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舟山近海微塑料与内分泌干扰物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02:56
【摘要】:海洋与海岸带的新兴污染物问题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正严肃讨论的热门话题。微塑料(粒径5 mm)和内分泌干扰物都是环境中的新兴污染物,这两类污染物在世界各地的陆地与水体中蔓延积累,被摄入后容易在各类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放大富集,威胁海洋生物和人类的健康,目前国际上的相关研究报道增速较快,我国在东海地区有关于此类新兴污染物的报道则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中国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作为研究区域,研究了典型海滩、水产养殖区海水和水生动物中微塑料的特征和丰度、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分布,观察并分析了微塑料的表面微观形貌特点;另对水产养殖区海水和水生动物体内的内分泌干扰物浓度也做了初步研究。本研究为规范微塑料的污染检测与特征分析提供了量化和分析方式参考,为环境中微塑料与内分泌干扰物的联合毒理研究提供了数据筛选,也扩展了微塑料和内分泌干扰物这两类新兴污染物在海岸带与近海水产养殖区污染情况的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微塑料在舟山海岸普遍存在,丰度范围为63.7±3.7~4292.2±59.6n/kg,主要分为发泡泡沫、碎片(薄片)、颗粒、薄膜和纤维类。泥质海滩主要微塑料类型为碎片类,粒径主要在1 mm以内,沙质海滩则是发泡类微塑料占比最高,粒径主要分布在1 mm~4.749 mm之间。客货码头附近养殖区海水的微塑料丰度(27.8n/m3)明显高于远离码头的养殖区海水丰度(16.6 n/m3),应该对其影响因素与源进行深入研究,并扩大采样范围以更全面研究微塑料对养殖区的生态威胁。生物样品体内微塑料丰度范围为307.9±9.5~1798.8±57.4 n/kg(湿重),以纤维类为主。这些海洋生物体内微塑料可能源自海水与附近海岸,在被食用后会造成人体健康安全隐患。在东极养殖区检测了海水中和生物体内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浓度,进行了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双酚A、壬基酚、六氯环己烷(六六六,HCHs)和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滴滴涕,DDTs)浓度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海水水样中,壬基酚的浓度范围为2.94~6.70 ng/L。生物样品中,雌酮、雌二醇、雌三醇的浓度范围为0.24~9.36ng/g;壬基酚在厚壳贻贝中的含量为104.40 ng/g,在近江牡蛎中的含量为11.86 ng/g。结果表明东极岛养殖区的水体和生物体内都已经存在有一定浓度的内分泌干扰物,内分泌干扰物对该地养殖海域生态环境已形成了潜在威胁。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微塑料的表面微观特征,发现微塑料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风化,主要是凹槽、裂缝、机械摩擦导致的凹坑、片状凸起以及腐蚀坑,其表面杂质、附着物也较多,其相对表面积在环境作用下会增大。这些在环境中存在时间较长的微塑料复杂的表面形态将使其更易吸附并富集其他污染物或有机体,藻类、细菌等生物附着并随微塑料迁移到其他环境后会带来范围更广的环境问题或造成生物入侵等生态危害,后续应更加关注内分泌干扰物与微塑料的结合机制与两类物质的复合毒性研究。
【图文】:

示意图,环境雌激素,示意图


舟山近海微塑料与内分泌干扰物分布特征研究排放量也会逐渐增大,而通过各类方式进入水体环境中的环境雌激素也会不不断增加。但在排放到水体环境之前,可靠而有效的废水处理方式方法的重了出来,这将对环境体系中环境雌激素的含量有重要的影响[147]。目前国内究者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雌激素的检测与分析、在废水中的分布转化特征不同高效技术处理、去除方面。但是仍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境雌激素的联合毒性效应,,此外开发更经济实惠且精准快速误差小的检测痕激素方法很有必要;现有的对于水体环境里尤其是污水中的雌激素的去除的能很好的承受当代工业的环境雌激素排放量,因此仍需不断地研发开创新的率且环境友好型的环境雌激素的去除手段[147, 148];另外许多不同种类的环境环境中的转化、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的更全面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开展。

技术路线图,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盟通过内分泌干扰物鉴定标准[J];今日农药;2017年08期

2 张楠;;欧盟希望今夏就潜在内分泌干扰物标准达成协议[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7年08期

3 ;欧盟制定内分泌干扰物新标准将影响超过50种农化品的续登[J];农药市场信息;2016年17期

4 李敏;;欧盟公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项目结果[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6年09期

5 宋俊华;;业界猛烈抨击欧盟内分泌干扰物鉴定标准草案[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6年09期

6 盖晓彤;;推迟内分泌干扰物标准在欧盟引起轩然大波[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5年05期

7 宣爱国,黄开勋;内分泌干扰物中毒机理探析[J];生物学通报;2003年09期

8 ;欧委会对内分泌干扰物采取行动[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0年06期

9 张纯娟;美国环保局建立内分泌干扰物专家特别委员会[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6年04期

10 史江红;东口朋宽;张晖;薄婷;刘晓薇;;日本畜禽养殖业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控制与管理[J];上海环境科学;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文启;;内分泌干扰物及监测分析的发展[A];BCEIA2005分析仪器应用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2 蔡磊明;;内分泌干扰物测试方法制订与最新动态[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3 李宁;刘继超;李国梁;吴永宁;;基于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磁性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内分泌干扰物[A];第十次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第六届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18年

4 范重阳;秦华鹏;许楠;;深圳石岩河流域内分泌干扰物的季节性分布及其初期冲刷效应研究[A];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刘瑞霞;谭睿婕;李斌;宋永会;;切向流动超过滤体系在胶体与内分泌干扰物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研究[A];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张立实;;食品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研究进展[A];四川省营养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刘新菏;赵春燕;;复杂网络用于取代苯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通路研究[A];第二次全国计算毒理学学术会议暨中国毒理学会第一届计算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摘要[C];2018年

8 薛玉志;李爱民;杨维本;周庆;;系列吡啶修饰超高交联树脂对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吸附[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解美娜;张才乔;;利用生殖细胞与体细胞共培养模型研究内分泌干扰物的生殖毒性[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李洋;杨成雄;严秀平;;制备核-壳型磁性共价-有机骨架复合物用于高效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A];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嫦泽;投身科研事业抒写无悔人生[N];科学时报;2011年

2 记者 张梦然;科学家找出内分泌干扰物“十大特征”[N];科技日报;2019年

3 品尚;欧盟成员国采纳修订的内分泌干扰物提案[N];农资导报;2017年

4 黄利慧;饮食污染会使人类灭绝?[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黄利慧;饮食污染会使人类灭绝[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6 ;警惕身边的危害[N];北京科技报;2001年

7 童国庆;应对水短缺:以色列模式的新挑战[N];黄河报;2016年

8 本报记者 李军;全面普查评估 完善标准法规[N];中国环境报;2015年

9 刘文国 武勇;20年不变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严重滞后[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童国庆;应对水资源短缺:以色列模式是新常态?[N];中国水利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环境中类固醇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技术及其降解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张文众;食品中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方法体系与大豆异黄酮安全性评价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3 李建忠;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刘桂芳;表面改性活性炭吸附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性能与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晓东;饮用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和去除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刘易;内分泌干扰物4-t-辛基酚的生物去除及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布同良;槲皮素缓解镉和硝基酚诱导的生精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谢晓芸;几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潘建明;硅基微/纳米材料表面印迹选择性识别与分离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及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10 张辰;基于纳米多孔材料的水体典型污染物检测与去除行为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泓睿;舟山近海微塑料与内分泌干扰物分布特征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2 张向阳;玉米芯基活性炭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吸附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3 程光;环糊精聚合材料去除水中染料及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4 华永有;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分析方法及闽江流域污染特征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8年

5 周沫;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与环境风险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6 刘佳敏;阳离子型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内分泌干扰物富集中的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7 郝佳丽;共价有机框架材料TpBD用于检测食品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8 吴蕾;中国自来水厂进出水和人体尿液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暴露水平研究和风险评价[D];重庆大学;2018年

9 邓童庆;污染物与多生物标志物同时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内分泌干扰物毒性评估中的初步应用[D];浙江大学;2019年

10 章雪梅;中国南方大学生对几种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D];暨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97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97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8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