紊流激励下的时域颤振模态分析与颤振边界预测研究
本文关键词:紊流激励下的时域颤振模态分析与颤振边界预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颤振 紊流激励 ARMA模型 自然激励技术 经验模态分解 矩阵束法 颤振判据
【摘要】:当飞行器速度超过某一临界速度时将会发生颤振,颤振带来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因此现代飞机在设计定型时必须进行大量颤振计算和颤振试验,做到准确预测出飞机的颤振边界,确保飞行包线内不会发生颤振。颤振边界的预测研究是飞机设计阶段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随着飞机速度的提高,超音速时飞机颤振问题越来越突出,颤振特性也越复杂。而对于在飞行器设计研发阶段所进行的颤振计算和颤振试验,目前主要的研究工作是准确地预测出飞行器的颤振风速即颤振边界。在飞机设计阶段进行的颤振试验,对试验得到的响应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中提取出颤振模态参数或者稳定性参数可构造颤振判据,利用颤振判据与流速或者动压关系,通过曲线拟合外推得到颤振边界,这是目前基于时域信号处理分析法来预测颤振边界的主要研究内容。对于风洞颤振试验,由于受各种限制,很难做到主动控制激励,故而利用空气紊流的自然激励方式获得试验模型的亚临界响应来预测颤振边界。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了目前多种时域信号的模态参数识别法,发展出一套适合紊流激励下的颤振边界预测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首先对信号进行预处理再进行带通滤波和经验模态分解从紊流激励响应中分离出某一颤振模态,然后利用随机减量法或自然激励技术从信号中提取出系统的自由衰减响应,其次利用矩阵束法计算出系统的模态参数,最后用计算出的模态参数构造稳定性颤振判据,根据稳定性颤振判据与流速或者动压的变化关系通过曲线外推来预测出颤振边界。同时本文将对所研究的颤振判据进行误差分析,对比得出相应结论,将通过数值仿真和风洞试验来验证所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适用性,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所得结论对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15.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行健,李光权;颤振分析的根轨迹方法与颤振模态的自动判断[J];航空学报;1984年02期
2 齐丕骞,葛祖德,李炳功,许光启;振动试验和颤振分析的一体化——颤振实时分析系统[J];航空学报;1990年11期
3 王彬文,许光启;全机非对称外挂状态颤振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01年S1期
4 史爱明,杨永年,叶正寅;带结构刚度非线性的超音速弹翼颤振分析方法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许福友,陈艾荣,梁艳;平板的颤振参数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0期
6 丁千,王冬立;结构和气动非线性机翼颤振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4年03期
7 叶献辉;杨翊仁;刘菲;;非对称结构参数对颤振速度的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陈香;杨翊仁;;超音速结构非线性翼型的颤振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02期
9 谢长川;胡薇薇;杨超;;颤振分析中的特征值排序问题[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年18期
10 杨智春;谷迎松;夏巍;;基于矩阵奇异值理论的颤振分析新方法[J];航空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彬文;许光启;;全机带多种外挂状态颤振分析[A];第七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2 胡志勇;谢怀强;;一种减幅扰动颤振计算方法[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毅;杨智春;;机翼颤振失效的定量风险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谷迎松;杨智春;李斌;;频域颤振分析μ方法的连续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小川;王彬文;张凌霞;马君峰;齐丕骞;;基于混合建模的带外挂飞机固有振动特性与颤振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桂江;胡家亮;钱卫;;复合材料平尾颤振优化设计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红波;;g-方法在闭环颤振分析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胡志勇;谢怀强;;一种新的颤振计算方法[A];中国航空结构动力学专业组第十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胡志勇;霍应元;王旭春;;模态跟踪技术在颤振计算中的应用[A];中国航空结构动力学专业组第十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员海玮;韩景龙;;非线性颤振的鲁棒稳定性分析方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钮耀斌;高超声速飞行器机翼非线性颤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钱文敏;基于不确定性建模新方法的多作动机翼颤振主动抑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周建;受热曲壁板的非线性颤振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郝颖;多稳态系统随机P—分岔及其在高维机翼颤振系统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5 赵德敏;非线性颤振系统的分岔与混沌[D];天津大学;2010年
6 员海玮;鲁棒颤振分析与模型确认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王囡囡;二元机翼颤振及其主动控制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8 赵娜;超声速流中机翼及壁板非线性颤振的主动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于明礼;基于超声电机作动器的二维翼段颤振主动抑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史晓鸣;基于当地流活塞理论的全机组合体颤振及气动伺服弹性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光旭;相机平台颤振对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成像的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窦然;大跨桥梁颤振与流动控制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青祥;车削颤振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沈超慧;考虑发动机转子陀螺效应的机翼颤振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晁成冉;三塔悬索桥颤振形态研究及全过程模拟[D];东南大学;2015年
6 张兆博;复合材料在提升机翼颤振速度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刘一帆;超大跨度分离式三钢箱主梁颤振特性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武兵;大跨度桁梁偏心扭转及对颤振性能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叶雪香;高温环境下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及舵面的颤振分析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张斐;桥梁断面颤振导数识别方法研究及MATLAB实现[D];长安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63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163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