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车用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全域损耗高效计算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14:24

  本文关键词:车用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全域损耗高效计算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动汽车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全工作域 绕组损耗 永磁体涡流损耗 铁心损耗 温度场模型 有限元计算方法


【摘要】:作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首选,永磁同步电机具备高功率密度以及宽高效工作范围的特点,因此能够使车辆在整个行驶过程中消耗最少的车载能源。然而由于电机内部电磁场和温度场的高度耦合以及车辆运行过程中工作点的实时变化,车辆行驶阶段的损耗及温度场的预测是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面临的一大挑战。目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设计阶段准确高效得获取电机在转矩-转速特性曲线包络区域内各损耗成分的分布图(MAP图)以及高效完成电机内部电磁场温度场解耦,从而使电机更适用于车辆工况。本文以新能源汽车永磁同步电机为对象,通过对电机绕组损耗、铁心损耗、永磁体涡流损耗计算方法和电机瞬态温度场的研究工作,提出永磁同步电机各损耗全工作域高效计算方法以及行驶工况下温度场预测方法,从而完善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设计方法。首先,推导计及温度因素的交流绕组损耗计算公式;建立不同拓扑结构的绕组以及相应的2D有限元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方法以及实验方法计算和测量不同温度、频率以及电流下研究绕组的交流损耗与计算公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准确性;运用有限元方法分离交流绕组损耗中趋肤效应以及邻近效应引起的损耗成分,分析温度两种损耗成分的影响;运用插值法拟合单一温度下不同频率时绕组交流等效电阻与直流电阻比值(Rac/Rdc),最后建立计及温度因素的全工作交流绕组损耗高效计算方法。其次,结合现有永磁体涡流损耗数值及解析计算方法,分析不同交(q)轴电流、直(d)轴电流以及频率条件下永磁体涡流损耗变化规律;运用3D有限元方法分析永磁体轴向分段以及电机端部效应对永磁体涡流损耗的影响;分析不同永磁体轴向分段情况下的永磁体涡流损耗变化规律;研究永磁体工作温度对永磁体材料电阻率以及永磁体剩磁的影响;量化永磁体轴向分段以及温度对永磁体涡流损耗的影响,最终建立计及温度影响以及永磁体分段结构的全工作域永磁体涡流损耗高效计算方法,利用3D有限元方法验证所提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再次,结合现有铁损数值及解析计算方法,推导以dq轴电流、频率为输入变量的全工作域铁心损耗高效计算方程;分析温度对铁心损耗中磁滞损耗、涡流损耗以及杂散损耗的影响,引入铁心温度修正系数;分析永磁体工作温度对铁心损耗的影响,引入永磁体温度修正系数;最后建立以转矩、频率、温度为变量的全工作域铁心损耗高效计算方法;建立实验台架,设计实验方法验证所提出的高效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最后,建立强迫式水冷内转子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等效参数热网络模型,研究各部件热阻计算方法,给出具体热阻计算公式;合理选取车辆参数,运用车辆动力学原理计算UDDs循环工况中350kW强迫水冷式永磁同步电机各工作点的转速以及转矩,运用本文建立损耗高效计算方法以及等效参数热网络模型,迭代计算各工作点的实时损耗情况以及瞬态温度变化。
【关键词】:电动汽车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全工作域 绕组损耗 永磁体涡流损耗 铁心损耗 温度场模型 有限元计算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8
  • 1.1 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中应用及存在的问题12-19
  • 1.2 交流绕组损耗研究现状19-20
  • 1.3 永磁体涡流损耗研究现状20-22
  • 1.4 铁心损耗研究现状22-24
  • 1.5 电机温度场研究现状24-26
  • 1.6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26-28
  • 第2章 全工作域绕组损耗高效计算方法研究28-46
  • 2.1 绕组内的趋肤效应及邻近效应28-33
  • 2.1.1 趋肤效应产生的原理29-32
  • 2.1.2 趋肤效应的电路描述32-33
  • 2.2 温度修正系数33-40
  • 2.2.1 实验绕组33-34
  • 2.2.2 有限元计算34-35
  • 2.2.3 含温度修正系数交流绕组损耗计算表达式35-37
  • 2.2.4 实验验证37-40
  • 2.3 交流绕组损耗各损耗成分随频率以及温度变化关系40-41
  • 2.4 全工作域铜损高效计算方法41-44
  • 2.5 本章小结44-46
  • 第3章 全工作域永磁体损耗高效计算方法研究46-76
  • 3.1 电机模型46-47
  • 3.2 全工作域永磁体涡流损耗计算方法47-55
  • 3.2.1 恒转矩区永磁体涡流损耗高效计算方法47-50
  • 3.2.2 恒功率区永磁体涡流损耗高效计算方法50-53
  • 3.2.3 计算流程53-55
  • 3.3 永磁体分段结构55-67
  • 3.3.1 永磁体段等效电阻率59-67
  • 3.4 温度修正系数67-74
  • 3.5 本章小结74-76
  • 第4章 全工作域定子铁心损耗高效计算方法研究76-90
  • 4.1 定子铁心损耗76-77
  • 4.1.1 磁滞损耗76
  • 4.1.2 涡流损耗76
  • 4.1.3 杂散损耗76
  • 4.1.4 定子铁心损耗主要计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76-77
  • 4.2 全工作域定子铁心损耗计算方法77-82
  • 4.2.1 铁心损耗计算方法77-81
  • 4.2.2 实验验证81-82
  • 4.3 温度修正系数82-86
  • 4.3.1 铁心工作温度影响82-84
  • 4.3.2 永磁体温度影响84-86
  • 4.4 电机结构对电机效率MAP图的影响86-88
  • 4.5 本章小结88-90
  • 第5章 车辆循环行驶工况下电机损耗预测及温度场研究90-114
  • 5.1 集中参数热网络法90-95
  • 5.1.1 空心圆柱体T型热阻网络模型91-93
  • 5.1.2 对流热阻93-95
  • 5.2 表贴式永磁体同步电机集中参数热网络模型分析95-106
  • 5.2.1 冷却水套相关热阻95-96
  • 5.2.2 定子轭部热阻计算96-97
  • 5.2.3 定子齿部热阻计算97-98
  • 5.2.4 定子槽内绕组热阻计算98-99
  • 5.2.5 气隙热阻计算99-100
  • 5.2.6 转子帮扎带热阻计算100
  • 5.2.7 转子永磁体热阻计算100-101
  • 5.2.8 转子轭热阻计算101-102
  • 5.2.9 转子轴热阻计算102-103
  • 5.2.10绕组端部热阻计算103-104
  • 5.2.11端部气隙热阻计算104-105
  • 5.2.12强迫水冷表贴式永磁体同步电机集中参数热网络模型及瞬态温度场求解105-106
  • 5.3 循环工况下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损耗及温度场计算106-111
  • 5.3.1 整车参数以及车辆行驶工况106-109
  • 5.3.2 循环工况下损耗及温度场分布109-110
  • 5.3.3 与传统车辆行驶工况下电机瞬态温升计算方法的比较110-111
  • 5.4 实验验证111-112
  • 5.5 本章小结112-114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114-118
  • 6.1 本文工作总结114-115
  • 6.2 本论文的创新点115-116
  • 6.3 未来工作展望116-118
  • 参考文献118-12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124-125
  • 致谢1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琪;鲁茜睿;黄苏融;张俊;;多领域协同仿真的高密度永磁电机温升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2 朱卫光;张承宁;董玉刚;;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永磁体损耗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4年01期

3 丁亮;杨小林;杨振河;;不同极槽配合对永磁同步电机温度场的影响[J];机电工程;2013年09期

4 颜文悦;;基于Ansys的永磁同步电机温度场分析[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5 张炳义;王三尧;冯桂宏;;钕铁硼永磁电机永磁体涡流发热退磁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张涛;朱q,

本文编号:620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620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7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