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双层介质中氡迁移动力学模型及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08:45
【摘要】: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人体长期处于高氡环境下将加大诱发肺癌、呼吸系统疾病和白血病的机率。目前关于室内氡迁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稳态工况下空气域内的氡浓度变化及控氡降氡措施分析,也有密闭建筑室内氡浓度动态变化的实验测试。而针对双层多孔介质氡浓度的非稳态特性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及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二维双层多孔射气介质氡迁移模型,运用Comsol软件讨论室外氡浓度,多孔介质孔隙率、扩散系数、多孔介质厚度对层状二层介质内氡浓度分布及表面氡析出率的影响。(2)利用RAD7监测氡浓度变化,得到双层建材样品的氡浓度累积曲线,与房间内氡浓度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三维室内氡累积模型的准确性。对2种覆盖材料(抹灰、低聚物)、3种覆盖厚度(10mm、20mm、30mm)以及4个环境温度(20℃、23℃、26℃、29℃)下的氡浓度累积情况进行监测,获得双层建材表面氡析出率变化规律。(3)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尺寸为10m×5m×3.4m带内壁的房间模型,针对不同的送风速度、送风方式及多孔介质参数对室内氡浓度分布的影响,然后讨论入口速度(0.1m/s、0.2m/s、0.3m/s、0.4m/s、0.5m/s)、送风方式、多孔介质厚度(0.2m、0.3m、0.4m、0.5m、0.6m、)、扩散系数和孔隙率(0.1、0.2、0.3、0.4、0.5)进行非稳态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工况下室内氡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
【图文】:

过程图,简化过程,三系,天然放射性元素


第2章 室内氡来源、特征与迁移析出理论1 氡的性质氡(Radon)是由镭衰变的一种气态天然放射性元素,无色无味,易溶于有机溶、CS2),也易被多孔结构吸附材料如活性炭、聚乙烯等吸附,化学性质极不活界中氡有三种同位素:222Rn(铀系)、219Rn(钍系)和220Rn(锕系)。图 2.1 为三过程图。

物理模型图,双层介质


多孔射气介质材料默认为是均匀且各向同性,在接触壁认为是连续的。图 3.1 双层介质物理模型图3.1.2 数学模型由于多孔介质墙体结构复杂,且受室外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此,,本文做出以下假定:(1)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扩散率相等;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爱荣;;土壤氡浓度检测在建筑地基测量中的运用[J];广东化工;2019年22期

2 王棋峗;黄勇;;实验小棚氡浓度测量分析[J];环境影响评价;2019年06期

3 张成友;;土壤中氡浓度检测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资讯;2017年35期

4 叶长青;何正亚;沈念俊;;浅析合肥地区场地土壤氡浓度值分布[J];安徽建筑;2016年05期

5 张晓亮;吕金波;张磊;张悦泽;白凌燕;刘振华;XU Jixiang;ZHENG Guisen;YU Chunlin;;北京西山地区岩溶洞穴氡浓度研究[J];城市地质;2017年03期

6 郭宝石;凌锋;刘国云;高滋辰;;某地下工事内空气中氡浓度监测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5年06期

7 李超;赵桂芝;肖德涛;李志强;欧阳琦;金畅;冯旭;;土壤中氡浓度的快速测定[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4年11期

8 沈权;吴和喜;杨波;魏强林;刘义保;;多种测氡仪在氡浓度急剧变化测量中的性能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5年02期

9 刘伟富;王春红;廖海涛;黄娟;姜子英;;地下水淋浴过程水氡转移系数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6年00期

10 张志勇;王强;;新沂土壤中氡浓度的放射性调查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甜甜;漆明森;刘琢艺;许荩;钟军;;室内空气中氡浓度检测及控制方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情报分卷、核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分卷、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C];2017年

2 全国居室氡调查课题组;;我国部分城市居室氡浓度水平调查研究[A];第三次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卓维海;王喜元;金元;;我国9个城市室内的氡浓度水平[A];第三次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云丽;郭秀丽;赵拴利;;关中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氡浓度水平[A];陕西省地球物理文集(八):深部矿井灾害源探测实践[C];2008年

5 毛晓慧;;建筑场地土壤氡浓度测定及其影响因素探讨[A];2013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黄立钧;孙骅;;浅议土壤氡浓度检测方法[A];2014年全国建工建材检测实验室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刘庆成;程业勋;章晔;;空气中氡浓度预测[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赵山银;张建国;余绍宁;王月兴;姚祥树;马丽;何颖;范正平;杨翊方;;海军某部洞库环境氡浓度测定及剂量估算[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中国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9 张林;胡灿云;何展;吴鸣泉;;广州地铁一号线氡浓度变化规律[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中国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10 张谦;李涤;焦淑芬;孟文斌;;封闭与非封闭地面暖棚的氡浓度[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中国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向鹏;测定氡浓度 装修不用苯[N];广东建设报;2003年

2 记者 陈超;阪神大地震前大气氡浓度异常升高[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刘如春;广州市南沙区多处土壤氡超标[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刘如春 李雅琼;广州南沙区多处土壤氡超标[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黄慧;警惕居家“杀手”——氡[N];广东科技报;2004年

6 黄子瀚;危害之气无处不在普通居室如何防氡?[N];中华建筑报;2003年

7 卫文;如何测量室内氡气浓度[N];中国证券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曾祥素;我国每年因氡致肺癌5万例[N];中国质量报;2005年

9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熊伟;解读“规范” 控制污染[N];中华建筑报;2002年

10 记者 李栋 林洪浩 黄蓉芳 何有贵 杨明 叶卡斯 何道岚 陈迪云;地下待两年,人要变迟钝?[N];广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洪涛;土壤氡迁移数值模拟及土壤氡对流速度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宋刚;广东省温泉宾馆室内空气质量研究——室内氡水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3 谭延亮;氡析出率测量若干问题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4 肖磊;基于土壤氡和气体渗透率的氡潜势填图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姜海静;壤氡辐射场理论研究与测氡仪器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惠彬;高氡环境下钚气溶胶连续监测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D];清华大学;2013年

7 张琴;北京市使用天然石材放射性水平调查及风险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8 曾兵;成都平原地—空界面天然伽玛场及其辐射环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伶;双层介质中氡迁移动力学模型及控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9年

2 夏湘黔;氡示踪技术评估土壤NAPL污染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9年

3 张德华;基于CFD的铀矿井下通风降氡数值模拟研究[D];南华大学;2019年

4 陈林;基于动态吸附模型的改进型主动式活性炭测氡方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5 郭岳岳;湖南郴州金狮岭铅锌铀多金属矿区土壤氡浓度的分形分析[D];南华大学;2018年

6 徐程;低水平氡浓度的富集测量[D];南华大学;2018年

7 王闻贵;乌兰察布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地表浅层氡浓度分布规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许伟;扬州市区土壤氡浓度分布规律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9 王尊品;氡潜势预测分类算法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10 赵荣;土壤氡浓度与土壤类型的关系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2641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41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4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