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SAR卫星聚束模式姿态机动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敏捷SAR卫星聚束模式姿态机动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合成孔径雷达 敏捷SAR卫星 聚束模式 姿态机动
【摘要】:提出了敏捷SAR卫星聚束模式姿态机动参数计算方法,充分考虑了相位中心位置和离轴角的影响,通过矢量计算方法得到敏捷SAR卫星聚束模式成像所需的初始姿态角,通过迭代计算消除相位中心位置影响,得到准确姿态角。文章通过Matlab和STK软件联合仿真,验证了上述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敏捷SAR卫星 聚束模式 姿态机动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
【分类号】:V448.2
【正文快照】: 1引言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微波成像雷达,可以对地面目标进行高分辨率的探测,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分辨率是星载SAR系统的关键性指标之一,高分辨率可以提高SAR对目标的检测和识别性能,扩展SAR系统的应用领域。根据SAR工作原理,距离向分辨率可以通过增加发射信号带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黎妮,唐国金;姿态机动开关反馈控制器消振参数优化设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7期
2 贺东雷,曹喜滨;一种轮控卫星姿态机动变结构控制器[J];空间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3 胡庆雷;马广富;;带有输入非线性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变结构控制[J];宇航学报;2006年04期
4 胡庆雷;马广富;姜野;;控制受限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自适应变结构输出反馈控制[J];宇航学报;2007年04期
5 仲维国;崔平远;崔祜涛;;航天器复杂约束姿态机动的自主规划[J];航空学报;2007年05期
6 宋斌;李传江;马广富;;航天器姿态机动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设计[J];宇航学报;2008年01期
7 徐开;金光;陈娟;陈长青;;敏捷小卫星姿态机动切换算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8期
8 姜野;胡庆雷;马广富;;控制输入饱和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智能鲁棒控制[J];宇航学报;2009年01期
9 赵英彪;荆武兴;;柔性航天器单轴姿态机动的鲁棒稳定性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姜野;胡庆雷;马广富;;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智能变结构输出反馈控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望;李东旭;;快速姿态机动状态卫星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宋旭民;陈勇;;航天器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与仿真研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石忠;李波;胡庆雷;高庆吉;;基于鲁棒自适应反步法的轮控航天器姿态机动动态控制分配[A];第2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原劲鹏;杨旭;杨涤;;输入成型在卫星喷气姿态机动控制中的应用[A];2005年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原劲鹏;杨旭;杨涤;;输入成型在卫星喷气姿态机动控制中的应用[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二)[C];2005年
6 岳宝增;祝乐梅;宋晓娟;吴文军;;充液航天器姿态机动高精度控制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7 魏凤美;;挠性航天器大角度姿态机动的模糊控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张尧;张景瑞;;大型复杂航天器的快速姿态机动快速稳定联合控制研究[A];第三届海峡两岸动力学、振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袁长清;;基于运动学时间次优的航天器姿态机动终端滑模控制[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黄海兵;章胜;赵乾;唐国金;;基于控制力矩陀螺的空间站大角度姿态机动路径规划[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延宁;基于角动量交换的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宋晓娟;液体多模态晃动柔性航天器姿态机动复合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孙志远;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新型操纵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4 杨旦旦;微重力液体晃动及充液柔性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胡庆雷;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的主动振动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韩鹏鑫;可重复使用助推器的导航、制导与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瑞;卫星姿控系统执行机构故障检测与估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姜炳强;卫星快速姿态机动的轨迹实时规划与跟踪控制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查理;卫星大角度快速姿态机动控制系统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张程;飞轮控制小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曲汝鹏;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的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吴炜平;挠性卫星姿态机动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赵乾;空间站零燃料大角度姿态机动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曹莹;挠性卫星姿态机动变结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斌;卫星快速姿态机动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刘延杰;卫星姿态机动非线性建模与分力合成振动抑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35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3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