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还原性离子促进高铁酸钾去除水中氮、磷效果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18:46
【摘要】:全球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尤为显著。而传统水处理药剂具有性能单一、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对水质适应性差等缺点,所以对具有多重功效、绿色环保的新型水处理药剂的研发意义重大。高铁酸钾具有氧化、絮凝及杀菌等特性,研究高铁酸钾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对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利用高铁酸钾的氧化和絮凝特性及还原剂对高铁酸钾氧化性增强的特性,研究高铁酸钾对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利用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手段对反应机理进行探讨,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正交试验对反应条件优化的结果如下:混合转速为350 r/min、混合时间为20s、氧化转速为140 r/min、氧化时间为15 min、絮凝转速为70 r/min、絮凝时间为15 min、沉淀时间为10 min。(2)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受高铁酸钾的投加量、投加方式及pH值影响。随着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增加,总磷的去除率由8%增加到82%,总氮的去除率在3%左右;在湿式投加和干式投加条件下,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7%和75%,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和3%;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7%和70%,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2%和3%。(3)还原性离子能促进高铁酸钾对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在中性条件下,当Fe~(6+)与Fe~(2+)的摩尔比分别为1:1、1:1.5和1:2时,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8%、92%和90%,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4%和5%。当Fe~(6+)与I~-的摩尔比分别为1:1、1:1.5和1:2时,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5%、58%和56%,对总氮的去除均约4%。(4)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分析表明,沉淀产物中大部分磷以FePO_4的沉淀形式存在;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沉淀产物主要是由球形纳米颗粒相互吸附聚集而成;X射线衍射谱图分析表明,Fe~(2+)的存在促进了高铁酸钾对磷的去除,且反应过程中高铁酸钾将不同价态形式的磷绝大部分氧化为+5价磷,产生PO_4~(3-),与高铁酸钾的分解产物三价铁反应生成FePO_4沉淀。(5)N元素的XPS窄扫描谱图分析表明,在沉淀产物中N元素是以NH_3、NH_4~+、NO_3~-以及其他化合态氮的形式存在。氧化阶段,高铁酸钾将大分子含氮有机物氧化为中间态,或无机含氮化合物分子,最终在絮凝阶段,这些含氮化合物被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复杂络合物和Fe(OH)_3吸附或通过网捕卷扫等作用沉淀下来,最终与水分离。
【图文】:

高铁酸钾,UV-VIS光谱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得到相应的高铁酸钾对吸光度的线性方程,通过该方程测定纯度。在碱性条件下,配制 20 mg/L 的高铁酸钾溶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 350~800 nm 波长下对其进行扫描,如图 2.1 所示,,在 507nm 处为其最大吸收波长,该波长在 504~508nm范围之内,与文献[68]报道一致。在 393 nm 和 677 nm 处分别为两个最小吸收谷,这与文献[69]报道的内容也具有一致性。

标准曲线,高铁酸钾,标准曲线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得到相应的高铁酸钾对吸光度的线性方程,通过该方程测定纯度。在碱性条件下,配制 20 mg/L 的高铁酸钾溶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 350~800 nm 波长下对其进行扫描,如图 2.1 所示,在 507nm 处为其最大吸收波长,该波长在 504~508nm范围之内,与文献[68]报道一致。在 393 nm 和 677 nm 处分别为两个最小吸收谷,这与文献[69]报道的内容也具有一致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世鼎;王凯凯;刘海福;王楠楠;王洪波;;高铁酸钾预处理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特性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9年07期

2 李琛;张永丽;谢汝桢;刘婷;夏浩然;;紫外光协助过氧化氢耦合高铁酸钾降解活性艳红X-3B的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年02期

3 夏艳秋;于静洁;张燕;;水处理试剂高铁酸钾的研究进展[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4 江锡钧;;以高铁酸钾为背景的一组探究性试题[J];化学教学;2009年11期

5 马艳;田晓冬;高乃云;姜蕾;王铮;;高铁酸钾对水中磺胺甲VA唑的去除效果[J];净水技术;2017年09期

6 石华前;黄孟;李娟;邓建林;;高铁酸钾处理含油污水的应用研究[J];山东化工;2014年06期

7 王存英;李小兵;;相转移催化下复合高铁酸钾氧化甲苯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07期

8 邹勇;宁甲昱;杨正龙;;新一代绿色高效杀菌消毒剂——高铁酸钾[J];中国水产;2005年12期

9 姜洪泉,于秀娟,王鹏,张国宇,孟宪君;高铁酸钾预氧化去除水中苯酚及其机理[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S1期

10 冀亚飞;高铁酸钾的研制与应用实践[J];现代化工;199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汝锋;刘婷灵;尚小琴;钟建明;何柳红;邓炳财;李淑妍;;高铁酸钾的制备工艺研究与表征[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朱亚薇;金明刚;郑明森;董全峰;詹亚丁;林祖赓;;高铁酸钾的合成及其在非水体系中的性质[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3 朱业晋;赖闻玲;;高铁酸钾电化学合成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4 朱伟;尚宏利;黄宗卿;;电化学方法制备多功能材料高铁酸钾[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5 李洪枚;;高铁酸钾处理实际选矿废水的净化效果[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6 苏琳娜;李传常;唐爱东;何浩;;高铁酸钾的制备及其降解苯二酚的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7 王颖馨;蓝冰燕;李来胜;;高铁酸钾(K_2FeO_4)对水中As(Ⅲ)、Pb(Ⅱ)氧化-絮凝的效能研究[A];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袁建梅;汪应灵;谢友海;刘国光;;双氯芬酸在高铁酸钾氧化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和降解效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六分会:环境化学[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赵引德邋田伟;改性高铁酸钾可工业化生产[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山东省巨野县三达水务有限公司 王显华;环保型水处理化学品及水处理技术[N];山西青年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玉蕾;高铁酸钾的制备及去除水中铊、吲哚和处理污水厂污泥的效果与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谭雪梅;多环芳烃在高铁酸钾和CuO/TiO_2及其协同氧化体系中的转化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徐志花;高铁化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雷斌;高铁酸盐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世鼎;还原性离子促进高铁酸钾去除水中氮、磷效果的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年

2 杨元林;高铁酸钾氧化—电化学协同处理压裂返排液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3 刘佳;高铁酸钾与污泥吸附剂强化混凝去除二级出水中污染物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王宪实;高铁酸钾对水处理过程中碘物质转化规律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项文琪;电解法制备高铁酸钾及其在制药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6 李海宁;高铁酸钾去除水中铜、镉的效能及机理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年

7 汪丹丹;基于控制消毒副产物的高铁酸钾消毒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年

8 白晓峰;高铁酸钾预氧化去除天然水体中二价锰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9 贾世超;高铁酸钾降解苯酚废水过程中有机中间体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10 王亚星;缓释型高铁酸钾联合过氧化氢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00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00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b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