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公共治理视域的国内航班延误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23:37

  本文关键词:公共治理视域的国内航班延误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治理 航班延误 责任主体 责权关系


【摘要】:近年来,随着民航事业迅速发展,航班延误成为公共问题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出现了air rage(空怒)一词,即旅客对航班延误而采取的暴怒行为。因航班延误而滋生的服务供给者与消费者的矛盾亦愈演愈烈。如何减少航班延误、化解因延误而产生的纠纷备受政府、学界与社会关注。一般认为,航班延误产生的原因众多,包括天气原因、航空公司原因、机场原因、空管原因、乘客原因等,本文的研究主要指向主观性原因,并认为造成航班延误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从公共治理的视角,针对造成航班延误的责任主体及其关系(民航局、航空公司、机场、空管),运用文献检索、抽样调查、规范分析、个案深访等方法,评估国内航班延误的现状,剖析原因,提出减少航班延误,缓解矛盾的具体建议,以提高国内民航形象及顾客满意度。公共治理的导向是公共责任和公共价值。航班延误的责任主体性质不同,追求的目标有异,但应承担共同的社会责任。本文研究的特点:一是选题于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运用多样性研究方法;二是导入公共治理理论,将主要责任主体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中,贯穿公共价值与主体互动理念;三是立足解决问题,提出针对主体的过错的纠正模式,倒逼责任主体寻求更好的途径提高航班正常率,并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预防、减少及处理航班延误的机制。
【关键词】:公共治理 航班延误 责任主体 责权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1
  • 1.2 主要概念的界定11-12
  • 1.2.1 公共治理11
  • 1.2.2 航班延误11-12
  • 1.2.3 责权关系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3.1 关于公共治理研究12-13
  • 1.3.2 关于航班延误研究13-14
  • 1.3.3 关于责任主体研究14-15
  • 1.3.4 关于责权关系研究15-16
  • 1.3.5 文献评述16-17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7-19
  • 1.4.1 研究方法17-18
  • 1.4.2 技术路线18-19
  • 第二章 公共治理理论与国外航班延误治理经验19-28
  • 2.1 公共治理的一般理论19-21
  • 2.1.1 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19-20
  • 2.1.2 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20-21
  • 2.2 公共治理理论在航班延误中的应用21-23
  • 2.3 国外航班延误治理的经验与启示23-28
  • 2.3.1 美国航班延误治理经验23-25
  • 2.3.2 欧盟航班延误治理经验25-26
  • 2.3.3 国外航班延误治理的启示26-28
  • 第三章 国内航班延误现状分析28-38
  • 3.1 总体延误情况28-33
  • 3.2 航班延误的主要特点33-34
  • 3.3 旅客对航班及其延误的态度34-38
  • 第四章 国内航班延误的责任主体及原因分析38-45
  • 4.1 国内航班延误的原因梳理38-39
  • 4.2 航班延误的内部责任主体及原因39-43
  • 4.2.1 航空公司的责任与原因39-41
  • 4.2.2 机场的责任与原因41-42
  • 4.2.3 空管的责任原因42-43
  • 4.3 航班延误的外部原因43-45
  • 第五章 国内航班延误治理的思路对策45-57
  • 5.1 公共治理对策模型45-46
  • 5.2 影响国内航班延误的治理因素46-51
  • 5.2.1 客观因素46-47
  • 5.2.2 制度因素47-48
  • 5.2.3 航班延误治理面对的若干责权关系48-51
  • 5.3 国内航班延误的治理若干建议51-57
  • 5.3.1 发挥政府在航班延误治理中的主导作用51-52
  • 5.3.2 履行航空公司在航班延误治理中的主体责任52-54
  • 5.3.3 提升机场在航班延误治理中的保障能力54-55
  • 5.3.4 发挥空管在航班延误治理中的枢纽作用55-56
  • 5.3.5 倡导消费者、第三方部门参与航班延误治理56-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附件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平;开发航班延误保险 破解经济补偿难题[J];中国民用航空;2004年08期

2 林石平;正确认识和处理航班延误[J];中国民用航空;2004年12期

3 ;国外怎样处理航班延误[J];四川统一战线;2004年09期

4 谭竹;;航班延误补偿困扰民航[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4年08期

5 李小燕;;美国提升航空系统容量以减少航班延误[J];综合运输;2006年06期

6 李伊;;航班延误——航空公司说不出的痛[J];中国民用航空;2006年10期

7 张薇;;改善航班延误的思考及对策[J];空运商务;2007年02期

8 许志国;;妥善处理矛盾 避免航班延误纠纷[J];中国民用航空;2007年08期

9 谢泗薪;李荣;;航班延误后服务改进与理赔方案设计[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孙金禄;;浅论航班延误处置机制与措施[J];江苏航空;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降低过站航班因机务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率[A];山东省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QC成果集[C];2002年

2 王苗苗;;治理航班大面积延误 提升中国民航运行品质[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3 韩明亮;王青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航空公司改善航班延误程度的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1(1)][C];2011年

4 卢伟;;我国民航业航班延误现象的空域拥堵因素分析[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5 陈穗军;肖海平;;粤琼两省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的气候特点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航空气象探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王勇;;浅析航班延误后的地面服务工作[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7 蒋立辉;张倩;;基于GSM短消息的航班延误通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敏敏;航班延误 服务不延误[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张勇;换一种方式进行航班延误补偿[N];中国民航报;2005年

3 杨群峰;20种原因110个因素细说航班延误[N];中国民航报;2005年

4 蔡健;做好航班延误后的服务工作[N];中国民航报;2005年

5 刘军(东航甘肃分公司市场销售部);航班延误需要旅客的理解[N];中国民航报;2005年

6 陈淑君;航班延误,服务不能延误[N];中国民航报;2005年

7 林红梅;航班延误根源是垄断[N];中国企业报;2004年

8 史丽萍;实施难度较大 航班延误险短期难推出[N];国际金融报;2004年

9 陈天翔;三问“航班延误险”[N];国际金融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吴红军;我们需要怎样的“航班延误险”?[N];金融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小平;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致因机理及预警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陈海燕;动态数据驱动的航班延误预测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曹卫东;基于改进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的航班延误波及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4 刘玉洁;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航班延误与波及预测[D];天津大学;2009年

5 姚韵;航空公司不正常航班管理和调度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贾传亮;航空公司正点率考核与飞行员培养规划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张米;航空公司机组排班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8 王巡;航空客户消费行为分析与航班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红;我国航班延误纠纷的现状、诱因及对策[D];湖南大学;2007年

2 邱红平;我国航班延误成因分析及服务应对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张小莉;郑州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置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卢治国;我国航班延误治理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申建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综合治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6 熊在林;拉萨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协调联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陈瑾;公共危机管理下的航班延误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赵怡;国际航班延误的法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9 李晖;冰雪大雾天气下大面积航班延误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5年

10 王一涵;我国航班延误下旅客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10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10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0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