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多阶段间歇发酵过程的最优控制求解

发布时间:2017-10-25 19:09

  本文关键词:多阶段间歇发酵过程的最优控制求解


  更多相关文章: 非线性动力系统 间歇发酵 最优控制 粒子群优化算法


【摘要】:本文以微生物(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甘油歧化方式生产1,3-丙二醇(1,3-PD)的间歇发酵过程作为背景展开研究,根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增长多阶段的特性,基于两种微生物间歇发酵的数学模型,着重研究了如何使产物1,3-PD产率最大的最优控制问题.通过编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实验数据做对比.可以更准确地对已知的数学模型、优化算法进行评估和改进,同时也为1,3-丙二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因此该项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概括如下:1.基于甘油间歇发酵产生1,3-PD的动力学模型,主要考虑如何控制微生物以及甘油的初始浓度,使得最终得到的1,3-PD产率最高.对该最优控制问题,通过时间变换技巧和局部光滑化将其转化为一系列逼近问题,并且证明了两者的等价性.2.传统的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方法在求解该类最优控制问题时,需要求解状态和协态方程组,所得到的解也仅仅是一个局部最优解.本文采用了梯度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去求解,而且得到的是全局意义下的最优解.3.对另一个两阶段的间歇发酵模型.根据该模型自身的特点.采用Nelder-Mead单纯形搜索法求解最优控制问题,并计算得到了1,3-丙二醇随时间的浓度变化情况.
【关键词】:非线性动力系统 间歇发酵 最优控制 粒子群优化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18;O2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1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7-8
  • 1.2 微生物发酵研究状况8-10
  • 1.2.1 微生物发酵概述8
  • 1.2.2 微生物发酵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3 本文主要工作10-11
  • 2 预备知识11-17
  • 2.1 常微分方程的相关性质和结果11-12
  • 2.2 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12-14
  • 2.3 粒子群优化算法14-17
  • 3 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间歇发酵最优控制问题17-27
  • 3.1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建立17-19
  • 3.2 最优控制问题19-22
  • 3.2.1 时间变换19-20
  • 3.2.2 逼近问题20-22
  • 3.3 修改的粒子群算法22-23
  • 3.4 数值结果23-27
  • 4 两阶段间歇发酵的最优控制27-31
  • 4.1 两阶段非线性系统27-29
  • 4.2 最优控制问题及算法29
  • 4.3 数值结果29-31
  • 结论与展望31-33
  • 参考文献33-3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37-39
  • 致谢39-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颖,王超,盛严,陈双全;结构振动瞬时最优控制的一种时滞补偿算法[J];力学与实践;2002年05期

2 谢勇,徐健学,江俊;胞映射搜索最优控制路径的新策略[J];应用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3 丁群燕,曾鑫;求解动态系统最优控制的主要数学方法[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项筱玲,江阳;一类积微分受控系统的最优控制(英文)[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雒志学,王绵森,何泽荣;一类具年龄结构种群动力系统的最优控制[J];应用数学;2004年01期

6 朱敏,田立新,赵志峰,曹海霞;KdV-Burgers方程的最优控制[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罗文标,杨伦标;委托代理制度下的最优控制关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8 李丽香,张红霞,谢军,王向东;基于最优控制原理的混沌同步[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1期

9 岑健;;时滞随机线性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其最优控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5年06期

10 许东霞,刘丁,钱富才;求解离散双线性系统最优控制的两级算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青;张颖昕;;“最优控制”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青;张颖昕;;最优控制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付春江;王如彬;;手臂屈伸运动中上位最优控制对外部速度力场的补偿适应[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时贞军;王长钰;;洗煤过程控制中的最优控制模型及求解方法[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郭磊;于瑞林;田发中;;跳变时刻状态受约束的跳变系统的最优控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卢容德;朱月华;;人体系统的最优控制研究[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吴庆林;陈宗海;董道毅;;量子最优控制研究综述[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育庭;邓慧红;;教学过程模型及其最优控制[A];数学及其应用文集——中南模糊数学和系统分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卷)[C];1995年

9 尹翔康;吴冲锋;;带随机参数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Ⅱ):控制矩阵是确定性矩阵[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10 李旭东;王建举;;一类生产库存问题的最优控制[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明;连续混沌系统的最优控制[D];扬州大学;2009年

2 赵彦娟;线性系统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模糊最优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蒋秀萍;一类非线性粘性色散波方程的最优控制[D];江苏大学;2009年

4 何晓愉;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最优控制模型的建立及求解[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汤国生;两类抛物型方程的最优控制[D];江苏大学;2006年

6 魏蕴波;最优控制中的统一法[D];吉林大学;2009年

7 郑金环;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逆最优控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蓓蓓;多维模糊最优控制及其在最优停时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朱敏;几类孤立波方程的最优控制[D];江苏大学;2005年

10 邓红勇;一类微波加热的最优控制的必要条件[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95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095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e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