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系统与ABS集成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19:15

  本文关键词: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系统与ABS集成控制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世界对新能源汽车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几近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成为当代车企执着追求的目标。 为了突出环保节能的世界主题,纯电动汽车都会携带再生制动系统,来回收部分制动能量。然而单纯的再生制动系统满足不了纯电动汽车的制动要求,保证不了纯电动汽车的制动安全性和制动稳定性。因此,纯电动汽车还需载有装备ABS的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由纯电动汽车电机的外特性可知,其再生制动力矩是随车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且相应速度非常快,与ABS所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制动力矩及液压制动的迟滞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两者实现兼容控制的主要矛盾之所在。 本文在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认为汽车前后轴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是影响汽车制动安全性和制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对装载有再生制动系统的纯电动汽车前后轴制动器制动力分配问题展开了讨论,使加入了再生制动力矩后的纯电动汽车前后轴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仍然能满足ECE法规的制动要求,从而保证汽车的制动安全性和制动稳定性。 然而,再生制动力矩的实时变化与液压制动系统的迟滞性之间的矛盾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鉴于传统汽车上ABS广泛采用的是逻辑门限控制策略,本文对此策略作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基于再生制动系统相应快的特点,在ABS的逻辑门限之前,分别设置了相对比较容易达到的一个制动减速度门限值和一个制动滑移率门限值,可提前预测液压制动系统的动作。如果预测ABS需做减压动作时,整车制动系统暂时不予动作,等到达到ABS自身的逻辑门限值判断时整车制动系统才做出减压动作;如果预测ABS需做增压动作时,整车制动系统将提前做出增压动作,以此来缓解液压制动系统的迟滞性带来的不稳定性。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再生制动与ABS集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基于ADVISOR2002,分别建立了前后轴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模型、电机制动力输出模型和制动力控制策略模型,并进行了相关仿真。 根据仿真结果,本文所涉及纯电动汽车的前后轴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符合规范,制动效果较好,还实现了部分制动能量的回收,达到了再生制动与ABS集成控制的效果。
【关键词】:再生制动系统 ABS 集成控制 前后轴制动力分配 纯电动汽车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U469.72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3
  • 1.1.1. 课题的提出11-12
  • 1.1.2. 纯电动汽车的优点12-13
  • 1.1.3. 纯电动汽车的不足13
  • 1.1.4. 本文涉及的纯电动汽车定位13
  • 1.2. 再生制动的必要性13-14
  • 1.3. 再生制动技术的发展现状14-17
  • 1.3.1. 国外再生制动技术的发展现状14-16
  • 1.3.2. 国内再生制动技术的发展现状16-17
  • 1.4.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与ABS集成控制研究现状17-18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ABS及再生制动系统概述20-32
  • 2.1. ABS概述20-26
  • 2.1.1. ABS的基本组成20-21
  • 2.1.2. ABS的基本原理21-22
  • 2.1.3. ABS的工作过程简述22-24
  • 2.1.4. ABS的控制策略24-26
  • 2.2.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概述26-32
  • 2.2.1. 再生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原理26-27
  • 2.2.2. 再生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27-28
  • 2.2.3. 再生制动的影响因素28-29
  • 2.2.4. 几种典型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29-32
  • 第3章 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特性分析32-47
  • 3.1. 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比例32-37
  • 3.1.1. 液压制动系统的理想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曲线32-35
  • 3.1.2. 液压制动系统的前后制动力的固定分配比例和同步附着系数35-37
  • 3.2. 车辆在不同路面的制动过程分析37-40
  • 3.2.1. f线组37-38
  • 3.2.2. r线组38-39
  • 3.2.3. 制动过程分析39-40
  • 3.3. 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的分析40-43
  • 3.3.1. 利用附着系数40-42
  • 3.3.2. 制动效率42-43
  • 3.4. 纯电动汽车的制动力分配及峰值再生制动力矩43-46
  • 3.4.1. 纯电动汽车的制动力分配43-45
  • 3.4.2. 峰值再生制动力矩45-46
  • 3.5. 纯电动汽车的前后轴制动力分配46-47
  • 第4章 纯电动汽车制动的集成控制47-52
  • 4.1. 再生制动系统启动的条件47-48
  • 4.1.1. 制动初速度47
  • 4.1.2. 制动强度47
  • 4.1.3. 动力电池的SOC值47-48
  • 4.2. 再生制动与ABS的矛盾48-49
  • 4.2.1. 制动力矩变化48
  • 4.2.2. 液压调节的迟滞48-49
  • 4.3. 纯电动汽车制动的集成控制49-52
  • 4.3.1. 传统ABS的逻辑门限选择及其控制49-50
  • 4.3.2. 再生制动与ABS的集成控制50-52
  • 第5章 纯电动汽车系统建模52-68
  • 5.1. ADVISOR简介52-54
  • 5.2. 基于ADVISOR软件的集成控制策略仿真54-60
  • 5.2.1. 车辆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比例范围确定55
  • 5.2.2. ADVISOR自带模型分析55-58
  • 5.2.3. 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与ABS集成控制模型建立58-60
  • 5.3. 仿真及结果分析60-68
  • 5.3.1. 洲城市工况(ECE)62-63
  • 5.3.2. 纽约城市工况(NYCC)63-64
  • 5.3.3. 美国环保署乡村测试工况(UDDS)64-65
  • 5.3.4. 自建紧急制动工况65-66
  • 5.3.5. 结果分析66-68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68-69
  • 6.1. 全文总结68
  • 6.2. 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能莲;么居标;俞黎明;周大森;王绍林;胡志洁;;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2 陈亚光,赵双元;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在PMSM调速系统中的应用[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3 霍风利;;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的SWOT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9年08期

4 杨浩;;浅析制约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几个关键问题[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5 赵会强;刘怀智;陈安红;;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研究[J];城市车辆;2006年04期

6 陈荣,邓智泉,严仰光;基于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制动过程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9期

7 刘龙岩;欧阳宁东;;浅谈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大众科技;2010年09期

8 刘博 ,杜继宏 ,齐国光;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04年01期

9 常艳军;;我国纯电动汽车发展迅速[J];经济;2009年08期

10 邓涛;孙冬野;秦大同;林志煌;;CVT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系统仿真[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吉;电动轮汽车制动集成控制策略与复合ABS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红;纯电动汽车电液制动系统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旭东;基于自寻最优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王鹏宇;混合动力汽车复式制动系统的设计与性能仿真[D];吉林大学;2005年

4 赵国柱;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徐海东;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高效回收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吕廷秀;混合动力轿车再生制动与防抱死集成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段幼华;混合动力轿车复式制动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朱雅君;混合动力商用车再生制动及防抱死集成控制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赵文平;纯电动客车再生制动与液压制动协调控制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宠誉;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与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系统与ABS集成控制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436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3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