤底板破坏突水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丽;基于GIS的矿井承压水害管理信息系统[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85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8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