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簧式起落架无人机着陆滑跑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扁簧式起落架无人机着陆滑跑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扁簧式起落架 弹性建模 模态旋转 刚-柔耦合动力学 滑跑纠偏控制 遗传算法 多学科仿真
【摘要】:起落架是无人机地面缓冲装置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不仅影响无人机着陆、滑跑等地面运动的动态特性,而且直接关系到起降的安全。扁簧作为一种经典的缓冲器形式,为众多中小型无人机所采用。由于扁簧的结构性能需要同时兼顾刚度、强度以及吸收冲击能量等指标要求,所以扁簧的设计一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扁簧式起落架系统的运动机理和建模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借助仿真技术来指导起落架的设计与性能分析。本文针对扁簧式起落架无人机,从扁簧的精确弹性建模入手,结合刚-柔耦合运动机理研究,分别对扁簧结构和起落架机构的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测试手段来研究起落架性能的方法,这对于指导扁簧和起落架系统的设计,保证无人机良好的地面运动特性,降低研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更为接近真实系统的仿真模型,本文还搭建了多学科仿真平台,结合滑跑纠偏控制器的设计,对着陆、滑跑过程中,起落架动态性能和滑跑纠偏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对基于模态叠加原理建立扁簧弹性模型的方法进行了介绍,给出了模态坐标微分方程的状态空间描述方法以及模态缩减方法。针对扁簧在变形过程中旋转变形较大的特点,采用模态旋转方法对扁簧进行精确弹性建模,通过对变形体的运动学分析,得到模态坐标下旋转变形的求解方法并将其引入模态坐标微分方程,从而获得了更为精确的扁簧弹性模型。进行了典型悬臂梁算例和扁簧静力学的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载荷范围内两种模态方法均能够保证5%以内的计算误差,在极限载荷情况下模态叠加方法的计算误差已经超过35%,而模态旋转方法仍能够保证10%以内的计算误差。2.对扁簧刚-柔耦合运动机理进行研究,推导了浮动参考坐标系下带有拉格朗日乘子的扁簧刚-柔耦合动力学增广矩阵方程。对浮动参考坐标系中由于弹性变形与刚体运动耦合导致的变形体质量矩阵高度非线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兼顾方程的计算精度与解算效率,采用弹性动力学线性理论对动力学方程进行简化,结合扁簧弹性模型建立了扁簧式起落架的落震仿真模型。通过落震仿真与试验,完成了对起落架动态性能的测试,并验证了落震模型的计算精度。3.将所提出的刚-柔耦合建模方法应用于无人机多体动力学的研究,建立了包含前起落架,扁簧式起落架,轮胎,机体的无人机刚-柔耦合模型。并搭建了无人机多学科仿真平台,对着陆过程中扁簧式起落架的动态特性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测试。仿真测试通过后,进行了无人机物理样机的外场首飞试验。4.采用主轮差动刹车的方式对无人机的低速滑跑阶段进行纠偏控制,基于遗传算法对指定构型的差动刹车纠偏控制律参数进行寻优设计,适应度函数的构造同时考虑了控制器的纠偏和抗侧风性能。建立了无人机地面非线性数学模型用于纠偏控制器的设计,并将多学科仿真平台应用于控制器的验证。差动刹车纠偏控制器表现出了良好的侧向纠偏和航向操纵性能,能够平稳的消除侧偏距离且未出现纠偏过量的现象。在持续4级侧风扰动条件下,仍能够将无人机的侧偏距离控制在1.5m以内。
【关键词】:扁簧式起落架 弹性建模 模态旋转 刚-柔耦合动力学 滑跑纠偏控制 遗传算法 多学科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7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2
- 第1章 绪论12-27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13-19
- 1.2.1 扁簧式起落架的应用现状13-16
- 1.2.2 飞行器多学科协同仿真发展16-18
- 1.2.3 无人机自主起降系统发展18-19
- 1.3 无人机着陆滑跑关键技术19-25
- 1.3.1 扁簧结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技术20-22
- 1.3.2 无人机刚-柔耦合建模与仿真技术22-24
- 1.3.3 滑跑纠偏控制技术24-25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25-27
- 第2章 扁簧弹性建模方法研究27-49
- 2.1 引言27
- 2.2 扁簧结构参数27-31
- 2.2.1 扁簧式起落架系统组成27-28
- 2.2.2 扁簧的复合材料铺层设计28-29
- 2.2.3 扁簧的结构动力学分析结果29-31
- 2.3 模态叠加方法建模原理31-34
- 2.3.1 模态坐标解耦振动微分方程31-32
- 2.3.2 弹性模型的状态空间描述32-33
- 2.3.3 模态缩减方法33-34
- 2.4 模态方法下的类悬臂梁构件弹性建模研究34-42
- 2.4.1 变形体的运动学分析34-37
- 2.4.2 模态坐标下旋转变形的求解37-40
- 2.4.3 旋转引入模态坐标方程40-42
- 2.5 扁簧静力学仿真与试验42-47
- 2.5.1 典型悬臂梁算例验证42-44
- 2.5.2 扁簧静力加载测试44-47
- 2.6 本章小结47-49
- 第3章 扁簧刚-柔耦合运动建模研究49-65
- 3.1 引言49-50
- 3.2 扁簧刚-柔耦合运动学方程推导50-53
- 3.2.1 扁簧刚-柔耦合运动学分析50-52
- 3.2.2 扁簧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52-53
- 3.3 弹性动力学线性理论53-56
- 3.4 扁簧式起落架落震仿真与试验56-64
- 3.4.1 落震试验台设计56-58
- 3.4.2 扁簧式起落架落震模型58
- 3.4.3 落震仿真与试验结果58-64
- 3.5 本章小结64-65
- 第4章 基于统一环境的无人机多学科仿真平台开发65-87
- 4.1 引言65
- 4.2 无人机刚-柔耦合建模65-73
- 4.2.1 机身模型66-67
- 4.2.2 轮胎模型67-69
- 4.2.3 前起落架系统69-70
- 4.2.4 主起落架系统70
- 4.2.5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刚-柔耦合建模70-73
- 4.3 多学科仿真平台的搭建73-75
- 4.4 无人机着陆仿真与试验75-85
- 4.4.1 无人机着陆仿真76-80
- 4.4.2 样机进场着陆试验80-85
- 4.5 本章小结85-87
- 第5章 地面滑跑纠偏控制器的设计与验证87-107
- 5.1 引言87
- 5.2 无人机地面非线性数学模型87-93
- 5.2.1 地面对无人机的作用力88-92
- 5.2.2 滑跑动力学微分方程92-93
- 5.3 滑跑纠偏控制器设计93-98
- 5.3.1 差动刹车控制结构93-94
- 5.3.2 控制律参数的寻优设计94-98
- 5.4 数学模型仿真验证纠偏控制器98-102
- 5.5 多学科协同仿真验证纠偏控制器102-106
- 5.5.1 着陆-滑跑纠偏多学科仿真102-104
- 5.5.2 着陆-滑跑侧风扰动多学科仿真104-106
- 5.6 本章小结106-107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107-111
- 6.1 全文总结107-109
- 6.1.1 全文主要工作总结107-108
- 6.1.2 本文的创新点与贡献108-109
- 6.2 工作展望109-111
- 参考文献111-121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121-122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122-123
- 致谢1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边;“影子200”战术无人机[J];航天电子对抗;2003年06期
2 温羡峤,李英;从美国无人机的发展来看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前景[J];现代防御技术;2003年05期
3 王永寿;日本无人机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动向[J];飞航导弹;2003年08期
4 袁刚辉;徐志红;;不断壮大的俄罗斯无人机家族[J];现代兵器;2003年02期
5 徐文;俄罗斯无人机的发展现状[J];飞航导弹;2004年02期
6 胡根秀;从国际无人机系统协会第三届学会看美国的无人机[J];飞航导弹;2004年04期
7 王永寿;日本开发自动滑翔降落多用途无人机[J];飞航导弹;2004年06期
8 崔麦会 ,周建军 ,陈超;无人机舰载应用的关键技术探讨[J];航空科学技术;2004年05期
9 徐文;垂直仪-20无人机[J];飞航导弹;2004年12期
10 张晓东,孙碧娇;美军潜射无人机的发展与关键技术[J];鱼雷技术;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林;张庆杰;朱华勇;沈林成;;远程异地多无人机系统控制权切换技术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2 谭健美;张琚;闫娟;;信息无人机系统——无人机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3 黄爱凤;邓克绪;;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刘长亮;;无人机发动机气道开度自适应机构的设计与实现[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5 丁霖;;无人机系统人机交互界面浅析[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6 刘泽坤;吕继淮;;舰载无人机系统的环境适应性[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叶烽;宋祖勋;;无人机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易当祥;吕国志;沈玲玲;;多级路况下车载无人机疲劳载荷仿真[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钱正祥;金继才;杨鹭怡;;未来局部战争中反无人机作战对策研究[A];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4年
10 高鹏骐;晏磊;赵红颖;何定洲;;无人机遥感控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山;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签约共同研发三国无人机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7年
2 林英;无人机将进入现代化农业领域[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陈永杰 马佳;中国无人机亮相:战争“零伤亡”将实现[N];北京科技报;2008年
4 李荔;无人机“俯瞰”黄河灾情[N];北京科技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宋斌斌;我国无人机应用高端化趋势明显[N];中国工业报;2011年
6 吴飞;反恐十年无人机扶摇直上[N];中国航空报;2011年
7 司古;美无人机遭神秘病毒入侵[N];国防时报;2011年
8 本报专稿 何适;终极空战:无人机打天下[N];世界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刘思燕 见习记者 陈龙;无人机空中格斗时代到来[N];中国航天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兴;民用无人机产业方兴未艾[N];中国航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岩;蚁群优化理论在无人机战术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林林;基于协同机制的多无人机任务规划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刘春阳;无人机隐身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小刚;非线性滤波方法在无人机相对导航上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黄国勇;变推力轴线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郑维刚;基于无人机红外影像技术的配电网巡检系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7 许德新;无人机光电载荷视轴稳定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唐晏;基于无人机采集图像的植被识别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9 王世华;碟型涵道式无人机总体设计及飞行控制系统理论与仿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何敬;基于点线特征匹配的无人机影像拼接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姝姝;无人机飞行场景及数据的可视化仿真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硕;无人机飞行仿真技术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3 马威;某无人机火箭助推发射起飞动力学研究与参数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曲明航;无人机飞行仿真软件设计与验证[D];吉林大学;2010年
5 苏倩;无人机动力系统及弹射装置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宫林;无人机起飞与降落的控制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董军喜;旋转翼无人机自主避障飞行路径规划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立珍;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陈炎财;群体无人机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杨轻;无人机自主起飞、着陆控制系统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86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8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