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不同埋置深度的山岭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8 04:37

  本文选题:埋置深度 + 山岭隧道 ; 参考:《岩土力学》2014年01期


【摘要】:根据大量震害资料的调查分析发现,地下结构埋置深度对其地震破坏程度影响很大。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8种不同埋置深度条件下的山岭隧道地震响应,并对计算模型的地震输入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地震波输入处理方式的合理性。讨论埋深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提取衬砌关键节点的竖直向和水平向加速度、位移峰值,分析随着埋深的增大,加速度和位移峰值的变化情况,并以拱顶为例,计算每个埋深变化段的加速度和位移峰值变化率,得到了一定的规律性,如埋置深度从5 m增大到50 m,衬砌结构动力响应峰值大小下降较快。此外,还分析了埋深增大对衬砌结构内力峰值的影响。最后,提出在高烈度地震区修建隧道时其埋置深度尽可能不小于50 m,这为相关工程的修建提供了参考依据。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seismic damage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 depth of buried underground structur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arthquake damage degree.The seismic response of mountain tunnel under 8 different buried depths is calc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seismic input method of the calculation model is verified, which proves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seismic wave input processing method.The influence of buried depth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is discussed.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peak of the key nodes of lining are extracted. The variation of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peak with the increase of buried depth is analyzed, and the arch roof is taken as an example.The change rate of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peak value of each buried depth is calculated, and the regularity is obtained. If the buried depth increases from 5 m to 50 m, the peak value of dynamic response of lining structure decreases rapidly.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increase of buried depth on the peak value of internal force of lining structure is also analyzed.Finally,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buried depth of the tunnel in the high intensity seismic area is not less than 50 m,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levant projects.
【作者单位】: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078324)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09BB6226)
【分类号】:U452.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Sunil Sharma,Willian R.Judd,雷谦荣;地震对地下洞室的破坏[J];地下空间;1992年04期

2 李天斌;;汶川特大地震中山岭隧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3 刘晶波;王振宇;杜修力;杜义欣;;波动问题中的三维时域粘弹性人工边界[J];工程力学;2005年06期

4 刘晶波,吕彦东;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的一种直接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5 方林;蒋树屏;林志;王芳其;;穿越断层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6 王秀英,刘维宁,张弥;地下结构震害类型及机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音;刘晶波;;三维结构—地基动力系统高效算法精度问题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2 陈庆;项宗方;;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3 ;A 1D time-domain method for in-plane wave motions in a layered half-space[J];Acta Mechanica Sinica;2007年06期

4 许年春;石维力;石东虹;;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系数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5 李建波;陈健云;李静;林利民;;软土浅埋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的多因素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6 柳锦春;还毅;李建权;;人工边界及地震动输入在有限元软件中的实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7 陈震;徐远杰;;粘弹性人工边界ABAQUS二次开发及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8 廖维张;杜修力;赵密;李立云;;开放系统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的一种算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臧万军;高波;;公路隧道与横通道交叉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王满生;潘旦光;周锡元;;基于土层集总参数模型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亚琦;陈琴;崔建华;;坝体—地基—库水体系的动力有限元分析及其工程应用[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李同春;朱寿峰;赵兰浩;胡继刚;;考虑坝体与坝肩动力相互作用的坝肩稳定动接触降强算法[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谯雯;刘国明;;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的防洪堤动力有限元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4 刘志贵;万仁辉;;与地下结构抗震相关的若干问题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5 梁波;陈兴冲;;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技术难点及力学问题[A];工程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晶波;闰秋实;杜义欣;伍俊;;地铁地下结构内爆炸动力反应问题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刘宁;张春生;;地震荷载对某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8 赵源;杜修力;赵密;李立云;;地下结构地震响应中的地震动输入探讨[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9 李正农;周振纲;;墩高对矩形渡槽结构水平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10 张炳q;张建经;赵岑;司长亮;;地震作用下河谷高路堤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郜新军;地震及列车竖向荷载作用下大跨桥梁动力响应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武成浩;基于桩土共同作用理论的高层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何伟;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及其与地表建筑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孙海峰;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谢志南;波动数值模拟人工边界的稳定问题[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唐晖;地震波动数值模拟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王琼;跨断层隧道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8 刘晓红;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红黏土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胡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密集过渡段路基动力试验与仿真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松;大型沉箱码头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立杰;地下水工隧洞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华祥;大型下穿结构抗震响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征徽;高速铁路高架线路环境振动影响与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邵润萌;断层错动作用下隧道工程损伤及岩土失效扩展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恺;成兰线跨断层隧道的错动破坏机理研究及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方茜;大断面盾构过江隧道的地震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樊强;半无限土体的数值模拟及动力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高文立;高烈度地震区特长隧道浅埋段地震动力响应及减免震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董光辉;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谦荣;地震带的隧道开挖[J];地下空间;1994年02期

2 陶连金;王沛霖;边金;;典型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3 楼梦麟,王文剑,朱彤,马恒春;土-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土层边界影响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4 尚守平;刘方成;卢华喜;杜运兴;;振动台试验模型地基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4期

5 陈国兴;庄海洋;杜修力;李亮;程绍革;;土-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2期

6 林皋,朱彤,林蓓;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技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郑永来,杨林德;地下结构震害与抗震对策[J];工程抗震;1999年04期

8 刘晶波,王振宇,张克峰,裴欲晓;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大型动力机器基础三维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02年03期

9 廖振鹏;法向透射边界条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6年02期

10 廖振鹏;近场波动的数值模拟[J];力学进展;199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庄海洋;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伶;山岭隧道地质综合探查技术[J];铁道建筑;2001年11期

2 孙树铭;;钻爆法施工山岭隧道资源配置探讨[J];铁道建筑;2006年09期

3 唐经世;特长山岭隧道施工方法论析之二[J];建筑机械;1996年04期

4 贾舒程;;湿喷钢纤维混凝土支护技术[J];科学之友;2011年01期

5 朱汉华,潘明军;山岭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及支护设计探讨[J];中外公路;2002年06期

6 张双亚;;山岭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技术分析[J];建筑机械化;2007年05期

7 张双亚;;山岭隧道快速施工设备配套技术分析[J];矿山机械;2007年05期

8 熊景芷;杨立新;;严寒地区山岭隧道消火栓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9 刘宝权,周岁纪;山岭隧道治水方法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1998年03期

10 苏丽薇;刘晓锋;;浅谈山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炜;范文;彭建兵;邓龙胜;闫芙蓉;;正断层活动对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影响的数值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桂荣;付蓓;;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的新方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3 张文福;陈春磊;刘嘉;计静;;导管架储油平台自振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4 王梦恕;;21世纪山岭隧道修建的趋势[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杨翔;;冻结法应用于山岭隧道高水位充填溶洞的初步探讨[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顾萍;陆光闾;;刚性索铁路斜拉桥抗震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黄国辉;徐国彬;;悬挑斜拉网架的动力和地震响应分析[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解欣;沈火明;;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响应分析[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谋;王晶;;山岭隧道作业中运输方案的确定[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李杰;李娜;郑凯锋;;自锚式悬索桥结构参数对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临山;我国最长的山岭隧道——石太线太行山隧道贯通[N];山西日报;2007年

2 记者 范武平;我国最长山岭隧道乌鞘岭隧道即将全线建成[N];武威日报;2006年

3 通讯员 春辉 记者 金城;加快工程进度 全力推进交通建设步伐[N];承德日报;2006年

4 郑平良;亚洲山岭第一长隧道行山隧道左线进口提前贯通[N];山西日报;2007年

5 杨秀权 倪作霖;穿行在桥隧间的勇者[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6 记者 朱海燕 江耀明 袁海明;汽车穿隧过秦岭 蓝天白云伴我行[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唐红阳;零误差是怎样诞生的[N];湖南经济报;2006年

8 通讯员 杜浩江 赵国梁;乡宁县打造“绿色”山水型城市[N];临汾日报;2008年

9 四川省江油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黄石林;从窦W 山文物的损毁论地质灾害与文物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8年

10 记者 李良苏;十七局集团第一长隧施工安全有序[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蕾;大跨度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及振动台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永波;考虑冻土—桩动力相互作用的长大桥梁地震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赵占厂;黄土公路隧道结构工程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张伟;山岭隧道开挖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曹小平;强震作用下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6 闫斌;高速铁路中小跨度桥梁与轨道相互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高新强;高水压山岭隧道衬砌水压力分布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孔戈;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于媛媛;山岭隧道衬砌结构震害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10 杨建国;公路山岭隧道施工期衬砌及结构系统可靠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昆;大跨连续拱桥地震响应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2 杜建涛;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3 王丽滨;埋置深度对箱形基础设计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斌;独塔钢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孙启鑫;单承重面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地震响应分析[D];长安大学;2012年

6 薛宪政;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及其抗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青沙;山西某大跨复合拱式渡槽支撑结构的稳定与地震响应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明杰;五跨连续拱桥的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武董;超深水高墩桥梁的地震响应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10 王宝夫;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6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66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9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