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遥感惯性稳定平台LuGre摩擦参数的分步辨识
本文选题:航空遥感 切入点:惯性稳定平台 出处:《光学精密工程》2016年05期
【摘要】:由于航空遥感惯性稳定平台框架角运动受限,本文提出了基于LuGre摩擦模型进行参数初步和精确辨识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其控制精度。从数字控制系统出发,构建了摩擦参数辨识系统,把摩擦参数辨识问题转化为曲线拟合问题。通过限定输入信号幅值和频率,解决了框架角运动受限导致摩擦参数辨识困难的问题。结合数字控制系统特性,优先辨识摩擦线性项参数;根据摩擦静态和动态特性,提出分步夹逼和分步搜索法依次辨识剩余参数,完成初步辨识。然后代入初步辨识结果,用遗传算法完成摩擦参数的精确辨识。仿真结果表明:摩擦参数初步辨识误差小于5%,精确辨识误差小于0.7%;用辨识出的摩擦参数构建摩擦补偿器,系统对基座低频角运动干扰的抑制能力提高了4倍。最后,基于某原理样机开展了摩擦参数辨识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精度提高了1倍,证实了提出的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意义。
[Abstract]:Due to the limited angular motion of inertial stabilization platform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LuGre friction model to further improve its control accuracy. A friction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problem of friction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s transformed into a curve fitting problem. The problem of identification of friction parameters caused by limited angular motion of frame is solv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control system, the parameters of linear term of friction are identified first, and according to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friction, A step by step pinch method and a step by step search method are proposed to identify the remaining parameters in turn to complete the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and then substitute the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resul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identification error of friction parameters is less than 5 and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error is less than 0.7.The friction compensator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identified friction parameters. Finally, the friction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nd compensation experiments based on a prototype a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accuracy is doubl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proposed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in engineering.
【作者单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No.61503395)
【分类号】:V24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军;渠继峰;;机载光电稳定平台润滑[J];光电技术应用;2009年01期
2 沈颖凡;赵嫔娅;陈祖金;;航空吊舱稳定平台结构设计[J];航空兵器;2010年03期
3 赵冠军;赵嫔娅;;一种机载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18期
4 王仁臻;赵嫔娅;陈艺;;摩擦对稳定平台稳定精度影响的研究[J];航空兵器;2012年03期
5 V·D·Henderson;张宗美;;先进稳定平台惯性测量装置试验台的校准与对准[J];国外导弹与航天运载器;1991年Z1期
6 夏军;赵静毅;;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常用材料应用[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9年04期
7 王超;郝静如;李启光;;一种新型多传感器稳定平台的建模与仿真[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11期
8 王乐勇;毛武军;邓方艺;赵文普;;稳定平台电机负载仿真模型的建立及验证[J];机电工程;2011年07期
9 刘长安;周杰;郑贵林;;机载稳定平台随动回路控制优化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年06期
10 夏军;赵静毅;;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常用材料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汤铭;;卫星跟踪稳定平台实现[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许照东;陈松灿;李辛;;稳定平台动态精度分析及改进[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3 扈光锋;刘峰;周祖洋;王黎斌;谢仕民;;航空摄影稳定平台滑模变结构控制技术[A];2010年惯性技术 发展动态 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0年
4 李亦君;孟卫华;;基于DSP的某型光电跟瞄平台控制系统设计[A];全国第十届信号与信息处理、第四届DSP应用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赵星龙;许爱华;卓家靖;孙澜琼;;无人机光电探测器稳定平台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A];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苑飞虎;重载并联稳定平台构型综合与轨迹规划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施贤;机载相机稳定平台伺服系统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兴旺;相机稳定平台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成龙;模糊控制在无人侦察机稳定平台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李妍;小型无人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结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5 周倩;飞艇用探测器稳定平台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许德新;机载光电跟踪陀螺稳定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马宏垒;二框二轴光电稳定平台结构设计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庆飞;基于DSP的机载稳定平台伺服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9 任远航;陀螺稳定伺服平台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60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66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