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井间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

发布时间:2017-10-20 19:16

  本文关键词:井间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示踪剂测试 半解析方法 数学模型 井间测试 解释方法 计算机软件


【摘要】:在井间示踪剂测试资料的半定量-定量化解释方法中,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半解析方法的解释理论和机理,建立了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克服了数值方法工作量大、计算速度和精度受网格方向性和步长大小控制等缺点,解决了解析方法无法考虑实际井网的非均质性和井间复杂的连通对应关系等问题。研制了半解析方法体系示踪剂测试解释软件,形成了一套实用可靠的示踪剂测试解释方法,在新疆上乌尔禾组油田矿场测试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油国际海外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
【关键词】示踪剂测试 半解析方法 数学模型 井间测试 解释方法 计算机软件
【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3BA613A-07-05)部分成果
【分类号】:TE319
【正文快照】: 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了解和掌握油藏中井间动、静态对应关系及剩余油宏观分布规律,是油藏经营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1-5]。1964年Brigham和Smith提出井间示踪测试与解释方法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6-9],在国内各大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10-11],其解释精度已从理论上、实验室和矿场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英尔,刘树根,麻翠杰;井间连通性的综合分析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3年05期

2 李淑霞,陈月明,冯其红,张庆珍;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2期

3 廖红伟,王琛,左代荣;应用不稳定试井判断井间连通性[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4期

4 姜瑞忠,马业,淡心广,杨双虎;用示踪分析技术评价油藏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5 张毅,姜瑞忠,郑小权;井间示踪剂分析技术[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6 陈月明,姜汉桥,,李淑霞;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油藏非均质性描述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S1期

7 李淑霞,陈月明;井间示踪剂测试的数值模拟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8 宋考平,王立军,何鲜,王羽,刘树明;单层剩余油分布及动态指标预测动态劈分法[J];石油学报;2000年06期

9 陆建林,李国强,樊中海,李朝勇,薛玉伟;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J];石油学报;2001年05期

10 陈烨菲,彭仕宓,宋桂茹;流动单元的井间预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石油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伟;赵蕾;孙卫;付晓燕;;利用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对储层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康立明;任战利;;多参数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的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W93井区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周炜;王陶;伍轶鸣;;示踪剂模拟技术在边水油藏水驱前缘研究中的应用——以哈德油田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刘敏;蒋仁裕;陈文;王陶;陈兰;唐仲华;左超;;示踪剂数值模拟技术在H油田双台阶水平井中的应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向智慧;;水驱剩余油油藏工程预测方法[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6期

6 牛栓文,赵晓燕,俞萍;分层示踪剂测试技术在合采合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5年04期

7 李丽彩;徐世刚;王建强;董福印;贺银国;袁洪波;;动态监测技术在羊三断块注聚开发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6年03期

8 王曦莎;闫长辉;易小燕;陈青;;塔河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性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牛雪莲,赵国瑜,顿金婷;井间示踪剂测试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技术在卫95块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0年04期

10 李克华,王春雨,赵福麟;颗粒堵剂粒径与地层孔径的匹配关系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成俊;蒲春生;张荣军;陈军斌;;利用井间示踪剂流动状况确定油层非均质性[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王维笃;龙兴贵;杨本福;彭述明;;氚的民用技术[A];第二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郭超;谭成仟;雷启鸿;李亮;屈雪梅;;白豹油田209井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A];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七)中国西部地球物理研究与实践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20周年专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良;复杂小断块低渗透油藏主控因素与剩余油分布规律[D];西北大学;2010年

2 董凤娟;注水开发阶段的储层评价与油水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李玉梅;朝阳沟油田朝5北井区裂缝性储层建模与剩余油定量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曹金舟;子北油田理79井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范广娟;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萨葡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剩余油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6 闫长辉;注采关联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7 廖红伟;油藏动态分析大系统方法研究与应用[D];西北大学;2002年

8 孙磊;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CⅢ油组油藏精细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9 张吉;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10 高博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预测方法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淑娟;卫城油田卫22断块精细地质模型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苏鹏;苏丹3/7区Palogue油田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模型建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杨雪松;饶阳凹陷中南部水平井地质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谢炎;宋芳屯—肇州油田葡萄花油层井网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5 牛为民;海拉尔盆地贝301区块微量物质井间示踪监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韩宾;青平川油田注水开发动态监测与评价[D];长安大学;2011年

7 王焕;侧向夹积地层水平井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常玉青;塔南油田19-34断块有效注水开发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9 李强;杏二区西部三类油层聚表剂驱技术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王营;西区二元试验区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长辉,羊裔常,董继芬;动态流动单元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高兴军,吴少波,宋子齐,谭成仟;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流动单元的划分及描述[J];测井技术;2000年03期

3 邓瑞健;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4期

4 刘吉余,郝景波,伊万泉,张卫东;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意义[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5 刘慈群,郭尚平;多重介质渗流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1982年04期

6 郭尚平,刘慈群,黄延章,阎庆来,于大森;渗流力学的新发展[J];力学进展;1986年04期

7 翟云芳;顾玲娣;贾志;何卿麟;;非牛顿液体在岩心中的渗流试验[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年03期

8 俞启泰;关于剩余油研究的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年02期

9 陈月明,姜汉桥,李淑霞;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油藏非均质性描述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S1期

10 李淑霞,陈月明;井间示踪剂测试的数值模拟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同敬;姜汉桥;李秀生;雷占祥;赵金玲;李梅香;解立春;;井间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J];石油学报;2007年05期

2 宋伟刚;王丹;左博;;单点驱动带式输送机动力学分析的半解析方法[J];煤炭学报;201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庆們;江亿;;求解热源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角系数的半解析方法——二、误差分析与比较[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曹志远;;半解析方法的新进展及其在岩石工程中应用[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3 梅国雄;宰金珉;宋林辉;徐美娟;;岩土工程半解析半数值方法若干进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袁业飞;Prof.K.S.Cheng;Dr.T.Harko;;快速转动中子星的半解析方法[A];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江敏;软件可靠性预测半解析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68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068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c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