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基于全局功率匹配的E-ECHPS系统助力特性设计与能耗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8 22:21

  本文关键词:基于全局功率匹配的E-ECHPS系统助力特性设计与能耗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重型车辆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 全局功率匹配 转向阻力矩 操纵稳定性 节能机理


【摘要】:当前,重型车辆仍旧普遍沿用助力特性单一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简称HPS),因其设计特点,导致车辆在转向过程中无法实现低速轻便与高速“路感”的良好兼容。同时,因HPS系统助力转向油泵由发动机直接驱动,转向油泵转速随车速升高而增大,容易超出溢流阀限,产生较大溢流损失,导致转向系统能耗较高,造成整车能耗偏大,燃油经济性下降。针对以上不足,根据所研究的电磁离合器式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lectromagnetic Clutch-Electrical Controlled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简称E-ECHPS)的系统结构优点,通过在发动机与转向器转向油泵之间增设一套电磁离合器(Electromagnetic Clutch-Electrical,简称ESC)装置,在实现输出助力可调的同时,基于全局功率匹配原理设计助力特性曲线,实现了转向系统低速轻便与高速“路感”的统一,并兼顾了系统节能性。本文通过如下内容对整个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并进行了ESC的相关台架实验,为后续的开发工作积累了理论基础:在对E-ECHPS系统和ESC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分析基础之上,建立了AMESim与Matlab/Simulink的动态联合仿真模型。根据转向阻力矩的形成原理及数学模型,推导出了特定车速下的转向阻力矩分布情况。并利用实验,验证了ESC经验公式的准确性。基于全局功率匹配原理,设计了全局功率匹配的助力特性。该助力特性通过接受瞬时转向阻力矩信号调节ESC输入电流大小,通过改变ESC转差实现系统输出助力矩与转向阻力矩的匹配。设计了E-ECHPS系统的双闭环控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局功率匹配助力特性及整车模型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在改变转向阻力矩而不改变输入力矩的情况下,全局功率匹配助力特性很好地适应了转向阻力矩的变化情况,使系统输出助力跟随阻力矩发生相应变化,克服了传统助力特性的设计不足;同时通过对E-ECHPS系统与HPS系统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实验对比,E-ECHPS系统能够显著提高重型车辆在转向时的低速轻便性与高速“路感”。在对比HPS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E-ECHPS系统的节能机理。通过对E-ECHPS系统的能量流特性进行分析,对本系统各环节能耗建立相应模型,并进行多工况仿真。通过仿真数据对比,结果表明E-ECHPS系统较HPS系统在能量节约方面作用明显,能耗降低约44%。搭建了ESC实验台架。通过ESC台架实验,获得了在模拟实际工况下ESC响应敏捷性、稳定性和转差回收与损耗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ESC响应敏捷,稳定性好,且能够较好实现转差能量回收,损耗较少。
【关键词】:重型车辆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 全局功率匹配 转向阻力矩 操纵稳定性 节能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汽车转向系统概述及分类12-16
  • 1.1.1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13-14
  • 1.1.2 电液助力转向系统14-15
  • 1.1.3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15-16
  • 1.1.4 线控助力转向系统16
  • 1.2 电磁离合器概述16-17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7-18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E-ECHPS系统组成与建模20-38
  • 2.1 E-ECHPS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20-23
  • 2.1.1 E-ECHPS系统基本组成20-21
  • 2.1.2 E-ECHPS系统工作原理21
  • 2.1.3 ESC结构和工作原理21-23
  • 2.2 E-ECHPS系统建模23-29
  • 2.2.1 机械子系统模型23-24
  • 2.2.2 液压子系统模型24-27
  • 2.2.3 经验模型验证27-29
  • 2.3 整车模型建立29-30
  • 2.4 转向阻力矩模型30-34
  • 2.4.1 原地阻力矩模型31
  • 2.4.2 车辆行驶时的转向阻力矩模型31-34
  • 2.5 建立联合仿真模型34-37
  • 2.6 本章小结37-38
  • 第三章 E-ECHPS全局功率匹配设计38-61
  • 3.1 E-ECHPS全局功率匹配原理38-40
  • 3.1.1 负载与泵的功率匹配39
  • 3.1.2 泵与动力源的功率匹配39-40
  • 3.1.3 全局功率匹配40
  • 3.2 全局功率匹配助力特性设计40-51
  • 3.2.1 转向瞬时阻力矩确定40-41
  • 3.2.2 驾驶员理想转向盘力矩分析41-43
  • 3.2.3 特征车速下的全局功率匹配助力特性43-48
  • 3.2.4 等效转向阻力矩的实际测量48-51
  • 3.3 E-ECHPS全局功率匹配控制方法51-54
  • 3.3.1 ESC的控制要求51-52
  • 3.3.2 ESC的双闭环控制52-53
  • 3.3.3 ESC控制仿真分析53-54
  • 3.4 E-ECHPS全局功率匹配仿真验证54-59
  • 3.4.1 全局功率匹配助力特性仿真54-56
  • 3.4.2 转向操纵稳定性仿真56-59
  • 3.5 本章小结59-61
  • 第四章 E-ECHPS系统能耗分析61-73
  • 4.1 E-ECHPS系统节能原理61-64
  • 4.1.1 HPS系统转向油泵转速-流量特性61-62
  • 4.1.2 E-ECHPS系统转向泵转速-流量特性62-63
  • 4.1.3 E-ECHPS转差能量回收63-64
  • 4.2 E-ECHPS系统能量流分析64-65
  • 4.2.1 能量流理论64
  • 4.2.2 E-ECHPS系统能量流64-65
  • 4.3 E-ECHPS系统能耗模型65-67
  • 4.3.1 转向油泵能耗模65-66
  • 4.3.2 转阀损耗66
  • 4.3.3 液压管路损耗66
  • 4.3.4 ESC的损耗66-67
  • 4.3.5 E-ECHPS系统总瞬时损耗模型67
  • 4.4 多种工况下的能耗对比67-71
  • 4.4.1 直线行驶工况67-69
  • 4.4.2 转向行驶工况69-71
  • 4.4.3 综合损耗对比71
  • 4.5 本章小结71-73
  • 第五章 E-ECHPS系统台架实验73-80
  • 5.1 ESC实验台架73-74
  • 5.2 实验仪器74-75
  • 5.3 调速实验75-76
  • 5.4 转差能量回收实验76-79
  • 5.5 本章小结79-80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0-82
  • 6.1 总结80-81
  • 6.2 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85
  • 致谢85-86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学术成果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和平;钟绍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仿真分析[J];专用汽车;2006年10期

2 孙立军;陈龙;赵景波;江浩斌;;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及试验[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4期

3 胡春花;;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折线型助力特性的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08年12期

4 陈龙;袁朝春;江浩斌;陆海燕;;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09期

5 袁带英;;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8年09期

6 向铁明;易际明;方遒;;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曲线的设计[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赵学平;李欣;陈杰;汪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曲线动态修正方法及其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9年10期

8 江浩斌;杨晓峰;宋海兵;刘雁玲;;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组合型助力特性研究[J];汽车技术;2010年06期

9 谢鹏;顾力强;;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J];传动技术;2011年01期

10 余为清;熊国良;梁占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曲线的分析与改进[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金;周贤杰;李倩;;轿车方向盘助力特性分析计算[A];“广汽部件杯”广东省汽车行业第六期学术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朝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μ分析与综合控制及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2 刘喜东;大客车EPS助动力矩及控制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金亚运;某车型EPS系统特性匹配研究及其评价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3 于爽;基于模糊理论的EPS系统助力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4 邵凯;基于全局功率匹配的E-ECHPS系统助力特性设计与能耗分析[D];江苏大学;2016年

5 余树洲;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岳伯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和控制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左波;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裴学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9 张立博;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10 潘利军;基于模糊策略的EPS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86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586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5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