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内微生物生长及传输特性

发布时间:2016-08-02 05:03

  本文关键词:微通道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内微生物生长及传输特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重庆大学》 2010年

微通道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内微生物生长及传输特性

高晓玉  

【摘要】: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困扰人类的两大难题。氢能因具有热值高、燃烧清洁、可再生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光合细菌生物制氢将光能利用、氢气制备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将固定化细胞包埋技术应用于光生物产氢具有减少细菌的生物量流失以及提高反应器的产氢速率等优点,同时存在包埋颗粒内部的光传递、底物和产物扩散限制等问题。针对固定化包埋颗粒内部的微小孔道中微生物生长及传质特性,本课题设计了一种可视化微通道光生物制氢反应器以模拟研究包埋颗粒微通道内光合细菌吸附、生长以及产氢特性、底物消耗特性和微通道内气泡的生长特性。本文首先探索和改进了微通道的加工方法,设计并加工了PDMS微通道及微通道反应器系统。其次对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内光合细菌的生长及产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分析了不同流动条件下光合细菌吸附生长的最佳条件;获得了不同进口底物浓度、流速、光照射条件下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的最佳产氢和底物消耗特性,同时观察了微通道内产物气泡的生长特性;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内底物传输理论模型。 1)在光照波长为590 nm、光照强度为5000 lux、流速为1.5 mL·h-1、及室温条件 下,光合细菌菌落形成最快,且吸附最牢固,最适宜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的产氢运行。光合细菌在微通道内的吸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扩散吸附初期阶段、扩散吸附及分裂繁殖阶段、分裂繁殖及形态转变阶段以及团聚成菌落阶段。 2)在进口培养基流速为2.1 mL·h-1、光照波长为590 nm、光照强度为5000 lux、进口底物浓度为50 mmol·L-1、pH为7.0及室温操作条件下,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达到最佳产氢性能,最大产氢速率为2.4 mmol·g -1 cell dry weight·h-1,最大产氢得率为0.78 mol H2·mol-1 glucose。底物抑制效应和微生物流失是高培养基流速下产氢速率和产氢得率降低、底物消耗速率趋缓的主要原因。高光照强度条件下的光抑制效应导致了产氢性能的降低。 3)微通道内气泡的生长及运动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1、气核形成;2、球型气泡长大;3、受侧壁挤压的气泡沿微通道方向长大;4、气泡脱离微通道。微通道内气泡生长和运动引起的较大流体剪切力以及气泡的冲刷作用共同导致了微通道内生物量流失。当微通道内液相局部氢浓度低于饱和浓度,微通道内气泡中气体分子将向周围液体扩散造成气泡的溶解消失。 4)建立了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内含有生化反应的质量传输模型,获得了不同操作参数条件下微通道反应器内的产氢和底物降解特性,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曲线趋势基本吻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K9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0
  • 符号说明10-11
  • 1 绪论11-25
  • 1.1 能源概述11-12
  • 1.2 制氢技术研究现状12-16
  • 1.2.1 传统工业化制氢技术12
  • 1.2.2 生物制氢技术12-16
  • 1.3 光合细菌产氢的研究现状16-18
  • 1.4 固定化细胞生物制氢技术18-21
  • 1.5 微流体系统21-23
  •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23-25
  • 1.6.1 课题意义及研究目的23-24
  • 1.6.2 研究内容24-25
  • 2 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可视化实验系统25-37
  • 2.1 引言25
  • 2.2 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25-32
  • 2.2.1 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的总体设计要求25-26
  • 2.2.2 玻璃基片上微槽道湿法刻蚀技术研究26-29
  • 2.2.3 PDMS 微通道设计29-30
  • 2.2.4 PDMS 微通道表面改性处理及封接30
  • 2.2.5 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30-32
  • 2.3 微通道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可视化实验系统32-33
  • 2.4 蠕动泵的标定33-35
  • 2.5 本章小结35-37
  • 3 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启动性能研究37-49
  • 3.1 引言37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37-38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37-38
  • 3.2.2 光合细菌培养方法38
  • 3.2.3 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启动实验步骤38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38-47
  • 3.3.1 进口流速对微通道内光合细菌吸附生长的影响38-44
  • 3.3.2 流动方式对微通道内光合细菌吸附生长的影响44-47
  • 3.4 本章小结47-49
  • 4 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产氢和传输特性49-67
  • 4.1 引言49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49-51
  • 4.2.1 实验测量参数及仪器49-50
  • 4.2.2 检测方法50-51
  • 4.2.3 反应器性能评价51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51-61
  • 4.3.1 底物浓度对产氢和底物降解性能的影响51-54
  • 4.3.2 流速对产氢和底物降解性能的影响54-56
  • 4.3.3 光照强度对产氢和底物降解性能的影响56-59
  • 4.3.4 光波长对产氢和底物降解性能的影响59-61
  • 4.4 微通道内气泡的产生及其传输特性61-65
  • 4.4.1 微通道内气泡的生长及运动61-63
  • 4.4.3 微通道内气泡运动对生物量的影响63-64
  • 4.4.4 微通道内气泡溶解64-65
  • 4.5 本章小结65-67
  • 5 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内底物传输模型67-81
  • 5.1 引言67
  • 5.2 微通道光生物反应器内模型的建立67-71
  • 5.2.1 简化模型和基本假设67-68
  • 5.2.2 反应器内葡萄糖底物的降解模型方程68-70
  • 5.2.3 模型参数的数值求解70-71
  • 5.3 模型预测并分析71-80
  • 5.3.1 不同光照强度和流速条件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71-75
  • 5.3.2 温度和pH 值条件下预测结果分析75-78
  • 5.3.3 微通道内微生物菌落中底物浓度分布预测78-80
  • 5.4 本章小结80-81
  • 6 结论81-83
  • 6.1 本文主要结论81-82
  • 6.2 后续工作以及展望82-83
  • 致谢83-85
  • 参考文献85-91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9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福枝;刘飞;曾晓希;李小龙;张凤琴;;光合细菌(PSB)应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08年01期

    2 季亚英,陈燕馨,李文钊,于春英,江义,金荣超,秦永生;催化干气选择氧化制氢[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9年03期

    3 廖强;王永忠;朱恂;田鑫;巴淑丽;张攀;张川;;初始底物浓度对序批式培养光合细菌产氢动力学影响[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年11期

    4 徐向阳,郑平,俞秀娥,冯孝善;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有机废水过程产氢的研究——Ⅱ.红假单胞菌菌株D利用有机物光产氢的特性[J];太阳能学报;1993年04期

    5 张全国;原玉丰;李鹏鹏;王艳锦;;猪粪污水浓度对球形红假单胞菌光合制氢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05年06期

    6 王永忠;廖强;朱恂;田鑫;石泳;武琳琳;;序批式培养沼泽红假单胞菌光照产氢的能量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9年03期

    7 郑耀通,闵航;共固定光合和发酵性细菌处理有机废水生物制氢技术[J];污染防治技术;1998年03期

    8 刘双江,杨惠芳,周培瑾;产氢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分离与筛选[J];微生物学通报;1993年05期

    9 孙琦,徐向阳,焦杨文;光合细菌产氢条件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5年01期

    10 方肇伦,方群;微流控芯片发展与展望[J];现代科学仪器;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永忠;固定化光合细菌光生物制氢反应器传输与产氢特性[D];重庆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敏,庄东红,郑奕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技术在花生种子纯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花生学报;2001年03期

    2 徐宁,杨光垚,张新申,谢君;发光杆菌MBL15产胶原酶发酵条件的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4年03期

    3 杨珊;陈敏;周荣清;石碧;;应用比色法检测制革废水中蛋白质含量的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6年05期

    4 胡海燕,刘贤锡,姜春英,张岩,王晓明,刘师莲,耿昭,卢翌,张冰,孙爱华;人ODC重组蛋白及其多抗的制备和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年01期

    5 周远明,张媛媛,刘均洪;利用苯胺检测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方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6 王怡平,荚荣,陈伟元,凌芸,徐怀恕;球形红假单胞菌和荚膜红假单胞菌的原生质体融合[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刘晨光,魏香,刘万顺;海洋假单胞菌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的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8 郭本华,陆青艳,宋志文;光合细菌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缪邈;赵景轩;房师顺;季滨龙;;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TIMP-1的表达及与脑水肿的关系[J];实用医药杂志;2011年03期

    10 石磊,傅佑丽;稀土元素La(Ⅲ)对质粒pUC18复制速度的影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天良;谢幸珠;张覃华;孙祥明;;苏云金杆菌发酵动力学研究[A];杀虫微生物[C];1992年

    2 刘彩琴;阮晖;傅明亮;周兵;陈启和;何国庆;;α-半乳糖苷酶的液体发酵条件和酶学性质研究[A];饲用酶制剂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伟青;;聚合物微流体芯片微压印脱模温度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雷爱莹;彭敏;曾地刚;李咏梅;;高效净水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5 南军;于海斌;石芳;隋芝宇;李佳;;甘油三酸酯的化学转化利用途径[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陈明;孙昌魁;程剑锋;王希盟;张玉臻;;L15-2几丁质酶及其抑制苹果炭疽病原真菌的研究3[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建芳;郑刚;杨雪;许芳;;水基润滑剂稳定性能试验[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万学闪;刘文革;阎志红;赵胜杰;何楠;路绪强;刘鹏;;不同染色体倍性西瓜果实不同糖成分含量比较[A];第13次全国无籽西瓜科研与生产协作组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张全国;尤希凤;周汝雁;张军合;;国内外生物制氢技术研究进展[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10 李德峰;周雪花;李刚;杜金宇;张全国;;光合细菌制氢试验装置及其技术研究进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荣燕;嗜热真菌糖苷酶的基因克隆、表达与分子改造[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云;活性炭及其改性催化剂应用于碘化氢分解的性能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冯玉红;微生物纤维素及其氧化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田玉庭;辅酶Q_(10)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岳莉然;以赤糖为基质的生物制氢生态系统与工艺[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陈星宇;铝基材料快速水解制氢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王慧香;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免疫传感器和蛋白质组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孙涛;Bacillus sp. SK13.002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及其催化芦丁糖基化反应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赵春海;产油脂酵母菌的遗传改良和油脂的发酵生产[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万春黎;电渗析-微生物技术修复油污土壤的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玮玮;纳他霉素产生菌的发酵工艺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婕;多拉菌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培养条件的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杜学敏;蚯蚓纤溶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组分的性质[D];河北大学;2007年

    4 潘海波;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高活性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季爱云;聚β-羟基丁酸酯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和提取工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谢路冰;基于ARM的毛细管电泳高压电源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何盛强;聚合物微流控器件超声波键合及温度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庞中华;微流控芯片注塑成型工艺规范的试验研究与质量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郭艳萍;抑黄曲霉乳酸菌的筛选及菌种鉴定[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朱海兰;玉米种皮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怡平,荚荣,陈伟元,凌芸,徐怀恕;球形红假单胞菌和荚膜红假单胞菌的原生质体融合[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王剑秋;管运涛;滕飞;;光合细菌法降解淀粉废水积累菌体蛋白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丁雷,赵德炳;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与进展[J];水利渔业;2001年01期

    4 张道南,孙其焕,陈乃松,乔振国;红螺菌科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其作为鱼虾类饵料添加剂的初步研究[J];水产学报;1988年04期

    5 司晓君;太阳——氢能技术[J];山东电力技术;1996年02期

    6 杨素萍,赵春贵,李建波,康从宝,曲音波;高效选育产氢光合细菌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4期

    7 丁彦文,艾红;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徐亚同;生物膜系统的微生物特征和运行管理[J];上海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9 俞吉安,葛世英,丁友土,吴林深;利用光合细菌处理柠檬酸发酵废水的中试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10 俞吉安,叶永钧,林志新,兰先德,范小兵;光合细菌中类胡萝卜素对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尤希凤;光合产氢菌群的筛选及其利用猪粪污水产氢因素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微通道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内微生物生长及传输特性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微通道光生物制氢反应器内微生物生长及传输特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1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81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b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