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褐指藻在营养限制胁迫下的补偿生长效应

发布时间:2016-08-19 11:15

  本文关键词:海水养殖罗非鱼补偿生长的生物能量学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暨南大学》 2007年

三角褐指藻在营养限制胁迫下的补偿生长效应

张小兵  

【摘要】: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属于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羽纹藻纲(Pennatae)、褐指藻目(Phaeodactylales)褐指藻科(Phaeodactylaceae)、褐指藻属(Phaeodactylum)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洋微藻。为了探索该藻对于特定营养限制胁迫的响应以及胁迫解除后藻细胞的补偿生长效应问题,研究了三角褐指藻经受氮、磷及综合营养限制胁迫的补偿生长情况。试验设置了氮营养限制、磷营养限制及综合营养限制3组处理,每组处理分5个浓度水平,以f/2培养基为对照,营养限制胁迫时期为10d,解除营养限制胁迫的恢复培养时期为16d,测定了细胞密度、生物量、细胞内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三角褐指藻对于营养限制胁迫的反应十分敏感,在氮、磷及综合营养限制胁迫的条件下,藻细胞的生长和胞内产物的积累均受到了显著的抑制(p<0.05),而且,随着胁迫强度的加重,藻细胞密度、生物量、蛋白质含量等指标降低的幅度也明显增大。(2)三角褐指藻在解除氮和磷营养限制胁迫的恢复培养阶段,1/20N、1/10N和1/8N三个氮限制胁迫处理组的藻细胞密度、平均相对生长率和生物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1/20P、1/10P和1/8P三个磷限制胁迫处理组的藻细胞密度、平均相对生长率和生物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由此表明,相对较严重的氮或磷饥饿胁迫处理可以激发三角褐指藻发生超补偿生长效应。(3)三角褐指藻在解除综合营养限制胁迫后的恢复培养阶段,1/20T、1/10T、1/8T和1/4T四个综合营养限制胁迫处理组的细胞密度、平均相对生长率和生物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表明通过综合营养饥饿胁迫方式,能够引起三角褐指藻发生超补偿生长效应。(4)三角褐指藻在经历营养限制胁迫后的恢复培养阶段,藻细胞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两个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由此表明,三角褐指藻经受氮、磷及综合营养限制胁迫处理后,在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积累量方面具备等补偿恢复生长的能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Q94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1 前言8-17
  • 1.1 生物在环境胁迫下的补偿生长效应研究8-14
  • 1.2 微藻在环境胁迫下的补偿生长效应研究14-15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7
  • 2 材料与方法17-23
  • 2.1 材料17-20
  • 2.2 实验设计20-21
  • 2.3 测定方法21-23
  • 3 结果23-38
  • 3.1 三角褐指藻对氮营养限制胁迫的生长响应23-28
  • 3.2 三角褐指藻对磷营养限制胁迫的生长响应28-33
  • 3.3 三角褐指藻对综合营养限制胁迫的生长响应33-38
  • 4 讨论38-42
  • 4.1 三角褐指藻对营养限制胁迫的敏感性38-39
  • 4.2 三角褐指藻在营养限制胁迫下的补偿生长效应39-40
  • 4.3 微藻补偿生长效应的研究与应用展望40-42
  • 5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9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49-50
  • 致谢5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国栋,李博,卫智军,杨静,吕雄,李宏;短花针茅草原放牧系统植物补偿性生长的研究──Ⅰ.植物净生长量[J];草地学报;1999年01期

    2 李向林;植物对食草动物采食的超补偿反应[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7年03期

    3 陈志伟,侯先志,赵志恭;反刍家畜补偿生长能力的研究进展[J];中国草食动物;1999年05期

    4 张荣,杜国祯;放牧草地群落的冗余与补偿[J];草业学报;1998年04期

    5 梁英,麦康森,孙世春;硝酸钠浓度对2株三角褐指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黄渤海海洋;2001年04期

    6 周德山,胡希亮,李茂才;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J];河北渔业;2005年05期

    7 夏丽,陈贻竹;盐藻的室温光抑制[J];海洋与湖沼;2000年01期

    8 王岩;海水养殖罗非鱼补偿生长的生物能量学机制[J];海洋与湖沼;2001年03期

    9 廖启斌,李文权,陈清花,郑爱榕;营养盐对三角褐指藻脂肪酸含量与百分组成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2000年02期

    10 周慈由,陈慈美,黄晓丹;环境因子对中肋骨条藻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海洋技术;199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危蔚;三角褐指藻在黑暗和紫外胁迫下的补偿作用[D];暨南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怀俊;六环教学模式探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朱小茜;耿明;鲁红侠;;云南烤烟标样烟叶中多酚类化合物与等级的关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魏秀俭;玉米自交系耐旱性的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4 王月明;李红梅;董建恩;郑福丽;江丽华;;石油污染物对小白菜生物量、生理指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5 郑福丽;江丽华;刘兆辉;王梅;林海涛;宋效宗;;石油污染物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6 胡相明;赵艳云;;小麦调亏灌溉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7 姜虎生;张思洋;王宏燕;;跳龟灵、对硫磷乳剂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8 侯福林,金兰芝,柳建军,,肖方恩;高压静电场对春萝卜种子活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1995年05期

    9 陈向明;采后菠菜在特定条件下几种生理指标的变化[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沈业寿,胡菊芬,沈业宏;侧耳子实体组织的TTC──脱氢酶活性[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福利;王渭玲;;低分子活性有机酸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A];2012新型肥料创制关键技术与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马宗骧;王奎玲;刘庆华;刘庆超;唐启和;;三桠乌药幼苗耐阴性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3 杨轶华;梁鸣;;外源物质对元宝槭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A];2010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及其调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志强;董志强;;抗低温助长剂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炳南;刘斌;杨延辰;李鑫熠;林亚玲;张小燕;;净鲜马铃薯丝、丁半成品保鲜实验研究[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6 李青云;葛会波;胡淑明;宋彦平;张洁;;NaCl胁迫对草莓生理特性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海平;李灵芝;郑少文;邢国明;;硼、锌对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肖啸;张立彬;刘建珍;郭志杰;;晚熟桃不同枝龄休眠枝的抗寒力比较[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海平;李灵芝;黄中奎;邢国明;;锰、锌对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珊珊;杨延杰;林多;林琪;陈宁;;光合菌肥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鱼小军;牦牛粪维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健康的作用机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齐;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焦婷;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房景辉;半滑舌鳎(Cynolossus semilaevis Gǖnther)对温度和营养胁迫的生长响应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常杰;对虾和刺参敏感免疫学指标的筛选和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周斌;海洋微藻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的动态变化及其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研究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厉丞烜;海水中DMS和DMSP的生物生产与消费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韦柳枝;低溶解氧对中国明对虾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颜日明;聚球藻7942光自养本征生长动力学及其能量利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景堂;玉米×Teosinte远缘杂种后代重要性状的表型及遗传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胡静;百合离体条件下的耐盐性评价和EMS诱变育种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连莹;实践八号搭载8个苜蓿品种生物学效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文兵;杜氏盐藻异养转化藻株的鉴定及初步功能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李晓东;茶树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超微结构和几种内含物质变化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贤娴;萝卜营养及风味物质积累规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孔凡敏;产油脂酵母菌株的选育[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秦兴国;麦套花生生育物点和水分利用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刘中良;硫对设施水培大蒜生理生化特性及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陈欣;烯效唑纳米颗粒混悬剂的制备、表征及对小麦种苗生长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东芳;刀豆愈伤组织建立及愈伤组织中刀豆氨酸的形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文英,林浩然,zsu.edu.cn,张为民;饥饿和再投喂对草鱼鱼种生物化学组成的影响[J];动物学报;1999年04期

    2 华益民,林浩然;营养状况对幼年鲤鱼肝脏IGF-ⅠmRNA表达的影响[J];动物学报;2001年01期

    3 柳劲松,王岩,李豁然;普通朱雀标准代谢率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2001年03期

    4 宋昭彬,何学福;鱼类饥饿研究现状[J];动物学杂志;1998年01期

    5 谢小军;孙儒泳;;南方鲇幼鱼鱼体的含能量及化学组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6 夏景新,樊奋成,王培;刈牧对禾草草地的再生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进展[J];草地学报;1994年01期

    7 汪诗平,王艳芬,李永宏,陈佐忠;不同放牧率对草原牧草再生性能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8年04期

    8 汪诗平,李永宏,王艳芬,韩苑鸿;不同放牧率下冷蒿小禾草草原放牧演替规律与数量分析[J];草地学报;1998年04期

    9 韩国栋,李博,卫智军,杨静,吕雄,李宏;短花针茅草原放牧系统植物补偿性生长的研究──Ⅰ.植物净生长量[J];草地学报;1999年01期

    10 汪诗平,李永宏,陈佐忠;内蒙古典型草原草畜系统适宜放牧率的研究Ⅱ.以牧草地上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为管理目标[J];草地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洁;三种海洋经济微藻的共培养效应及其对孤菌与黑暗胁迫的响应[D];暨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池,廖启斌,陈清花,张元标,李文权;超声波对三角褐指藻脂肪酸组成的效应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唐学玺,黄键,王艳玲,王蒙,王丽丽;UV-B辐射和蒽对三角褐指藻DNA伤害的相互作用[J];生态学报;2002年03期

    3 唐学玺,李永祺;对硫磷对三角褐指藻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动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0年04期

    4 梁英,麦康森,孙世春,于道德;硝酸钠浓度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MACC/B226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2年05期

    5 吕小乔,孙秉一,史致丽;三角褐指藻对汞吸收富集作用的研究——汞与浮游植物相互作用(Ⅱ)[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6 梁英,麦康森,孙世春;硝酸钠浓度对2株三角褐指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黄渤海海洋;2001年04期

    7 马志珍;;氮源及其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1983年02期

    8 李文权,蔡阿根,王宪,陈然;光和营养盐对三角褐指藻生化组成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1994年03期

    9 蔡恒江,唐学玺,张培玉,于娟;UV-B辐射和久效磷对三角褐指藻DNA共同伤害效应[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林霞,陆开宏,钱云霞;几个生态因子对不同品系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蜜;卿人韦;兰利琼;傅华龙;;三角褐指藻△15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2 杨志凯;官远芳;杨维东;刘洁生;吕颂辉;李宏业;;高通量转录组分析三角褐指藻氮代谢影响脂质累积的分子机制[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凃丽;陈波;冷鹂;曲芳兵;兰利琼;傅华龙;卿人韦;;二酰基甘油转移酶对三角褐指藻油脂积累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周骏;;正壬香草酰胺对三角褐指藻的化感作用机制研究[A];中国第五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梁英;麦康森;孙世春;杨燕妮;;盐度对三角褐指藻UTEX640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严华;王秋泉;杨利民;黄本立;;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具有不同稳定性镉形态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晓娟;段舜山;李爱芬;徐宁;;三角褐指藻在自养、兼养和异养下的生长及生化组分[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杨哲;魏东盛;邢来君;李明春;;三角褐指藻Δ~5-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光兴;陈珂;徐东晖;;温盐度及饵料对美丽猛水蚤增殖率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石娟;潘克厚;王晓青;范勇;周蜜;朱葆华;卿人韦;;基于分子水平探讨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的分类地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侯小健;[N];海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王晓樱;[N];光明日报;2006年

    3 赵瑞祯 宋协晓;[N];中国渔业报;2007年

    4 ;[N];中国海洋报;2001年

    5 常亚青 丁君 宋坚;[N];中国海洋报;2004年

    6 厦门银祥实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宋志忠;周文智;[N];中国海洋报;2002年

    7 陈心均;[N];广东科技报;2002年

    8 ;[N];中国渔业报;2004年

    9 何屹;[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立燕;三角褐指藻十字交叉形态的形成及其对该藻产脂特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2 黄爱优;三角褐指藻miRNA筛选、作用机制及代谢流量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3 石娟;三角褐指藻和微拟球藻EPA合成的去饱和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刘晓娟;三角褐指藻的自养、兼养和异养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李平;螺旋藻和三角褐指藻的光生物学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6 李斯;海洋微藻的分类方法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梁英;海洋硅藻脂肪酸组成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吕冬伟;藻类有机物在富含粘土海洋沉积物中的氧化还原降解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李运涛;产PUFAs转基因株的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胡海燕;水产养殖废水氨氮处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伟伟;环境因子和抑制剂对三角褐指藻脂肪酸合成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陈百灵;磷硅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邱昱晶;三角褐指藻的油脂积累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赵萍;三角褐指藻富油培养条件的优化及活性物质分析[D];鲁东大学;2013年

    5 陈烁;环境因子对三角褐指藻光合作用的影响[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6 谢伟红;三角褐指藻叶绿体表达体系的建立及过表达乙酰辅酶A羧化酶[D];暨南大学;2013年

    7 潘瑾;温度和硅胁迫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韩吉昌;富油微藻的采集与油脂合成关键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张梦晗;三角褐指藻遗传转化表达体系的建立[D];暨南大学;2013年

    10 石娟;两株海洋微藻△5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基因克隆[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海水养殖罗非鱼补偿生长的生物能量学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7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97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e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