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人类活动空间变化及其聚集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12 19:45
【摘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国家为保护、恢复和提高区域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而划定的需要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区域。分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人类活动空间变化,是环保等相关部门把握国家生态功能区宏观生态环境状况,并对其进行量化监管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基于面向对象方法提取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510个县2010年、2015年两期的生态环境变化空间分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核密度法对两期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中,71.77%的变化为耕地、工矿、建设用地的转入,27.53%为植被的转入;核密度提取出5个热点区域,包括燕山地区、吕梁山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武当山地区、大别山地区,占总变化图斑数的24.64%,黄土高原地区和大别山地区变化主要来自于工矿和建设用地的扩张,燕山地区和吕梁山地区变化主要来自于工矿用地的扩张,武当山地区变化主要来自于建设用地的扩张;以变化面积加权的核密度提取出1个热点区域,即西拉木伦河地区,占总变化面积的20.53%,该地区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耕地的扩张。
[Abstract]:The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 is the area to protect, restore and improve the water conservation of the regional water source, to prevent wind and sand, to keep water and soil, to regulate the flood, to protect 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other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s, to protect and limit the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 of the space of the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 of the country, and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grasp the state of the macr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 and to carry out the quantitative supervision on i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object-oriented metho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510 counties,2010 and 2015 of the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 is extract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the two-stage human activities is analyzed by the use of the land-use transfer matrix and the nuclear densit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71.77% of the chang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 is the transfer of the cultivated land, the industrial mine 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27.53% is the transfer of the vegetation, and the nuclear density extracts 5 hot spots, including the Yanshan area, the Luang Mountain area and the Loess Plateau. In the Wudang Mountain area, the Dabie Mountain area, which accounts for 24.64% of the total change figure, mainly comes from the expansion of the mining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Dabie Mountains, and the changes in the Yanshan area and the Luliangshan area mainly come from the expansion of the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The change of Wudang Mountain is mainly from the expan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and one hot spot area is extracted with the weighted nuclear density of the change area, that is, the area of the Silas Mullen River, accounting for 20.53% of the total change area, and the change of the area mainly comes from the expansion of the cultivated lan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1309210) 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项目(30-Y30B13-9003-14/16-04;05-Y30B02-9001-13/15)
【分类号】:X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云华;;人类活动的地理效应[J];地理教育;2008年02期

2 刘国旭;试从气候和人类活动看黄河问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3 韩玉国;李叙勇;南哲;李波;;北京地区2003~2007年人类活动氮累积状况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6期

4 王永吉,刘东升,刘乐军,谷东起;从自然变化过程中分离人类活动的探讨——以山东利津剖面为例[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4年05期

5 石莲;;论人类活动的生态适度性原则[J];财经界;2010年12期

6 林之光;人类活动与全球冷暖[J];辽宁气象;2003年01期

7 陈国奇;强胜;;人类活动是导致生物均质化的主要因素[J];生态学报;2011年14期

8 潘玉君;;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0年02期

9 郑华,欧阳志云,赵同谦,李振新,徐卫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1期

10 安娜;;人类活动加速物种危机[J];环境;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景廉;徐建山;;人类活动与地球排气作用孰主孰次?[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景爱;;历史时期宁夏沙漠化与人类活动[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年

3 石瑞花;范宝山;陈晓霞;盛杰;;人类活动对河岸植被分布影响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4 谢晓倩;张卫华;;气候变暖新认知[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5 管东生;;人类活动对城市植被的影响——以广州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刘鸿雁;王怡;纪中奎;朱江玲;郭允允;;应用孢粉证据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发展中的驱动作用[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7 肖笃宁;魏建兵;解伏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与景观生态学使命[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8 郭艳君;;马克思历史观的人学阐释[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海猛;石培基;;石羊河中游人类活动对径流损耗的影响分析[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吕彩霞;牛存稳;贾仰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白洋淀入淀水量影响分析[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梦然;人类活动导致海洋汞水平大幅增加[N];科技日报;2014年

2 本刊特约记者 林志锋 郭歆;推动有序人类活动[N];光明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吴越 张永;气候变暖事实更确凿 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N];中国气象报;2013年

4 张忠霞;全球40%的海洋受人类严重影响[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记者 刘鹏;青海已发现人类活动遗迹6411处[N];光明日报;2012年

6 记者 卞晨光;人类活动严重威胁齿鲸的生存[N];科技日报;2011年

7 叶笃正等;人类活动应该有序[N];中国气象报;2003年

8 杨孝文;人类活动将地球带入新地质世[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博士 梁鑫峰;人类活动或是背后推手[N];科技日报;2012年

10 段世文;导致荒漠化的主因[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吴创收;华南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入海水沙通量和三角洲演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天骁;人类活动行为的识别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王云丰;人类活动对季节性积雪融化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7年

3 杨龙先;人类活动对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6年

4 杨飞;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姚雪茹;鄂尔多斯高原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人类活动的关系[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杨奇超;二十世纪人类活动对南极海豹生态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刘红英;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北洛河上游水沙特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98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498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0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