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上静力触探测试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发布时间:2021-09-05 06:0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上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静力触探技术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在海洋地质勘察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因我国长期对海洋的开发不够重视,海上静力触探设备的研发和利用几乎为一片空白,多由国外引进。我国在引进海上静力触探设备的同时,也引入了国外的测试程序和解释方法,其解释方法多为针对于某一块海域应用的经验公式,是否适用于我国海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通过对静力触探的测试机理、经验公式的取得和与其他试验方法的对比,探讨静力触探设备在我国海域的应用研究。首先,介绍了海上静力触探仪器设备的发展和其测试方法。静力触探设备主要有贯入系统和探头组成,根据贯入工艺的不同,海上静力触探方式又可以分为海床静力触探系统(Seabed CPT)和井下静力触探系统(Down-hole CPT),本文将探讨两种静力触探方式的优缺点和差异性。其次,本文将从理论推导和有限元模拟两个方面分析静力触探的测试机理,理论推导中首先研究静力触探探头贯入以及停止时探头周围土的状态变化,其次探讨初始超孔压分布的理论计算,引入孔穴扩张理论、应变路径理论和水力压裂理论。有限...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海上静力触探测试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Begemann土性分类表

示意图,滤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 1-2 透水滤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触探发展过程中,曾对透水滤器的安装位置产生在了锥头的顶部1u ,有的安装在紧贴锥头的后部部的锥杆上3u 。在实际的操作中,大部分测试过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所以 ISSMFE 推荐孔压静2u 位置。孔压静力触探测试技术的大量使用,大大提高的功能外还增加了其他一些新的功能,尤其是可成为原位测试技术的重大新进展。在国外,孔压个重要方面,在工程勘察中已发展为占主导地为一种有效的测试手段,并得到迅速推广。5 年开始引进孔压静探仪,之后许多高等院校、孔压静探的测试和研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院、铁道第四勘测设计院等单位都做

静力触探,设备,海洋,触探


第二章 海上静探的仪器设备和测试方法第二章 海上静探的仪器设备和测试方法2.1 海上静力触探的仪器设备在现阶段,国内海洋静力触探设备的研制尚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国内的多家单位例如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都已经开始了参与研制海洋静力触探设备,但由于技术还不够成熟,经验不够丰富等原因,所以目前服务于国内的设备多由国外引进,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海床静力触探设备(Seabed CPT)和井下静力触探设备(Down-hole CPT)[21],如图 2-1,其中前者又可以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类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底浅表层不同土类静力触探参数与物理力学性质对比研究[J]. 陈培雄,潘国富,陈小玲.  海洋通报. 2009(06)
[2]各向异性初始应力状态下圆柱孔扩张理论弹塑性分析[J]. 章定文,刘松玉,顾沉颖.  岩土力学. 2009(06)
[3]现代数字式多功能CPTU与中国CPT对比试验研究[J]. 蔡国军,刘松玉,童立元,杜广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05)
[4]基于ABAQUS软件的大直径桩承载力-变形分析[J]. 贺嘉,陈国兴.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02)
[5]循环荷载下饱和粘土强度等效计算探讨[J]. 顾中华,高广运.  西北地震学报. 2005(01)
[6]海上静力触探(CPT)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J]. 陆凤慈,曲延大,廖明辉.  海洋技术. 2004(04)
[7]静力触探数据整理中的标准差统计方法[J]. 裴蒂,夏明诚.  土工基础. 2004(01)
[8]饱和砂土液化研究新进展[J]. 鲁晓兵,谈庆明,王淑云,张金来.  力学进展. 2004(01)
[9]孔隙水压力静力触探动态贯入过程的有限元模拟[J]. 马淑芝,贾洪彪,孟高头.  岩土力学. 2002(04)
[10]孔压触探测试中探头饱和问题的探讨[J]. 孟高头,马淑芝,贾洪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8(03)

硕士论文
[1]静力触探在渤海某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D]. 吴波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2]浅海域海底静力触探测试系统机械结构研究[D]. 李世民.吉林大学 2005
[3]小孔扩张理论及其应用[D]. 周炳勤.东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84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384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0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