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假新闻的“共谋”及其规避路径
发布时间:2021-07-27 21:59
人工智能对新闻业带来了巨大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新闻生产主体日益多元化、新闻内容越来越丰富、新闻传播不断呈现出场景化的趋势。在关注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影响时,不得不考量假新闻的大规模生产和传播这一问题。借助人工智能所具有的"自动化"生产和分发、受众的数字化、点击即获利、监测及算法、新闻生产链的延伸、即时传播等技术优势,各种新闻生产主体和利益主体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共谋",采取精心策划、勾连社会关系、搭建虚拟现实场景、实施规模化生产、隐藏技术的显性作用等方式,生产出极具诱惑性的假新闻。这些"共谋"的假新闻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媒体和公众应该联动起来,采用增加算法的透明度、对新闻进行有效过滤、大范围清除"机器水军"、加大新闻的审核和立法力度,以及大力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等方式,有效规避人工智能时代的各种假新闻。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假新闻“共谋”的动因及技术支撑
1.各利益主体“共谋”假新闻的动因
2.“共谋”假新闻的技术支撑
二、人工智能时代假新闻共谋中常用的包装手法——混搭场景, 设法避开公众对事实的拷问
1.精心策划, 算法推送
2.让假新闻连接并参与到公众的社会关系之中
3.假理智与真糊涂、假事实与真深度相互混搭, 让人们在感性之中失去理性
4.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下, 假新闻有了隐蔽的产业链, 规模化生产崭露头角, 使假新闻更具有迷惑性
5.变技术在场为缺场
三、揭开技术的面纱和共谋的逻辑:人工智能时代假新闻的规避路径
1.增加算法的透明度
2.对新闻进行有效的过滤
3.大范围清算“机器水军”
4.摸清人工智能假新闻后面的人与人的关系, 斩断人工智能中假新闻背后的产业链
5.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需要加大新闻的审核力度
6.加强国家立法
7.积极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不断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颠覆还是辅助?——“新闻+人工智能”的实践与反思[J]. 吕倩,任媛媛. 青年记者. 2018(30)
[2]“瓦釜效应”:一个关于媒介生态的假说[J]. 杜骏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10)
[3]社交媒体假新闻泛滥的公共治理[J]. 徐静. 传媒观察. 2017(04)
[4]机器人写作时代新闻从业者的应对[J]. 张海霞. 新闻战线. 2016(21)
[5]算法机制背后的新闻价值观——围绕“Facebook偏见门”事件的研究[J]. 方师师. 新闻记者. 2016(09)
[6]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 彭兰. 新闻记者. 2015(03)
本文编号:3306622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假新闻“共谋”的动因及技术支撑
1.各利益主体“共谋”假新闻的动因
2.“共谋”假新闻的技术支撑
二、人工智能时代假新闻共谋中常用的包装手法——混搭场景, 设法避开公众对事实的拷问
1.精心策划, 算法推送
2.让假新闻连接并参与到公众的社会关系之中
3.假理智与真糊涂、假事实与真深度相互混搭, 让人们在感性之中失去理性
4.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下, 假新闻有了隐蔽的产业链, 规模化生产崭露头角, 使假新闻更具有迷惑性
5.变技术在场为缺场
三、揭开技术的面纱和共谋的逻辑:人工智能时代假新闻的规避路径
1.增加算法的透明度
2.对新闻进行有效的过滤
3.大范围清算“机器水军”
4.摸清人工智能假新闻后面的人与人的关系, 斩断人工智能中假新闻背后的产业链
5.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需要加大新闻的审核力度
6.加强国家立法
7.积极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不断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颠覆还是辅助?——“新闻+人工智能”的实践与反思[J]. 吕倩,任媛媛. 青年记者. 2018(30)
[2]“瓦釜效应”:一个关于媒介生态的假说[J]. 杜骏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10)
[3]社交媒体假新闻泛滥的公共治理[J]. 徐静. 传媒观察. 2017(04)
[4]机器人写作时代新闻从业者的应对[J]. 张海霞. 新闻战线. 2016(21)
[5]算法机制背后的新闻价值观——围绕“Facebook偏见门”事件的研究[J]. 方师师. 新闻记者. 2016(09)
[6]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 彭兰. 新闻记者. 2015(03)
本文编号:3306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30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