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黄河下游河道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6:11

  本文关键词:黄河下游河道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黄河下游河道 数学模型 河床冲淤 泥沙运动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以往黄河河道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成果,再以水流运动方程及经过作者修正的泥沙运动方程为基础,同时引入与实测资料相符合的水流挟沙力、动床阻力、泥沙级配等计算公式作为补充方程,构造出黄河下游河道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然后,采用1986年11月~1996年10月这10年长系列实测资料,开展了验证计算。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计算黄河下游河道一般洪水引起的河床冲淤变形,还能成功地模拟出大沙年下游处于强烈淤积时的规律。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黄河下游河道 数学模型 河床冲淤 泥沙运动
【基金】:全国高等院校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编号199935)
【分类号】:TV143
【正文快照】: 1 黄河河道数学模型研究的简要回顾黄河数学模型的研究,是与流域规划、工程建设和管理运用等生产紧密结合的。早在1955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中,就曾在黄河三门峡水库规划阶段用初级的一维恒定平衡输沙模型对水库淤积和下游河道的河床冲刷变形进行计算[1]。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连军,张红武,江恩惠;冲积河流悬移质泥沙与床沙交换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J];泥沙研究;1999年04期

2 赵连军,张红武;黄河下游河道水流摩阻特性的研究[J];人民黄河;1997年09期

3 张红武,黄玉婕,赵连军,张俊华,江恩惠;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下游河道冲淤数学模型预测计算[J];水力发电学报;2002年S1期

4 张红艺,杨明,张俊华,邓洪亮;高含沙水库泥沙运动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应用[J];水利学报;2001年11期

5 陈雪峰,陈立,李义天;高、中、低浓度挟沙水流挟沙力公式的对比分析[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哲,龙超平,严军;粉煤灰模型沙的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0年03期

2 王智娟,刘兴年;水流流速与泥沙起动概率关系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4年06期

3 宋进喜,刘昌明,徐宗学,李怀恩,杨方社;渭河下游河流输沙需水量计算[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4 许炯心;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经验统计关系[J];地理研究;1997年01期

5 王勤香,张治,朱鸿庆;小浪底水库异重流特点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蒋东辉,高抒,程鹏;渤海海峡沉积物输运的数值模拟[J];海洋与湖沼;2002年05期

7 朱建荣,傅德健,吴辉,戚定满;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动力模式和数值试验[J];海洋工程;2004年01期

8 张学庆;孙英兰;;海洋疏浚Mont Carlo数值计算[J];海洋环境科学;2005年04期

9 孙小静;朱广伟;罗潋葱;秦伯强;;浅水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的波浪水槽试验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5年S2期

10 梁林,倪晋仁,A.GL.Borthwick,B.D.Rogers;黄河溃堤过程数学模型及其模拟方法[J];中国科学E辑;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明辉;段文忠;;大型水利枢纽下游冲积河流水流动力轴线变化趋势[A];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C];2007年

2 余明辉;段文忠;;大型水利枢纽下游冲积河流水流动力轴线变化趋势[A];“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专题论坛——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C];2007年

3 黄才安;陈小秦;;关于泥沙悬浮功的讨论[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阳;许歌辛;李洪星;黎肖平;;降雨引起的坡面黑土侵蚀厚度的计算[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5 赵连军;江恩惠;刘雪松;陈小春;;悬移质含沙量及平均粒径沿横向分布规律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刘月兰;尚保平;;黄河下游洪水预报水动力数学模型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及验算结果[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7 赵连军;江恩惠;程春锋;黄晓霞;;悬移质泥沙和床沙交换规律研究现状述评[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8 江恩惠;赵连军;黄远东;张红武;;黄河下游洪水演进平面二维数学模型[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9 江恩惠;赵连军;黄晓霞;张清;;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黄河下游河道减淤效果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10 江恩惠;赵连军;韦直林;;黄河下游洪峰增值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宏;冲积河道纵向冲淤和横向变形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2 张红武;黄河下游洪水模型相似律的研究[D];清华大学;1995年

3 曹振轶;长江口平面二维非均匀全沙数学模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克林;波—流共同作用下长江口二维悬沙数值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娜;基于GIS的洪灾风险管理系统[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2年

6 何建京;明渠非均匀流糙率系数及水力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7 冯民权;大型湖泊水库平面及垂向二维流场与水质数值模拟[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8 黄才安;冲积河流水流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周赤建;河流悬移质泥沙运动模拟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10 吴德安;江苏辐射沙洲水道潮流及悬沙动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端木礼明;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变化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2 贾恩红;青铜峡水库泥沙冲淤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3 唐平;青铜峡水库围垦堤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4 魏丙臣;长管袋沉排潜坝技术及应用效果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5 张强;渭河下游非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6 朱云;黄河宁夏段河道整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7 王普庆;透水桩坝工程导流落淤效果和机理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8 侯志军;挖河减淤机理及挖槽几何参数的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9 戴春胜;黑龙江干流抚远江段江道整治工程数学模型分析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10 孙雪岚;局部起旋器的流场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连军,张红武,,江恩惠;冲积河流悬移质泥沙与床沙交换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J];泥沙研究;1999年04期

2 张红武;张清;;黄河水流挟沙力的计算公式[J];人民黄河;1992年11期

3 赵连军,张红武;黄河下游河道水流摩阻特性的研究[J];人民黄河;1997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旭春;胡相杰;王俊;;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塑造技术研究[J];人民黄河;2011年07期

2 曹麟;秦大庸;刘家宏;王建华;;连续枯水状态下黄河下游输沙水量计算与分析[J];人民黄河;2011年07期

3 李秀霞;吴腾;;黄河下游斜河现象成因及研究进展[J];人民黄河;2011年08期

4 吴娱;吴亚敏;陈立;庄佳;;弯曲宽浅河段水流运动特性及河道冲淤演变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7期

5 程锡章;程昌华;赵世强;;草街航电枢纽下游河床冲淤变形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丁峗;刘磊;钟德钰;张红武;;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基于特征的耦合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1年04期

7 周银军;陈立;孙宇飞;程伟;;河床形态冲淤调整的分形度量[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8期

8 刘杰;赵德招;程海峰;;长江口南支河床近期冲淤演变机制[J];水运工程;2011年07期

9 赵晋;侯佩瑾;;临汾市城区汾河段蓄水工程物理模型的设计方法[J];山西水利科技;2011年03期

10 赵吉国;谭超;杜秀忠;张挺;孙昌利;;洪奇沥水道民三联围险段河床演变分析及加固建议[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运启;李清杰;张汝军;王宗文;;黄河下游河道滩槽阻力特性变化分析[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2 董年虎;高际平;夏修杰;赵新建;;黄河下游河道未来15年冲淤变化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3 常温花;姚文艺;王德昌;;黄河下游河道萎缩机理和“小水大灾”效应探讨[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4 江恩惠;赵连军;黄晓霞;张清;;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黄河下游河道减淤效果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5 赵新建;董年虎;夏修杰;;黄河下游河道九年设计水沙系列水位变化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6 邓宇;陈俊杰;;束水输沙调流船在黄河下游应用的试验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张杰;;三峡工程运用初期青岩子河段冲淤演变研究[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巧兰;张启卫;许登霞;;黄河下游水流挟沙力级配计算方法探讨[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龙毓骞;;黄河流域水沙变化对三门峡水库及下游河道的影响[A];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金琨;汪达;汪明娜;;近半个世纪来长江四次大裁弯后的河势检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齐璞 齐宏海 黄委科技委委员;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潜力有多大[N];黄河报;2008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河流泥沙公报(长江、黄河)[N];中国水利报;2001年

3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主任李国英;建立“维持河流生命的基本水量”概念[N];中国水利报;2003年

4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 李国英;基于空间尺度的黄河调水调沙[N];科技日报;2004年

5 王建忠;双重考验锁定黄河[N];中国气象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光杰;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江苏段河道演变与现代冲淤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程琨;渗渠取水量影响因素试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2 徐海卿;长江南通河段新大码头水域冲淤成因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曾乐;河工模型中时间变态的影响初步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黄志文;基于GIS技术的泥沙冲淤及河床演变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5 何春光;透水丁坝挑角对河床冲淤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6 张翼;一、二维耦合水沙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鸿清;河道节点对河床变形的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8 颜雪丽;推移质动床模拟模型沙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35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035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2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