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航空器运行典型大气环境建模与仿真

发布时间:2017-08-22 04:10

  本文关键词:航空器运行典型大气环境建模与仿真


  更多相关文章: 气象仿真 工程建模 风切变 下击暴流 大气紊流


【摘要】:在航空器的制造和试飞阶段,飞行动力学仿真系统是其核心部分,其中气象环境仿真对飞行器的模拟飞行起着关键作用,而风切变和大气紊流又是主要影响飞机安全运行的大气环境。加强对这两种模型的仿真模拟研究,将对提高模拟飞行逼真度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风切变、大气紊流的定义、特点以及对飞机运行的影响,然后利用工程建模的方法,对它们进行仿真建模研究分析。具体包括微下击暴流模型、各种阵风模型、以及大气紊流的相关模型。采用“1-consine”模型、三角模型和梯形模型分别对阵风进行仿真分析,并将“1-consine”模型与梯形模型巧妙结合,产生更合理的阵风模型。利用涡环建模法实现对下击暴流的模拟仿真,并根据结果图简单分析出该环境条件下大气风速的不同变化过程。本文还介绍了用来仿真大气紊流的两种数值模型——Dryden模型和Von Karman模型,并就其原理、建立过程以及不同之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工程实用性的角度,选择Dryden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验证建模的合理性。本文的最后利用某航空公司真实QAR数据,对其进行科学的提取和统计,运用统计学理论,计算出相关紊流参数,代入所设计的Dryden模型,得出大气紊流仿真图,得到了对模型的进一步验证,满足了模拟飞行对大气环境仿真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气象仿真 工程建模 风切变 下击暴流 大气紊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16.7;TP391.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11-14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研究思路12-14
  • 第二章 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各气象要素14-24
  • 2.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14-15
  • 2.2 基本气象要素15-16
  • 2.3 国际标准大气的压强及密度16-24
  • 第三章 风切变气象模拟仿真24-41
  • 3.1 风切变根据风场的空间结构的分类24-25
  • 3.2 低空风切变的表现形式25-27
  • 3.3 低空风切变产生的条件27-29
  • 3.4 低空风切变对飞行的影响29-32
  • 3.5 低空风切变的强度标准32-34
  • 3.6 风切变的工程化模拟34-38
  • 3.6.1 涡环法建模原理34-35
  • 3.6.2 仿真建模实现35-38
  • 3.7 离散型突风仿真模拟38-41
  • 第四章 大气紊流模拟仿真41-65
  • 4.1 平稳随机过程的描述42-46
  • 4.1.1 单变量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和频谱函数42-44
  • 4.1.2 多变量随机过程的特性44-46
  • 4.2 大气紊流模型的建立46-49
  • 4.2.1 关于大气紊流的基本假设46-47
  • 4.2.2 紊流相关参数的变化47-49
  • 4.3 大气紊流模型49-55
  • 4.3.1 Dryden模型49-53
  • 4.3.2 Von Karman模型53-54
  • 4.3.3 Dryden模型和Von Karman模型的比较54-55
  • 4.4 大气紊流的数值仿真55-65
  • 4.4.1 传递函数的生成55-56
  • 4.4.2 白色噪音信号的生成56-57
  • 4.4.3 滤波器参数的确定57-58
  • 4.4.4 大气紊流信号序列的生成58-60
  • 4.4.5 仿真结果的生成60-65
  • 第五章 QAR数据仿真验证65-6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8-70
  • 6.1 本文工作总结68
  • 6.2 本文工作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3
  • 致谢73-74
  • 作者简介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序;刘岷江;;飞行中风切变的判断及处置[J];中国民用航空;2008年06期

2 赵伟;;如何应对风切变[J];中国民用航空;2009年06期

3 柏兆贵;;低层风切变对大型运输机动态特性的影响[J];飞行力学;1987年04期

4 韩潮,金长江;机载风切变探测系统研究中的数值仿真与风切变模型[J];电光与控制;1991年S1期

5 张洪;;飞机抗拒风切变的能力[J];飞行力学;1991年03期

6 张洪;;飞机抗拒风切变能力的计算[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综合版);1992年03期

7 张洪,金长江;机载风切变系统告警准则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8 戴维·休斯 ,心;详细的风切变信息将帮助机组摆脱厄运[J];国际航空;1994年10期

9 陈林;风切变预警系统[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8年03期

10 肖冰;谨防大气妖魔风切变[J];知识就是力量;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祥龙;王洪芳;白洁;;风廓线雷达探测风切变条件的应用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王肖戎;;风切变中飞机运动研究的一种新方法[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0(8)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8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慕熙昱;夏文梅;徐琪;徐芬;王啸华;;强风切变的探测及分析[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4 王世锋;王宪;韩雪;;风切变流场中叶片旋转一周变桨优化研究[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能产业》(2014年第9期)[C];2014年

5 李萍;区志中;;5.18白云机场风切变过程及保障分析[A];2007年华南地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江航东;罗忠红;;一次雷暴风切变的多普勒雷达速度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航空气象探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黄倩;王蓉;田文寿;左洪超;张强;;风切变对对流边界层物理属性及示踪物传输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0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3年

8 李炳华;;激光雷达在风切变预警中的业务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航空气象探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航江西分公司飞行部 肖正明 刘昕;认识风切变[N];中国民航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继岚;无形杀手“风切变”[N];中国民航报;2011年

3 东航西北分公司飞行部 严立力;如何与风切变“过招”[N];中国民航报;2011年

4 ;“风切变”或致印尼客机坠海[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赵晓妮;风切变空中“隐形杀手”[N];北京日报;2014年

6 通讯员 刘贵萍 邓昕;贵州空管分局气象台准确预报风切变保飞行[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鲍妍;空中杀手造成飞机颠簸事故[N];北京科技报;2004年

8 孙茂庆邋张金玉 李建文;复杂气象:抗震飞行一大难关[N];人民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金玉邋李建文;复杂气象:抗震飞行的一大难关[N];解放军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永;航空预报如何保障飞行安全[N];中国气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广兴;浓缩风能装置流场风切变特性实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爱军;多普勒雷达退速度模糊及风切变的仿真与识别[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2 秦宇焘;基于WRF模式的低空风场及风切变数值模拟[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3 崔锋;航空器运行典型大气环境建模与仿真[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4 赵丽艳;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风切变预警算法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5 周元;AMDAR资料在机场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6 桂远洋;低空风切变下飞机自动着陆安全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骆文成;机载前视风切变气象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8 朱金山;高光谱分辨率测风激光雷达数据校正及大气温度和风切变测量[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胡琦;基于多普勒气象雷达的风切变预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何宁;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航空运行与签派放行[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6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16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