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速实车驾驶数据的驾驶人跟车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高速实车驾驶数据的驾驶人跟车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安全 跟车 稳速阶段 期望跟车间距 反应时间 驾驶人
【摘要】:通过实车试验采集驾驶人在高速公路的跟车数据,分析了跟车过程中加速、稳速和减速阶段的划分标准,探讨了稳速跟车阶段驾驶人的期望跟车间距与跟车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期望间距跟车模型,并与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所用的安全距离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加速和减速阶段,驾驶人的反应并非对称,加速阶段的车辆状态变化更频繁;在稳速跟车阶段,驾驶人的期望跟车间距随车速的升高而增加;与安全距离模型相比,所建立的期望间距跟车模型更符合驾驶人跟车习惯。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长安大学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跟车 稳速阶段 期望跟车间距 反应时间 驾驶人
【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计划(IRT128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4196和6147304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HD2012TD006)资助
【分类号】:U491.25
【正文快照】: 前言跟车行为是汽车驾驶过程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行为之一,驾驶人的跟车行为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对跟车过程的研究已达半个多世纪,建立了很多侧重于交通流理论、控制算法或驾驶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跟车模型。文献[1]中对GM模型、安全间距模型(又称避撞模型,简称CA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超仲;马晓凤;严新平;;考虑驾驶员反应能力的跟驰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4期
2 王文清,王武宏,钟永刚,易生平;基于模糊推理的跟驰安全距离控制算法及实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慧;刘小明;荣建;胡江碧;;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建模与仿真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胡红;刘小明;杨孝宽;;基于最小安全间距的应急交通疏散车辆跟驰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3 边明远;;基于紧急变道策略的汽车主动避障安全车距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04期
4 张学军;张岳锋;;基于模糊逻辑的汽车防撞控制器的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年08期
5 许伦辉;罗强;吴建伟;黄艳国;;基于最小安全距离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0期
6 许伦辉;罗强;傅惠;;基于前车制动过程的车辆跟驰安全距离模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孙德强;刘伟铭;;自动发卡条件下公路收费车道的通行能力[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8期
8 杨达;蒲云;祝俪菱;杨飞;Ran Bin;;改进的基于安全距离的车辆跟驰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9 陶诚;黄圣国;;基于TSK模型的车辆跟驰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曹凯;周芦芦;;跟车安全间距二维云控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蔡英凤;陈小波;;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避撞预警算法[A];2014第九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德藻;汽车纵向主动避撞系统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宾洋;车辆走停巡航系统的非线性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柯姜岑;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水运枢纽运输组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罗元;城市道路交通流智能化模拟虚拟现实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5 陈秀锋;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车辆运行安全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陶诚;高级场面运动引导控制及仿真平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赵新勇;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估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李静;面向Multi-Agent的实时信息下驾驶员行为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吴初娜;城市交通环境中驾驶人应激响应特性及最优避险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杨东;信号交叉口两难区规避引导系统设计关键理论与方法[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祥;基于驾驶行为的汽车主动防撞预警系统的安全车距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武元杰;汽车防追尾碰撞主动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玲洁;城市应急疏散状况下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冯继妙;车辆行驶状态监测与安全报警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5 王浩;立交枢纽的微观仿真模型和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刘岩;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6年
7 申瑞玲;车距的模糊自适应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邓江;基于多智能体的立交交通微观仿真系统[D];天津大学;2006年
9 赵秋园;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叶红霞;交叉口机非绿信比不同的机非干扰行为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杰,杜文,孙宏;跟随车安全距离的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2 姜 锐,吴清松,朱祚金;一种新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J];科学通报;2000年1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全驾驶跟车距离和跟车方法[J];汽车与安全;2008年09期
2 冯莉;;驾驶跟车有窍门[J];汽车与驾驶维修;2004年02期
3 葛印和;也谈跟车技巧[J];汽车运用;2001年08期
4 薛国新;;一种新的一维无格子超车跟车仿真模型[J];计算机仿真;2005年12期
5 高庆福;跟车行驶五注意[J];汽车运用;2005年01期
6 亚亚;王宏飞;michacl;;高速公路跟车之道[J];爱车;2006年01期
7 江雅文;;跟车保距技巧[J];汽车运用;2006年01期
8 徐书坤;王新华;;跟车行驶有技巧[J];汽车运用;2010年08期
9 冯文龙;李俊羽;;长途驾车如何记路和跟车行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年04期
10 白如华;计划行车利于节油[J];农村机械化;1998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刚;跟车上路 “沉”入基层[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魏东 通讯员 崔立来 刘庆莉;教师赵改霞的“跟车生活”[N];科技日报;2011年
3 肖德英;湖北春运:便衣跟车震慑犯罪[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6年
4 唐偶;掌握跟车技巧预防“追尾”新手开车“六不跟”[N];消费日报;2007年
5 记者 陈刚;机关干部跟车押运成制度[N];中国石油报;2013年
6 唐杰 荀强;“跟车宣传”拉近警民距离[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7 肖波;“跟车经济”让谁尴尬[N];经济参考报;2006年
8 首席记者 卢兴江 通讯员 廖喜良 刘洪希;跟车过近疲劳驾驶易追尾[N];中山日报;2012年
9 李政平;统一管理 市场运作 部门联动[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胡续发 实习生 黄一丹;跟车6000里调研瓜菜运销[N];海南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彬;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跟车行为及其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王晓安;汽车跟车预警仿真及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翟静;基于驾驶员视觉的跟车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龚思远;车路协同跟车辅助下的驾驶员跟驰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张梦航;基于实车仿真的不同风险等级下新手驾驶人跟车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张欢;震源车车队跟车技术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7 边浩毅;高速公路追尾碰撞预防报警系统开发研究及实验分析[D];长安大学;2001年
8 陈光武;高速公路追尾碰撞预防报警系统开发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9 虞辰霏;自适应驾驶人特性的前撞预警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10 肖梅;高速公路追尾碰撞预防报警系统再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95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9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