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页岩气含油钻屑降解菌的选育及降解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3 17:43
【摘要】:页岩气是一种产自极低孔隙、从富有机质暗色页岩地层系统中开采出来的非常规天然气,具有清洁、高效、储量丰富的特点。自2010年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工作,已探明页岩气可开采储量居全球第一,页岩气产量排全球第三。与此同时,页岩气开采也带来了一系列钻井废弃物的治理难题。为满足开采的技术需要,不同的钻井液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气的开采过程,包括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等。油基钻井液的大规模使用,产生了大量的油基钻井泥浆和含油钻屑。常规处理技术常采用焚烧、热解、固化填埋等手段,但这些方法仍具有局限性。为此,从钻井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角度出发,本研究拟采取微生物处理技术对页岩气开采产生的含油钻屑进行降解处理。本研究选取西南某页岩气田产生的钻井岩屑(水基钻屑和含油钻屑)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及成分的测定,衡量其受污染程度。以含油钻屑中提取的原油筛选具有降解能力的功能菌;对筛选出的降解菌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学鉴定;并以单一环境因素为变量研究降解功能菌的降解性能和最佳降解条件;在最适降解条件下,利用筛选的降解功能菌处理含油钻屑,验证其降解性能;通过添加生物质材料强化降解功能菌对含油钻屑的降解,最终进行现场小试,考察该技术手段的可行性。本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该页岩气田产生的水基钻屑经压滤后呈灰褐色泥饼状,含油钻屑经过热解技术预处理后呈黑色,散发浓重油泥味。经测定,水基钻屑pH为8.47,含水率4.12%,有机质含量3.21%,含油量为2680 mg/kg;含油钻屑pH为7.94,偏碱性,含水率6.69%,有机质含量5.74%,含油量为13879 mg/kg。按照《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水基钻屑含油量超过一类用地环境筛选值2.24倍;含油钻屑作为危险废物其含油量超过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值二类标准2倍,需进行严格把控并提出一定的修复治理措施。(2)从含油钻屑中最终筛选出3株降解功能菌,命名为ZX-2,ZX-3和ZX-5。3种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鉴定,ZX-2和ZX-3均属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aeruginosa),ZX-5属粪产碱菌属(Alcaligenes faecalis)。(3)筛选的3株降解功能菌在降解原油实验中,在接种量为10%,pH范围在7~8之间,盐浓度为0.5%的条件下能够最大程度降解原油。通过提供高浓度盐环境,考察3株降解菌对盐的耐受性,当盐浓度大于7%时降解菌基本无法存活,在3%盐浓度条件下还能保证一定活性,基本可以满足对钻井岩屑高盐浓度的耐受要求。单一菌株在最适条件下对含油钻屑进行降解,降解效果不佳,ZX-2、ZX-3、ZX-5的降解率分别为:24.8%、37.61%和34.58%。将3株降解功能菌进行等量复配,在适宜降解条件下,经15 d处理,含油钻屑降解率达52.1%。(4)为强化微生物对含油钻屑的降解能力,在进行含油钻屑降解时通过添加10%质量比的牛粪有机肥或腐熟污泥强化修复过程;将室内试验放大,进行现场小试实验,经过126天处理,添加牛粪有机肥和腐熟污泥的两组实验,石油类降解率分别为64.5%和64.8%。通过GC-MS检测添加了牛粪有机肥的实验组在降解前后有机成分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说明微生物利用了钻屑中一部分直链烷烃及芳香烃等有机物,该法可以有效降低含油钻屑中石油类物质的含量。
【图文】:

钻屑,水基,含油,样品


运输和处理过程有产生污染的风险。若要对其进行处理,首先要了解其基本的理化性质,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本章对两类钻井岩屑,水基钻屑和含油钻屑的理化性质(pH、含水率、有机质)、含油率和有机组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为后续微生物筛选及修复工作奠定基础。2.1 材料与设备2.1.1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取自西南某页岩气田二开斜井段产生的两类钻井岩屑,水基钻屑经压滤脱水后呈灰色泥饼状,并伴有刺激性气味,主要含有石油类化合物、润滑剂、聚合物、KCl、纯碱等。含油钻屑是油基泥浆钻井岩屑采用热解工艺(张曼丽 等,2018)进行初步脱油处理后的废弃物,如图 2-1 所示。

曲线图,吸光度,波长,曲线图


含油量 2680 mg/kg 13879 mg/kg外观 灰白色 黑色页岩气田的两类钻井岩屑进行测定,根据其结果可以看出,两较低分别为 4.12%和 6.69%。pH 值偏高,可能受钻井液中无机影响,水基钻屑 pH 为 8.47,含油钻屑 pH 为 7.94;水基钻屑1%、含油钻屑的有机质含量为 5.74%,灼烧过程中产生难闻的油机质含量的差异也与其含油量不同有关,,水基钻屑含油量约为油钻屑含油量较高平均约为 13879 mg/kg。量测定结果分析石油醚稀释原油的特征吸收波长 220~260nm 的扫描,测定其吸225 nm 波长为该类原油的最佳吸收波长,测定的结果如图 2-2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41;X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佳;张威;刘晶;冯明溪;廖莹;陈弘;;美国页岩气开发状况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年04期

2 和泽康;马传明;周爱国;刘存富;蔡鹤生;李小倩;刘运德;方玲;;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水土环境污染的同位素技术[J];地质学报;2015年S1期

3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三步走模式[J];江汉石油科技;2013年04期

4 叶伟强;;气井远程调控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的应用[J];江汉石油科技;2016年02期

5 ;页岩气11-12月份部分项目进展汇总[J];气体分离;2016年06期

6 ;页岩气9-10月份部分项目进展汇总[J];气体分离;2017年05期

7 ;贾承造:页岩气要大干不要快上[J];气体分离;2012年02期

8 郭玉志;;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发布主攻勘探开发[J];气体分离;2012年02期

9 赵俊;;中国页岩气大发展急需解决的7个问题[J];气体分离;2013年01期

10 ;江西省页岩气研究院成立[J];气体分离;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伟鹏;姚军;孙海;樊冬艳;;考虑不同尺度裂缝的页岩气耦合流动模型[A];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刘秋菊;;我国页岩气开发的环境法律规制探析[A];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摘要集[C];2017年

3 崔永强;;页岩气成因及页岩气工业[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2: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专题43:地球化学进展[C];2017年

4 陈卫东;;页岩气招标已过两轮 民企仍在“打酱油”[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5 薛莲;白如栻;刘琦;吕如卉;;页岩气产业发展和环境影响评估的现状和启示[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6 黄毅;张树东;杨小兵;;测井信息在页岩气水平井评价中的应用[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李季;;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问题及技术发展建议[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付斌;;浅析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金庆花;张大权;翟刚毅;;关于推进我国页岩气跨越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庆芬;张思梦;孟帅;黄晓伟;梅海;;微生物烃检测技术在四川盆地页岩气“甜点”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册)[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雷鹏程 王莹;我省页岩气商业销售今年有望在远安破题[N];三峡日报;2020年

2 记者 于德福;黔南坳陷页岩气勘查前景广阔[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年

3 记者 于德福;贵州明确页岩气产业发展目标[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年

4 记者 戴莹;涪陵页岩气田强化管理促生产平稳高效[N];中国石化报;2020年

5 本报记者 孙书博;北美:盈利提升活力增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6 特约记者 顾定槐;“新钻11国”将引领亚洲发展[N];中国化工报;2013年

7 思远;坐拥资源,命运何以大不同[N];中国化工报;2013年

8 庞晓华;加石化业深受页岩气革命滞后之苦[N];中国化工报;2013年

9 谢昭萍 王珂;业界观点:广泛应用路还很长[N];中国化工报;2014年

10 石景文;阿尔及利亚石化产业跑起来了[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磊;强改造作用下川南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2 颜磊;川南海相页岩气测井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3 徐浩;南方海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表征方法及含气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4 王蜜蕾;利用甲烷吸附动态过程数据计算含水页岩渗透率的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孙寅森;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页岩孔隙表征及控制因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6 徐壮;地层条件下页岩总孔隙度的定量化表征与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7 杨现禹;纳米材料增强页岩井壁稳定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8 袁伟;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形成机理[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9 陈义忠;基于非常规能源的水-能耦合系统模拟评估与多层决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10 何坚;页岩有机质纳米孔隙中CO_2/CH_4置换及运移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峰;水化学及环境因素对龙马溪组页岩元素迁移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章乐彤;重庆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王浩;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魏静;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李恬;页岩含水率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6 孙哲;页岩气井井口引射式增压工具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7 任臣意;柴东石炭系页岩三维离散裂隙网络模型与块体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8 刘雅雪;页岩气含油钻屑降解菌的选育及降解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9 何沂;基于稀疏自编码的页岩气层反射地震信号表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10 刘家良;基于页岩孔隙成像应用的Au/Fe_3O_4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3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13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a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