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复合衬砌内力计算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铁路隧道复合衬砌内力计算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复合式衬砌 共同作用模型 荷载-结构法 有限元法
【摘要】:研究目的:随着新奥法的普及,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越来越多,目前对其进行计算的方法主要分为荷载-结构法和地层-结构法。荷载-结构法通过弹簧支撑来模拟围岩对支护的约束,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地层-结构法在围岩压力释放率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经验性。本文从复合式衬砌角度出发,以荷载作用于地层边界的模型对复合式衬砌的初支及二衬进行计算,并与传统荷载-结构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论:(1)通过对比荷载-结构法与地层-结构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将荷载作用于地层边界的共同作用模型,即用均匀施加在四周的荷载代替围岩产生的压力,同时又用围岩自身的形变来抑制支护结构的位移,将围岩作为荷载的传递介质,充分体现了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和变形协调;(2)采用共同作用模型对铁路隧道复合衬砌的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进行了内力分析,并与荷载-结构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说明共同作用模型更能符合新奥法的思想,在考虑围岩相互作用的同时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3)本研究成果为复合衬砌内力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单位】: 石家庄铁道大学;
【关键词】: 复合式衬砌 共同作用模型 荷载-结构法 有限元法
【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项目(2012G014-D)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ZH2012037)
【分类号】:U451.4
【正文快照】: j研:六北呈 一个荷载的传递介质而存在,且将该荷载重分布,因为考虑了围岩压力,此时不再考虑模型范围内围岩的重进行隧道结构设计之前,首先要根据工程的特点,量,将围岩的密度置为0。抽象出合理的力学结构模型,然后基于力学模型进行 )|I j j 11111111[I隧道建筑结构设计。由于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钧;杨钊;王勇;;输水盾构隧洞复合衬砌结构设计计算研究[J];地下工程与隧道;2011年01期
2 赵尚毅;郑颖人;宋雅坤;郑宏录;;地下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计算方法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肖明清;孙文昊;;考虑环境作用的复合式衬砌结构设计方法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4 郑颖人,赵尚毅;岩土工程极限分析有限元法及其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平;王新文;;某污水处理厂边坡稳定仿真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2 陈国栋;王荣辉;;拟建的重庆市琴韵广场对小龙坎铁路隧道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3 刘斌;宁茂权;;西岙隧道上穿排污隧道设计浅析[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4 王树英;阳军生;;殿会坪连拱隧道边仰坡稳定性分析及整治[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5 罗章波;;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6 杨臻;郑颖人;张红;王谦源;宋雅坤;;岩质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强度参数的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7 李忠友;邓勇;纪秋林;李信臻;胡百万;;云奉高速公路奉节东立交高填方边坡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8 张文正;龚彦峰;刘学增;;基于实测数据的隧道衬砌受力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9 杨波;郑颖人;唐晓松;李安洪;;人工智能在双排全长式抗滑桩设计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10 唐晓松;郑颖人;段永胜;李安洪;;人工智能在埋入式抗滑桩设计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颖人;;岩土材料的破坏与极限分析方法的发展[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薛雷;孙强;秦四清;刘汉东;黄鑫;;非均质边坡强度折减法折减范围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葛修润;;关于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问题的“矢量和”分析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4 宋玉香;贾晓云;朱永全;;地铁隧道复合式结构可靠度简化分析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唐新权;;骆驼场隧道基底树根桩加固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王伟;苗德海;李鸣冲;;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动态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7 侯军红;;太中银铁路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8 陶伟明;;高水位山岭隧道防排水原则的理论基础及其工程实践[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豆世康;;柠条塔车站牵出线隧道装车作业和防灾救援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赵辉雄;喻渝;杨建民;;高速铁路黄土隧道合理支护参数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柳群义;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与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谷复光;吉林省某路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严宗雪;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应力路径与空间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体;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临界加速度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经伟;水库进水塔—地基整体结构三维有限元静动力稳定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欧阳君;土石坝结构稳定的静动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丽芬;高层建筑群对其下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何信;近接既有人防工程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张,
本文编号:907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07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