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搭载EM-CVT的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性与经济性匹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5 04:19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随之带来的是传统燃油汽车排放法规日趋严格,发展绿色环保无尾气排放的纯电动汽车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汽车发展的重点,纯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本文对搭载EM-CVT的纯电动汽车整车性能进行研究,来验证EM-CVT应用于纯电动汽车上的性能特点和市场前景。目前市面上普遍存在的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所采用的变速器类型为单级减速器,所以本文通过对比市面上某款已量产的搭载单级减速器的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性能,以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的形式来进行整车性能的分析和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纯电动汽车的运动力学特性,分析了纯电动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理想驱动力、驱动电机特性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从最高车速、加速特性和爬坡能力研究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评价指标,从续驶里程和百公里电耗量研究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能评价指标,从动力电池角度研究了纯电动汽车成本评价指标。分析了传动系统参数、行驶工况和变速器类型的特点,研究了其对纯电动汽车整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了EM-CVT的结构特点,分析得到EM-CVT在调速状态下的工作原理。结合EM-CVT的结构特点和调速原理,研究得到EM-C...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纯电动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无级变速器研究现状
    1.4 纯电动汽车整车性能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纯电动汽车整车性能与影响因素分析
    2.1 纯电动汽车运动力学特性
    2.2 纯电动汽车整车性能评价指标
        2.2.1 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
        2.2.2 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
        2.2.3 纯电动汽车成本评价指标
    2.3 纯电动汽车整车性能影响因素
        2.3.1 传动系统参数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2.3.2 行驶工况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2.3.3 变速器类型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EM-CVT调速控制策略研究
    3.1 EM-CVT结构与调速原理
        3.1.1 EM-CVT结构
        3.1.2 EM-CVT调速原理
    3.2 EM-CVT各状态下速比调节特性
        3.2.1 EM-CVT加速状态速比调节特性
        3.2.2 EM-CVT减速状态下速比调节特性
        3.2.3 EM-CVT稳定状态下速比调节特性
    3.3 最佳经济性和最佳动力性目标速比优化
        3.3.1 最佳经济性目标速比优化方法
        3.3.2 最佳动力性目标速比优化方法
    3.4 驾驶意图识别方法
        3.4.1 驾驶意图识别流程
        3.4.2 模糊控制方法
        3.4.3 加速意图模糊控制器
        3.4.4 制动意图模糊控制器
        3.4.5 驾驶意图仿真识别
    3.5 EM-CVT综合目标速比策略
        3.5.1 EM-CVT目标速比策略方法
        3.5.2 加速状态目标速比
        3.5.3 制动状态目标速比
        3.5.4 滑行状态目标速比
        3.5.5 EM-CVT目标速比控制策略
    3.6 本章小结
4 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仿真分析
    4.1 AVL CRUISE仿真软件介绍
    4.2 整车仿真模型搭建
        4.2.1 整车模型建立
        4.2.2 模块组件参数设置
        4.2.3 EM-CVT控制策略配置
        4.2.4 整车模型信号线连接
        4.2.5 仿真计算任务建立
    4.3 单个NEDC工况性能仿真
    4.4 动力性能仿真
    4.5 经济性能仿真
    4.6 本章小结
5 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实车性能试验
    5.1 动力性能实车试验分析
        5.1.1 实车动力性试验条件
        5.1.2 最高车速试验
        5.1.3 0 -50km/h加速时间试验
        5.1.4 50 -80km/h加速时间试验
        5.1.5 0 -100km/h加速时间试验
        5.1.6 最大爬坡度试验
    5.2 经济性能实车试验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782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782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c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